首页 | 动态

31省2023年新能源及储能发展规划汇总

中国电力网
2023-02-03
 来源:储能网
浏览:

  截至1月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3年工作报告陆续发布完成。其中,关于能源的发展是多地报告中的重头戏。背后原因不难理解:

  首先,能源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支撑;

  其次,“双碳”背景下,经济发展绿色、低碳的要求越发明确;

  第三,能源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也被视作推动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兴战略产业。

  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储能在报告中被多次提及,涉及绿色低碳转型、产业集群培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技术创新和重大项目等多个方面。这些信息为行业在2023年的发展勾勒出路径。

  储能与电力市场特别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梳理出31省市2023年新能源及储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系统参考。

  广东

  制造业当家,打造新能源万亿级产业集群

  2023年,广东将树立制造业当家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在重点项目上,将支持阳江国际风电城、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汕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及工程基地的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展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

  浙江

  6000亿投资,加码能源保供

  未来五年,浙江将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打造沿海核电基地、华东抽水蓄能基地、长三角海上风电基地、全国油气储运基地,推进新型储能建设,统筹发展清洁高效火电,形成“两交四直”特高压入浙通道,加快打造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省;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电力和天然气市场体系,推动企业用电价格处于合理区间。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供应安全可靠、企业用能成本稳中有降,推进电源、电网、储能、天然气管网等现代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87个,完成能源领域投资6000亿元以上。到2027年电力总装机1.68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3%;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和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建设。

  福建

  深耕“海上福建”,宁德产业集群走向世界

  2023年,福建将深耕“海上福建”,发挥福州、厦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带动作用,实施海洋渔船“宽带入海”工程,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上风电、深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加快“电动福建”建设,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

  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支持宁德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办好2023年世界储能大会。

  加快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推进漳州核电1-4号机组、福厦特高压、智能配电网、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

  江苏

  产业链强链行动,推动新能源装备、海工装备集群向世界级跃升

  2023年,江苏将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行动计划,推动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集群加快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升。推动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

  能源重点工作包括: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加快500千伏过江通道建设,积极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鼓励企业参与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降低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支持徐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山东

  碳达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提升经济“含绿量”

  未来五年,山东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和能源转型发展九大工程,建好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规划建设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补偿机制,推进蓝色碳汇研发利用,有效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

  在2023年的重点工作上,报告指出,将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力度,整合锂电、动力系统、整车制造等资源,尽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报告还特别强调了2023年的能源保供工作:加快山东能源唐口储煤和华电青岛、华能泰安重型燃气机组等项目建设,建成三峡庆云二期、华润财金东营新型储能项目。扩大“绿电入鲁”规模,接纳省外来电1250亿千瓦时左右。

  安徽

  推进风光装机倍增工程,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00万千瓦

  未来五年,安徽将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规划建设,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比重达到18%以上。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报告指出,将推动优势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突出“芯车联动”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生态建设,聚焦光伏突破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向万亿元冲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突破5000亿元。

  报告还指出,推进风光装机倍增工程,加快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提高省外绿电受进规模,新增支撑性电源装机156万千瓦。

  江西

  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支持宜春争创国家级锂电集群

  2023年,江西将支持上饶打造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光伏新能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鹰潭打造全省万亿有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宜春争创国家级锂电新能源集群。

  同时,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行动,健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利用机制,有序发展风光发电、生物质发电、储能电源等清洁能源,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推进南昌、吉安国家废旧物质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建设,支持九江、赣州、吉安、抚州建设全国“无废城市”。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建设,打造一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湖南

  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破百万,占全国10%以上

  2023年,湖南将着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抓好株洲中车中低压功率器件、长沙比亚迪和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三一株洲智造基地、望城德赛电池储能电芯等十大产业项目。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领先地位,提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占全国10%以上。

  积极稳妥推进“双碳”行动,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工作机制、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

  湖北

  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等16个细分领域

  2023年,湖北将更大力度加快发展新经济。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领域,突出集成电路、光通信、新能源汽车、高端数控装备、北斗等16个优势行业细分领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严格开展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十大行业清洁化改造,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天然气使用县市全覆盖。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广西

  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开展碳达峰示范建设

  2023年,江西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开展碳达峰示范建设。大力推进重大领域节能降碳。构建绿色低碳电力供应体系,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稳步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并网。推进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将加快建设华友锂电二期等项目。竣工弗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一期等“双百双新”项目。

  同时,推进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建设,投产国投钦州电厂三期1号机组、广投北海二期3号机组等电源项目,以及500千伏新江站等电网项目,开工广西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云南

  推进绿色能源强省建设,建设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

  未来五年,云南将统筹推进绿色能源强省、特色农业强省、文化旅游强省、有色金属产业强省等的建设。

  2023年,将大力发展资源经济,推动绿色铝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扩大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产能规模,绿色铝硅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100亿元。

  加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光伏等清洁能源,实施一批源网荷储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原油加工和页岩气开发,积极推进“减油增化”,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加快建设全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力争产值三年翻三番。

  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加快建设碳资源池,推进碳汇项目开发,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贵州

  加快构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体系,产值翻番,总量突破千亿

  2023年,贵州将坚定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围绕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定位,开工建设贵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电力装机规模达8400万千瓦以上。

  大力发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深入推进铝、钛资源高端化利用,提升锰及锰加工产业规模,基础材料产业总产值达1550亿元。

  加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围绕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优化“一核两区”布局,加大重点园区建设力度,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体系,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增长100%以上、总量突破1000亿元。

  重庆

  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集群

  未来五年,重庆将培育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重点项目上,重庆将提速建设长安、赛力斯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项目,一体规划建设运营“充储泊”设施,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加快海辰储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新能源与新型储能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

  四川

  竞速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新赛道,打造世界级“地标”产业

  未来五年,四川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培育计划,开展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五年行动,聚焦航空航天、动力电池、新型显示、晶硅光伏、清洁能源装备、软件设计等打造世界级“地标”产业。

  2023年,将加快《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2022—2025年)》落地,用好电力建设利益补偿和激励政策,大力推进水风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比例化统筹配置新型储能,力争今年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3亿千瓦。

  做大做强优势制造业。将发展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航空装备、轨道交通、氢能、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成都、德阳、绵阳、宜宾制造强市试点和攀枝花钒钛、乐山晶硅光伏、遂宁锂电、资阳医疗器械特色优势产业试点,支持依托东汽等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上海

  推进新能源汽车补链固链强链

  2023年,上海将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加速布局。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上海将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LNG站线扩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外电入沪等重大项目,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河南

  推动上汽、奇瑞、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项目投产达产,力争2025年产值破万亿

  2023年,河南将全面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启动三门峡灵宝、济源逢石河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

  推动上汽新能源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动力电池、宁德时代电池等项目投产达产,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大力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扩大再生金属生产规模,加快洛阳百万吨乙烯、宝武镁基新材料、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材料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其中新材料占比超过50%

  河北

  打造“风、光、水、火、核、储、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

  未来五年,河北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新型能源强省和数字河北,抓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深化钢铁、装备制造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做强做大数字经济,形成“风、光、水、火、核、储、氢”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年,河北将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开展钢铁、水泥等7个重点行业企业创A行动。抓好节能降碳改造,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深化排污权、用能权交易改革。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扩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新风尚。

  山西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领跑能源革命

  未来五年,地区能源革命成效明显,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加快构建,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5%左右,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4%。

  2023年,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将建设风电光伏五大基地,支持大同市抓好风光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力争开工5个以上抽水蓄能项目,加快推进2座新能源汇集站建设,发展移动储能。扎实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开展虚拟电厂试点示范。

  在战略新兴产业集群规划上,将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千亿产业,做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百亿产业。支持晋中市抓好新能源汽车集群打造及应用场景拓展。做大做强“链主”“链核”企业,加快引育配套企业,力争在三年内培育形成特钢材料等六条千亿级、光伏等四条五百亿级产业链。

  陕西

  前瞻布局氢能、储能等未来产业

  2023年,陕西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西安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宝鸡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步伐,支持榆林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区。推进比亚迪扩产、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等项目建设。

  全省规划发电量2900亿千瓦时、增长7.4%,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总规模达到4000万千瓦。

  甘肃

  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基地

  未来五年,甘肃将放大能源资源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基地。在区域规划上,河西走廊经济带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陇东南经济带重点发展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2023年,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甘肃将建成国家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实施甘肃省“十四五”第二批风光电项目,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面建设陇电入鲁、核准开工陇电入浙工程,做好酒泉外送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鼓励大型工业企业有序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

  在产业发展上,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金昌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

  宁夏

  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新增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

  2023年,宁夏要大力实施能源保障提质升级行动。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打造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增强当前资源紧缺和未来资源枯竭的危机感,制定煤炭及关联产业安全发展十年战略规划,充分发挥资源能源比较优势。千方百计加大内增产能、外增供给力度,实施能源扩增计划。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加快双马二矿、马儿庄、韦四、月儿湾等新建煤矿核准建设,新增煤炭产能240万吨,总产量达到1亿吨左右。

  加快提升火电配套产能,开工建设六盘山2×100万千瓦热电、灵武2×66万千瓦火电项目,加快推进中卫4×66万千瓦火电项目,力争电力装机年内达到6800万千瓦。加快气田开发建设,推动盐池千亿方级大型气田、石嘴山煤层气开发利用,开工建设158口气井,力争日产气量达到85万立方米。加快推进绿能开发,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抓好10个大型风电水电基地、11个光伏园区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占比达到50%,绿氢产能达到2.5万吨,全面强化煤电油气产运供保障,为宁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新疆

  着力打造能源大通道体系

  未来五年,新疆将积极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着力打造能源大通道体系,推进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推动“西气东输”和中哈液化石油气跨境管道工程建设,加快“疆电外送”、“疆煤外运”通道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2023年,新疆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推进新能源发电、输变电、储能设备制造发展,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

  大力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铝基、铜基、钛基、碳基等新材料产业,围绕现有高端装备制造重大项目,引进一批协作配套企业和项目,打造上下游产业链。

  同时,还将以煤炭为基础、油气为关键、新能源为方向,全面推进新时代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内蒙古

  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2023年,内蒙古将加快推进能源经济多元化、低碳化、高端化。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全力推动新能源加快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锚定“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

  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风光氢储车”一体化推进,风电主攻齿轮箱、发电机和轮毂、轴承、控制系统等薄弱点,力争今年整建制配套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光伏主攻玻璃、背板、边框、胶膜、焊带、银浆、铝浆等薄弱点,力争今年电池片和组件供给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氢能主攻制氢环节电解槽和储运环节压缩机、循环泵,力争今年制氢设备产能达到250台套;储能主攻上游电芯制造和下游储能集成,力争今年储能装备生产能力满足100万千瓦时储能装机需求;加快释放新能源汽车产能,提升装备生产配套能力。

  北京

  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加速布局氢能、新能源汽车

  2023年,北京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加强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强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各类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升级,推动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建立健全面向中小微企业和市民的碳普惠激励机制,构建全民参与减碳的良好格局。

  同时,报告还指出,将加速在氢能等新兴领域的拓展布局,加快新能源汽车优质项目建设。

  天津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未来五年,天津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871”重大生态工程“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努力打造“一环十一园”植物园链,着力将天津建设成为绿水青山、碧海蓝天、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生态城市。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深入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建设能源革命先锋城市,有力有序推动“双碳”目标落实。

  黑龙江

  新能源建成装机规模2500万千瓦

  2023年,黑龙江在能源领域的重点工作包括,加快页岩油产业化商业化开发,原油产量保持3000万吨、天然气产量增长到57亿立方米以上、煤炭产量7100万吨、新能源建成装机规模2500万千瓦。

  吉林

  构建吉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

  2023年,吉林将大力推进能源产业“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以“清洁型电源、友好型电网、灵活型负荷、主动型储能”为主体的吉林特色新型电力系统,积极服务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陆上风光三峡”新开工风光发电装机719万千瓦。“山水蓄能三峡”重点抓好1040万千瓦在建及纳规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1-2个项目。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推动“多能互补”模式发展。支撑性保障电源重点建设4座燃气电站。

  绿电产业园区重点抓好在建负荷项目建设,推动协议项目签约落地。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吸引用电大户落户吉林。开工建设新型储能设施20万千瓦以上。“氢动吉林”行动重点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国电投氢能产研基地建设,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推广城市公交、环卫等氢能车应用。

  在产业发展上,将做大做强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设备为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同时,对汽车产业集群实施“上台阶”工程,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辽宁

  稳步建设北方重要氢能产业基地,构建东北区域能源交易中心

  2023年,辽宁将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施煤炭总量控制,有序发展高质量煤电,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

  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徐大堡核电及清原、庄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稳步发展氢能产业,建设北方重要氢能产业基地。加大储能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拓展力度,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构建东北区域能源交易中心。

  海南

  推动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投产

  2023年,海南将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强化链条式培育、集群式发展,推动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和通航飞机等重大项目投产,开工建设中德绿色高端新材料海南示范基地、聚碳酸酯二期等百亿级项目,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促进游艇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培育海洋特色产业。推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快中海油陵水25—1气田、澄迈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海上风电示范试验项目建设。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汽车推广、装配式建筑保持全国领先,加快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项目建设。

  西藏

  把握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定位,外送能力突破500万千瓦

  未来五年,西藏将牢牢把握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的战略定位,挖掘清洁能源潜能。坚持水光风热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开发,以清洁能源产业为支柱,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碳汇能力,探索推进碳汇交易。清洁能源外送能力突破500万千瓦。

  2023年,在清洁能源、优势矿产、高原轻工、绿色建材、通用航空、天然饮用水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亿元级、十亿元级、百亿元级的领军企业。"

  青海

  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2023年,青海将加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推进基础锂盐、高纯碳酸锂等产能建设,引导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加快天合光能和阿特斯新能源全产业链、弗迪新型动力电池、中复神鹰碳纤维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把清洁能源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在能源建设方面,将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第一批1090万千瓦建成并网、第二批700万千瓦全面开工,第三批1000万千瓦计划目标争取获批,李家峡扩能并网发电,加快建设羊曲、玛尔挡水电站,开工建设哇让、同德、南山口等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全面提升新能源发电调峰能力。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