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中国钒电之都”有望落“花”?

中国电力网
2023-02-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浏览:

  坐拥宁德时代,宁德市形成了享誉世界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锂电之都”。随着钒电池的横空出世,多地政府都在积极寻求与行业空头的合作,争夺“中国钒电之都”这一名号。

  而作为全国钒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四川省攀枝花市优势明显。2月13日,钒钛股份公告称,公司与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融科”)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方面合作开发全钒液流电池及其储能应用,各方希望联合把攀枝花打造为“中国钒电之都”。

  合力打造“中国钒电之都”

  如何打造“中国钒电之都”?钒钛股份公告透露了四方面的合作。

  首先是在攀枝花市建设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三方同意充分依托攀枝花市钒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在攀枝花市合作打造包括电解液规模化生产、电堆和电池储能装备制造等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全产业链基地。

  其中,攀枝花市政府将依法依规在政策支持、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市场推广应用、钒资源保障等方面为两公司产业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经营环境。

  而钒钛股份、大连融科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攀枝花市建设全钒液流电池用钒电解液产线,实现钒电解液规模化生产。大连融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优先选择在攀枝花市投资设立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并协助引导上下游企业进驻攀枝花市,打造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园,实现区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聚集效应。

  其次,在应用试点方面,两公司将参与攀枝花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新能源+储能”示范,推进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场景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市场机制建立。大连融科和钒钛股份分别为相关项目提供储能装备和钒电解液保障,同时按照市场化方式承接相关项目。

  在金融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三方还同意合作探索助力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健康发展的钒保供机制、融资租赁等金融模式和商业模式,为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提供钒资源保障的同时,稳定储能用钒市场价格波动,提升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市场竞争力。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所属国有企业将依法依规与两公司开展合作。

  最后,攀枝花市政府还将支持两家公司在攀枝花进行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域技术创新,政府将依法依规给予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政策支持。

  公告表示,各方希望携手提高攀枝花“钒钛之都”钒产业引领能力,建设世界级钒产业基地和钒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中心,提升攀枝花市钒资源在非钢领域的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商业化快速发展。

  龙头引领带动产业链

  记者注意到,攀枝花市打造“中国钒电之都”的底气,源于合作方雄厚的实力。

  钒钛股份脱胎于攀枝花本地的攀钢集团,后者占据了攀西四大矿区中的两大,为钒钛股份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钒钛股份2021年年报显示,其已具备钒制品(以V2O5计,下同)4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同年中国大陆钒制品总产量约13.6万吨,全世界为21万吨左右。据公开报道,钒钛股份为全球最大的钒产品制造商。

  另一家合作方大连融科亦为国内钒电池头部企业,目前已启动IPO辅导。其在技术方面依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建的首个国家级全钒液流电池示范项目的一期100MW/400MWh已完成并网。


大连融科与大连市热电集团共同建设的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

  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此前就已在钒电池方面达成合作关系。2021年,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签订全钒液流电池用钒储能介质委托加工协议。2022年,双方继续签订购销合同,并于10月进一步深化合作,合资成立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计划在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预计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抢抓钒电池储能产业的地区不只攀枝花一地。例如,另一钒资源富集地河北承德于去年在河钢集团旗下正式组建了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承德钒钛公司”)。据承德市政府官网,承德钒钛公司依托国际领先的钒电池电解液制备及检测技术,全面推进储能电池材料及其成套装备等项目的合作落地,具备了全价态钒电池电解液生产能力,推动钒产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耦合发展。此外,承德市还在推进钒储能产业园项目建设。

  钒电池前景可期 但仍需进一步降本

  在储能行业中,公认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安全”和“成本”。当下百花齐放的储能技术路线,无不向着提升安全性、降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在安全方面,钒电池基于其设计原理,具有本质安全性。钒电池的活性物质以液态形式贮存在电堆外部的储液罐中,没有燃烧和爆炸的风险。相比之下,锂电池使用的是高度易燃的电解液,它只能通过外部方法降低燃烧几率,而无法从本质上避免燃烧。

  也是由于电解液与电堆互相分离,钒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电解质基本不会被损耗,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次充放,业内预期其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寿命越长,意味着全生命周期成本会更低。

  基于以上优势,钒电池在国内受到政策支持。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实现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

  不过,钒电池储能也有其劣势,除了当下技术还不够成熟之外,其初始投入也高于锂电池等技术。国泰君安测算了襄阳5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与莆田500MWh新型锂电池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收情况,在容量规模相同的情况下,前者的总投资为43.2亿元,而后者为10亿元。

  初始投资大可能构成钒电池储能技术推广的一个障碍。政府出面在合规范围内进行补贴、建立试点项目等,有利于协助钒电池产业跨过这个门槛。

  经测算,钒电池初始成本可以被更长的使用时间(更多的循环次数)摊薄,全生命周期成本略低于锂电池储能成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锂价近年涨幅极大,未来若锂价格大幅下跌至合理利润水平,可能导致钒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相较锂电池失去竞争力。不过,若考虑钒电解液的回收再利用(钒电池的电解质易于回收,几乎可以做到100%的残值回收再利用),钒电池的经济性将明显增强。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