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盈利水平大幅提高!储能公司将迎来景气大年?

中国电力网
2023-04-28
 来源:证券之星
浏览: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碳酸锂价格“跌跌不休”,对于上游厂商构成了盈利压力,但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则是成本大幅降低的机遇。

  上游锂矿和硅料降价,储能企业景气度大幅抬升

  其中储能行业更是被集体看好。首先碳酸锂是整个储能链路里最前端的核心材料,也是材料成本占比最高的一部分。电芯约占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成本的60%~70%,所以它的降价势必带动储能终端产品的降价,对客户来说是好事。

  其次硅料的降价对储能也是一大利好。这背后的逻辑在于硅料价格下降带动光伏组件价格步入下行通道,由此带动光伏装机量提升,由于光伏项目必须配套储能,加之储能电池主要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回落降低了电池成本,从而刺激了储能应用端需求大幅提升。

  多重利好之下,储能企业的盈利水平大幅提高。这一点可以从多家企业的财报中看出。固德威4月26日晚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9亿元,同比增长164.59%;实现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3473.72%。

  对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固德威表示,主要系逆变器销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电池销量创新高所致。对于业绩大幅提升,公司直言原材料采购及物流成本有所降低是关键。

  与此同时,阳光电源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

  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57亿元,同比增加66.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3亿元,同比增加127.04%。其中,公司逆变器出货77GW,储能出货7.7GWh,出货情况超过预期。

  2023年一季度,阳光电源业绩继续保持高增,实现营业收入125.8亿元,同比增长175.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08亿元,同比增长266.90%,利润率12%,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主要系毛利率提升及海外收入比例提升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22.74%,业务占比从2021年的13.00%增至25.15%。

  储能行业未来空间极为广阔

  储能行业按终端用户分类可划分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为设备提供商、储能系统集成商、储能系统安装商和终端用户。

  首先由设备提供商提供储能电池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 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软硬件系统构成,随后由集成商对储能系统的 设备进行选型,再经过外购或自行生产后匹配集成给下游安装商,最后由 安装商进行施工并交付给终端用户。

  终端用户则又可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其中用户侧储能则又可分为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除以上传统分类外,近年来兴起的便携式储能同时包含了 To B 业务和 To C 业务, 涉及工商业、家庭用户、电站等多种类型的客户。

  根据应用场景,储能大致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并网、调峰、户用、工商业和辅助服务等。其中2020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项目中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装机比例最高,达到48%,而户用储能和工商业储能装机占比分别为21%和8%。

  在市场增量方面,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量高速增长,中国、欧洲和美国继续贡献主要增量。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方面,2016-2022 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从2.01GW增长到45.75GW,CAGR为68.31%,其中2022年同比增长80.36%。

  地区分布方面,2022 年中国、欧洲和美国新增装机规模排名继续位列前三, 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分别为 36%、26%和 24%,三者合计占比为 86%,比 2021 年同期提升 6 个 pct。其中美国储能装机主要以独立储能、新能源配储等表 前市场为主,2022 年新增装机占比超 90%;欧洲受能源危机影响与补贴政策激励,新增装机中户储占比超 70%。

  行业和市场反映为何倒挂

  而与行业的火热不同,从年初起,A股储能板块持续下跌,引发投资者担心的除了项目密集上马可能带来的产能过剩,更多是储能行业在国内仍缺乏清晰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储能行业的高景气度主要靠政策带动。如果不是政策要求强制配储,目前阶段很少有发电企业愿意主动配置储能,核心原因是配置储能增加的成本较高。由于储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成熟度低,厂商之间各自为政,尚未产生协同效应,储能系统价格仍然偏高。

  目前储能公司盈利大幅改善也主要是因为上游原材料的降价,未来储能行业要实现长久发展还是要靠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本降低。这也是未来储能企业比拼的关键。

  虽然产业链各环节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但业内仍面临低价竞争以及产品同质化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的储能市场确实存在产品同质化问题,大多数厂家只做到了表面,没有去深挖核心技术。

  本文源自:证券之星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