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昌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储能产业科技创新,通过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等手段,不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清洁能源之都建设。
一、提升创新主体层级,打造产业发展动能。坚持“培育”和“认定”两手抓,支持企业通过认定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使之在推动产业发展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在储能基础材料领域,已有兴发集团、三宁化工、宜化化工、新成石墨、湖北江宸、湖北睿赛等30家规上重点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这些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4%。
二、深化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几大主要产业领域,全市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593家,其中储能材料产业相关领域37家,占比6.2%。湖北睿赛新能源公司与三峡大学等相关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成湖北省高能锂电池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带动了企业创新发展,2022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4%。宜化集团联合三峡大学共建储能现代产业学院。兴发集团依托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精细磷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昌市精细化工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等创新平台,汇聚国内磷化工领域优势科技创新资源,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依托兴发集团建设的湖北三峡实验室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研究,设立了绿色水能、电化长江、氢能与燃料电池等9个研发中心。
三、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宜昌市设立了研究与开发、应用基础研究等专项,用于重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近几年经费总额近4000万元。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领域,市本级重点支持项目均已按期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四、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宜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环境优化等科技创新活动。近几年,市本级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研发、落实各项科技政策奖励资金每年都在6000万元以上,欧赛新能源公司、湖北江为新能源公司等一大批新能源领域企业享受政策扶持,有力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
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