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储能火拼!华为交付全球最大储能项目

中国电力网
2023-07-31
 来源:新能源产业家
浏览:

  7月6日-7月7日,新能源产业家参加了高工在常州举办的储能大会,超过50家储能公司参加,电芯公司、风光电公司、电池装备厂都来了,两天大会可以说场场满座,可见储能的热度。

  和一位管理500亿基金规模的机构负责人聊天,他感慨了一句:“现在的储能就是20年前的房地产。”当主持人说工商业储能的报告限时领取时,台上的演讲还在进行,台下一半的观众就齐刷刷起身挤出大厅,跑到场外的签到台领取报告。

  新能源产业家摘录了会议演讲的亮点和现场见闻如下:

  01 动力电池厂商“搏杀”储能市场

  储能的浪潮仍然在热火朝天地持续,从数据来看——

  据高工统计,国内今年上半年的储能招标量已经是去年全年的量,累计中标量超过130个,合计约为33.2GWh,其中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增长最快。

  如此庞大的市场体量,不仅在吸引动力电池厂商入局,风光电企业也在跑步入场,后者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今年上半年,最主要的竞争者正从原来的集成商变为了电池公司,38%的储能中标者是电池厂。

  一组数据将动力电池厂商下场“贴身肉搏”展现得最为明显。

  在去年储能系统排名中排在第二的比亚迪、第五的南都电源、第十的中天储能在今年上半年分别跃升至第一、第二、第三。电力储能市场的整体毛利从40%腰斩至20%。

  原因可以归为下游客户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了。今年4月,中国华电在一份标书中明确竞标厂商应选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或同等水平其他品牌。6月,宁德时代更是以“系统集成商”的身份在国内中标超过2GWh。

  从动力电池厂商的产能布局来看,这场肉搏更是个持久战。

  目前行业的基本判断是,2030年储能的总体出货量是超过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若不想被淘汰,必然要提前落子。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厂商的储能电池出货结构占比最低也有15%,最高者达到了55%。而行业前五的集中度也由70%达到了75%。

  不过,储能是笼统且难以定义的市场。大盘向上的趋势中,也有细分赛道在失速,比如去年因欧洲能源危机而迎来大丰收的户用储能市场。

  这几个月,欧洲经销商仍然在艰难消化去年过于乐观而积攒下的大量存货。这一现象在国内供应链的直观体现就是产能利用率。


骤降的户储产能利用率

  今年上半年,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不足5成,其中户用储能电池低于3成。高工总结了五个原因:

  欧洲能源价格回落

  户储补贴不确定性(意大利Superbonus)

  库存压力大

  安装工人制约

  大量供应商涌入

  此时去开拓新兴的国家市场比如南非、墨西哥和西班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2 今年的工商业储能就是去年爆发的户用储能

  预期市场会大爆发的是工商业储能。

  根据奇点能源副总裁马金鹏的总结,工商业储能的市场走向可以有两方面参考:

  一是去年到今年,大概有17个省市已经出台了分布式光伏也要开始配置储能,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开始要求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

  二是就像分布式光伏刚开始有4毛2的度电补贴一样,对工商业的补贴也越来越清晰,工商业储能的市场化态势越来越明显。

  但是工商业储能既不像大型储能,也不像家庭户用储能,场景极其分散且需定制化。

  储能电池有可能用在中大型制造工厂,也有工业园区,甚至还有船舶上的光储系统,所以刚刚起步、从零到一开始的工商业储能集成商需要面临多元化需求的问题。

  华自科技的副总裁蒋青山说,在工商业储能市场花大功夫去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LCOS)是没有意义的,现阶段的第一性原理是如何研发一款产品——让投资商用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占领最多的客户。所以电池的生命周期不一定要二十年、循环一万两千次。


工商业储能面临的三大挑战

  “我们不能预计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电池行业是什么样的状态,但是投资商用一个亿的资金,用两年收回成本,这样的产品是目前在工商业储能应该来说是研发的方向,也是尽快的让全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达到的方式,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方式。”

  03 竞逐大容量电芯的号角吹响

  会上的另一个讨论焦点是300Ah以上的大容量电芯。

  随着储能电站规模越来越大,大电芯在电力储能应用领域的优势明显:首先是大电芯更容易获得高体积能量密度;其次是Pack端零部件使用量减少,有利于降低成本;三是集成领域装配工艺简化。

  海辰储能首席产品代表潘纬韬举了一个例子:以100MWh的电站作为计算标准,如果采用4.4MWh的电柜需要23个280电芯。如果做到5MWh,只需要20个电柜,还能使集装箱容量下降13%、占地面积会下降17%。

  海辰储能测算后,最合适的方案是一个12组、460串,折算下来就是314Ah就能达到这个实现。基于此,适配2.5MW的逆变器最优解的方式是把原来的280Ah容量升级为320Ah。


海辰储能为何选择320Ah

  目前,280Ah是大电芯的普遍产品。该型号最早由宁德时代于2020年推出。得益于其在储能市场的龙头地位,下游系统集成商形成了以280Ah为标准的设计方案。为了撬动或拓展市场,其他厂电池商纷纷跟进280Ah。

  这包括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560Ah,2024Q2)、鹏辉能源、远景动力(305Ah,315Ah)、瑞浦兰钧、天合储能(306Ah)、国轩高科(300Ah)、比亚迪、、海基新能源(375Ah)、南都电源(305Ah)、蜂巢智储(325Ah)等十余家电池企业,均在积极推出大容量、长循环电芯。

  鹏辉能源、瑞浦兰钧、蜂巢能源以及海辰储能在今年下半年将最先量产。据嘉宾的演讲:

  海辰储能在2023年到2024年,很多产线实现都会以320Ah以上的大电芯来做产能的释放。

  鹏辉能源在今年3月发布了320Ah电芯,在8月份将开启正式交付。

  瑞浦兰钧在今年5月发布了储能的新一代产品,分别为320Ah、340Ah,今年Q3将完成量产。

  04 华为交付了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

  华为在回归B端的新能源生意之后,展现了极强的进攻能力。

  2021年10月,华为在迪拜签下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光储离网储能项目,储能系统可达1.3GWh,位于沙特红海未来城。

  这座城市是沙特2030愿景的一部分,地位规划类似国内的三亚旅游城市,未来整座城市电力将完全来自新能源。而沙特光照资源丰富,每年日照时间超过3400个小时,光伏上网电价仅为1美分。


华为交付沙特红海新城项目

  华为红海项目的签约一度带动了多个储能概念股上涨。在会议上,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储能业务总经理段立表示已正式把这一项目交付使用,一共700多个集装箱。

  他说未来大型储能有三个重要方向:

  一是降成本,有赖于电芯系企业的贡献。

  二是大储如何更好发挥电化学储能的价值。因为华为是正儿八经的储能系统集成商,不是电芯厂,“我们花了这么多的力气,建了这么好的产业,如果电化学储能只是用于电量平衡太可惜了,储能如何更好地支撑电网,主动保证电网安全,发挥更好的价值,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电量平衡,这就是华为思考的方向”。

  三是安全保障。

  在户储方面,华为也将光储产品打入认证极为严格的日本市场,另一家是即将上市的浙江艾罗新能源,这是唯二进入日本户储市场的中国公司。

  远景储能徐中华在演讲中比喻了在日本做并网光储的极高门槛:“日本对于光伏设备并网规定了标准,而且规定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迈左脚,什么情况下应该迈右脚,这对于电网来说这样既是‘听话’的,也是友好的。”

  05 特斯拉,“狼来了”?

  今年储能市场的变量还在于特斯拉——就如同当年落地上海的整车制造厂为动力电池市场带来“鲇鱼效应”。

  4月9日,特斯拉在上海新建一家超级工厂,专门生产其储能产品Megapack。该项目是特斯拉全球范围内第二座储能超级工厂(另一座在加州),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相当于约40 GWh储能。该工厂计划今年三季度开工,2024年Q2供货全球。

  中国储能电池企业供应了全球80%的电力储能市场

  中国储能电池企业供应了全球80%的电力储能市场,但仍需要特斯拉来作为“鲇鱼”

  同飞股份总工陈振国说,特斯拉是储能热管理公司的榜样。特斯拉储能采用了液冷方案,将液冷PCS(逆变器,用于交直流电转换)和电池本身的热量融合,做综合热管理。

  在低温环境下,特斯拉把PCS的发热用来加热,所以特斯拉储能的能量利用率会比普通装置更高。头部储能厂商已经开始跟随特斯拉的动作进行研发。

  除了散热技术,特斯拉还会引领市场的标准化设计。

  目前的储能系统大多是定制化设计,上下游之间会产生大量的内耗成本,“特斯拉用自己的标准,来向大众去推广,可以做到质量的极致、成本的极致,对整个行业的推动是具有意义的。”华自科技的副总裁蒋青山说。

  06 海辰储能出货超过10个GWh

  刚刚获得45亿元C轮融资的海辰储能,截至今年4月整体交付规模已经超过了10个GWh,项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三位数,达到了106个项目,分布国内的27个省份。

  从不同的应用场景来看,最大的交付方向,一方面是电网侧的独立储能,另一方面是光伏配储,占到了超过5个GWh,和国内整个市场整体占比比较一致。


海辰储能成立至今年4月的储能项目

  10GWh是什么概念?

  比尔盖茨给过一个数据,美国纽约市一个季度的用电超过12GW。人口超过纽约市的日本东京平均季度用电为23GW,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段甚至超过50GW。因此粗略来换算,KW级=住宅,GW级=中等规模城市,数百GW级=富裕大国。

  07 小结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下半场是智能化。而对于高速扩张之后的动力电池行业,下半场无疑会在储能市场,这场竞争的浪潮正迎面而来。

  来源:新能源产业家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