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光储产业高歌猛进 产能过剩隐忧何解

中国电力网
2023-10-19
 来源:中国城市报
浏览:

  光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由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至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13.16GW,同比增长154.46%。这是我国年度光伏新增装机首次突破100GW大关,创下新的里程碑。

  然而,高景气光储产业背后藏着隐忧。“光伏行业发展迅速,但行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光伏与储能市场供需形势复杂多变。”近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在滁州光伏(储能)产业供需论坛上表示,有必要警惕产能过剩问题。

  光储呈高速增长态势

  当前,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呈现集中式和分布式齐头并进的局面,且区域化集中态势显著。以上半年为例,湖北、宁夏、云南、新疆等省份集中式电站新增装机量居前,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省份的分布式新增装机量占据前五。

  “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曹仁贤介绍,制造端方面,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0%;出口方面,光伏产品位列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商品之一,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重要稳定力量;应用端方面,上半年新增装机78GW,已超过去年1至11月份的装机总和。

  与此同时,储能产业也迎来了飞速增长的阶段。曹仁贤介绍,储能方面,今年上半年储能实现量产和规模的提升,新型储能新增投运8GWh,超过2022年全年新增规模,储能电池产量超过75GWh,同比增长超过100%;出口比例超过55%。

  展望2023年,光储产业发展有望迎来加速跑。以光伏产业为例,在行业发展的乐观预期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于7月将2023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预测由95GW至120GW上调至120GW至140GW。

  鉴于第四季度是光伏传统装机旺季,不少机构乐观地认为,国内全年新增光伏装机数据有可能超过光伏协会此前预期。华泰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预计,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数据为150GW。IHSMarkit高级分析师胡丹预判,2023年国内光伏市场需求或达到140GW至210GW。

  就长期而言,业内普遍对于未来国内光伏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的潜力保持着十分乐观的看法。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前所长王仲颖预计,2060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合计达到9000GW,其中,光伏预计届时装机达到5000GW,较现在还有至少十倍的发展空间。

  产能过剩布局亟需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势头强劲的背后,我国光储产业的未来发展也面临挑战。业内人士提醒,光伏行业发展迅速,但行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叠加,使得光伏与储能市场供需形势复杂多变。

  从需求端看,我国大基地建设和分布式光伏应用稳步推进,推动了光伏与储能装机量的快速提升。全球多国新增装机同比大涨,欧美固储需求近几年来快速释放,部分国家及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推动光伏与储能装机进一步提升。

  从供给侧看,产业扩张加速推进,主要龙头企业持续扩产。多地将光储产业列为光伏发展的重点,各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全球的本土化生产导向和高额补贴的双重刺激下,海外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光伏与储能企业。

  在上述供需形式下,国内光伏、储能产业市场竞争加剧,光伏、储能产能过剩风险被频频预警,引发行业热议。

  曹仁贤认为,光伏产业规模一直处于动态平衡的相对过剩状态,这种状态能够较好为行业的未来需求进行前置性的铺垫,但需要避免盲目扩张和无序竞争。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和自身能力评估下,过度扩张产能或者低端产品的大规模复制,这会导致新一轮的行业波动。

  在储能方面,供给能力高速提升问题同样要引起高度重视。曹仁贤提醒,伴随着各路“玩家”涌入,拥挤不堪的储能市场更是鱼龙混杂,不少跨界企业技术沉淀和项目经验准备不足,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和创新,很多储能设备投而不用,直接造成了储能技术雷同、产品质量同质化、劣币驱逐良币等风险。

  以储能电芯为例,记者注意到,高工产研锂储能研究所(GGII)在今年7月就曾发出警示,储能电池市场的集中度正在扩大,三四线和新进入企业可能会被边缘化。

  谈及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认为,当前光伏制造业仍然在加速扩张,此轮扩张和以往不一样。以往扩张主要在国内,海外制造业产能主要是减产甚至停产倒闭。现在情况有所改变,欧洲、美国、印度、中东地区光伏产业都在扩展,并且扩展速度非常快。

  产业繁荣态势如何维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在前述论坛上提到,国内光伏储能产业在保持稳定运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矛盾和挑战,包括对供需失衡的担忧,相关的不匹配有所显现,行业阶段性剧烈震荡时有发生。国际经贸的竞争态势也在加剧,前瞻性创新布局有待加强。

  以光伏为例,记者注意到,今年1至7月份全国光伏出口仍然保持较高增长,但如果放到单月数据看,7月份光伏组件的出口数据是下降的,而且是两位数以上的下降,无论同比还是环比。

  “另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等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目标,对光伏、锂电、新型储能产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金磊看来,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全行业通过持续创新转型升级,优化路径来提升发展质量。

  曹仁贤同样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过去,光伏行业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创新一直贯穿于光伏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努力在技术创新上不断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光伏与储能产品的竞争力。”曹仁贤说。

  得益于技术创新,在一些企业为产能过剩而发愁时,一些企业正在加快扩产。“20多年来,我们坚持‘不领先,不扩产’。”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张海介绍,公司研发的IBC电池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光伏组件功率已经从之前的200W提高到目前的600W。2022年,公司产值达到3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0亿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曹仁贤建议,企业要加大对绿色制造、绿色产品设计、资源回收利用、电池TC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行业内企业提升ESG治理水平。

  当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光伏企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铝合金边框一直是光伏组件重要的辅材之一。永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骅介绍,此前再生铝多被降级使用,公司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了对再生铝的保级利用,并让这些再生铝具有低碳属性。通过计算,在再生铝合金边框加工过程中,每生产1KG的边框,碳排放量仅为1.8KG。

  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曹仁贤建议,行业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探索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数字能源中的应用。在光伏与储能产业中,企业可探索智能化制造和运维等方面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光伏和储能实时监控、远程管理,应用人工智能的新手段实现数字能源安全运行、稳定可靠运行。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