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国产储能产品的“过山车式”出海:从销量暴涨到回归常态

中国电力网
2024-01-10
 来源:钛媒体 App
浏览:

  2023 年,中国储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遭遇可谓是急转直下。

  根据 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数据,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户用储能出货量较第一季度下降了 2%,这是户储有统计数据以来的第一次。全球最大的户储市场——欧洲,变化则更为明显。

  整个欧洲,目前只有德国的储能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比利时和西班牙同比降幅达 60%,意大利下降逾 40%。在珠海举办的 2023 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上,有企业负责人断言,大批储能企业明年将消失。

  而 2023 年之前,储能出海还是一个相当火热的行业。

  2019 年至 2022 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出货量增长了约 23 倍,2020 年全球 91.9% 的便携储能设备均由中国生产;2022 年全年,户储电池的利用率达到 85%,几乎全中国的电池产线都在加班加点地生产户储产品,整个欧洲户储产品到年底达到了 5.2GWh。

  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国产储能产品在海外市场为何会经历 " 过山车式 " 体验?

  突如其来的海量订单

  2022 年,国内储能行业的火爆程度可以用 " 疯狂 " 来形容。这一年,共成立超 3.8 万家储能相关企业,对比 2020 年新成立的储能企业数量翻了 10 倍。

  这些公司的陆续成立,一部分与国内发布的碳中和政策相关,刺激了国内电力市场的变革。截至 2022 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 8.7GW(8.7 吉瓦功率约合 870 列 8 节编组高铁 350 公里时速的运行功率),总体市场规模约 1800 亿元,同比增长约 240%。

  而另一方面,则主要与欧洲市场对于储能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相关。

  " 储能产品的容量和功率从大到小划分,可以分为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以及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的容量一般在 50 度电以内,特斯拉的 powerwall 是其中的代表产品;便携式储能则小于 5 度电,便于个人移动。"

  九号公司家用储能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对钛媒体 App 表示,2022 年开始市场销量变化最大的是户用储能市场,主要变化地区在欧洲,而引发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则是俄乌冲突。由于欧洲的能源供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俄罗斯,冲突初期欧洲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民众对于户用储能产品的需求在短时间则大幅增加。同时,欧洲政府对于局势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充满了担忧,在政策上也给予了比较大的鼓励。

  公开数据显示,2022 年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大幅减少,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进而推动欧洲批发电价一路上涨,欧盟月均批发电价最高点超 400 欧元 /MWh,较 2021 年同期增长达 346%。相比之下,光伏和储能系统的用电成本是 147 欧元 /MWh,仅为前者一半不到。

  此外,德国政府通过了有关光储的税收减免政策:在 2022 年税年,为符合要求的户用光伏系统免除发电量所得税;对所有 2023 年起投运的户用光伏储能系统免除采购、进口和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税(VAT),此增值税为 19%。意大利则对光储系统单项补贴上限提高到每栋 48000 欧元,€ 1000/kWh。

  市场大幅增加的需求和政府给出的激励政策,引爆了中国企业储能产品的出海热潮。

  据高工储能报道,大部分新兴家用储能企业自 2022 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全球市场,不完全统计,有不少于 30 家 " 规上企业 " 扩展家用储能业务。《中国家庭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 年)》显示,2022 年全球家庭储能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了 136.4%。业内普遍预测,2023 年后储能装机将进入爆发期。

  转折是怎样发生的?

  度过 2022 年的火爆开端,储能市场在 2023 年却没有迎来业内预估的 " 爆发期 ",反而走进了一场泥沙俱下的去库存大战。

  " 市场火热的时候,国内储能厂商将俄乌战争这种偶然的因素,当成了必然的趋势,并进行了大量的备货。" 董纪冬对钛媒体 App 表示,而当俄乌冲突走向常态化,欧洲市场能源局势发生变化时,市场的实际情况与此前预期就出现了落差。

  国内移动储能公司正浩 EcoFlow 的内部人士向钛媒体 App 透露,以德国为例,德国超过 20%-30% 的发电是靠天然气的。俄乌冲突期间,德国政府就开展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来稳定能源价格。比如在全世界范围内运输天然气到德国,让电价逐步回到理性的状态。" 新能源储能产品的销售在 2023 年跟随电价的明显回落也出现了回落,趋势跟电价的波动基本上持平。"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欧洲大部分地区电价已修复至 2021 年水平。然而,储能产品库存由于前期高企的备货量,并没有得到有效回落。

  根据国内产业机构 EESA 统计,2022 年全球户用储能系统(电池)出货量约为 24.4GWh,其中对欧洲户用储能市场出货量达到约 9.8GWh;然而,2022 年欧洲户用储能实际装机 4.6GWh,仅 2022 年底欧洲户用储能系统(电池)库存约为 5.2GWh。

  同时,2023 H1 欧洲整体储能市场增长约 5.1GWh。这也就意味着,2023 年过半,欧洲的经销商们才基本上消耗掉去年年底积压的库存。尽管如此,为了清理已有备货,国内的储能厂家还在不断降价出货。

  国电投公布的储能系统开标结果显示,0.5C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报价跌破 0.7 元 /Wh 大关。而在 2022 年,储能电池价格高位时报价超过 1.3 元 /Wh,年均价也在 0.88 元 /Wh 左右,甚至不少企业却为抢占市场份额,甘愿主动降价三成以上。

  户储龙头派能科技的财报显示,2023 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收 30.5 亿元,同减 15%,归母净利润 6.5 亿元,同增 1.5%;第三季度营收更同比下跌 71%,利润同比下滑 110.05%。

  降价出货之中,2023 年上半年全球对欧洲的出货量整体约为 6.3GWh,这又将成为欧洲市场新的库存压力。

  " 库存水平相当于六个月左右的装机容量,这被视为正常水平。而 6.4GWh 的库存相当于欧洲市场 10 个月的安装量,这一库存水平明显过高。"S&P global 高级分析师 Taylor 表示,在库存耗尽前,出货量的增长会更加缓慢。

  事实上,除了库存过高的问题,价格起伏过大的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也是困在 " 库存泥潭 " 中的储能厂商另一个大的困扰。

  电池级碳酸锂,是储能产品的核心原材料。根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目前电池级碳酸锂的最新报价是 95264 元 / 吨。2022 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则一度高达 60 万元 / 吨。这意味着,在市场热情高涨的时候,储能厂商用过高的成本进行了大量备货;市场回落时,这些成本进一步推高了去库存的压力。

  " 据我了解,有的企业应该正好是在价格高点备的货。"

  董纪冬称,欧洲户储市场的变化,除了对 powerwall 这样的大容量产品带来了影响,也对容量在 3kw/h 以上的移动储能产品带来了冲击。移动储能产品的电池成本约占总体成本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户式储能约为百分之四十。这对于 2022 年之后新入局的玩家来说,原材料方面的压力就会比之前小一些,竞争也更有优势。

  回落之后,价格战依然是主流

  "2023 年相比 2022 年,储能行业热度的确有回落,但像局部战争引起的能源危机带来的行业爆发增长属于黑天鹅因素,并不是行业发展的常规因素。"

  上述正浩 EcoFlow 内部人士对钛媒体 App 表示,从全球双碳背景 + 新旧能源的更替趋势来看,新能源储能行业是一个有长期发展潜力的行业,而在长线发展过程中行业有一些起落很正常。

  对此,董纪冬也表示认同。据其介绍,从 2018 年开始,全球移动储能的市场规模每年都保持着数倍增长。欧洲市场的变化,虽然让市场增速降低了,但市场的绝对增量还是在的。2023 年,欧、美、日、中的移动储能市场规模加起来,依然保持了 20% 的增长,只不过增长没有之前快了。

  "2027-2028 年,移动储能市场预估是在八百多亿元,户式储能的市场规模预估也将近一万亿元。" 董纪冬表示,比如美国有 1350 万辆房车,只有 10% 的房车配备了移动储能产品。俄乌冲突促进了储能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市场回落之后,从整体趋势来看,储能行业会进入一个相对比较平滑的增长。

  2020 年数据显示,全球家用储能产品出货量 Top5 的品牌是特斯拉 Powerwall、派能科技(中国)、德国 Sonnen、LG 化学、沃太能源(中国)。其中,Powerwall 全球市占比为 15%,派能科技为 13%。

  同时,在 2023 年德国慕尼黑太阳能专业技术博览会 Intersolar Europe 上,华为、欣旺达、合康新能(美的旗下工业品品牌)、首航新能源等多家中国企业也在加入战局。

  而在移动储能市场,EcoFlow、BLUETTI、华宝新能(电小二)则是便携式储能出海三大头部品牌。相比于户储,移动储能受制于产品功能单一,价格战成为了各家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

  " 目前的价格战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一方面部分企业有抛售库存的压力,另一方面市场还在增长,新的玩家还会持续进来。" 董纪冬表示。

  以小米为例,2022 年 9 月小米就已发布首款户外电源产品——米家户外电源 1000Pro(1000Wh),支持 1.5 小时极速快充,双 100W PD 快充。次年,深湾能源科技(舟山)有限公司获得小米旗下 " 湖北小米产业基金 " 和 " 北京小米制造股权投资 " 两家机构增资,小米系基金总持股占比达到 20%,成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深湾能源科技(舟山)有限公司为储能品牌 " 安酷创新 " 的控股平台,其 100% 控股的上海安酷创新能源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安酷创新聚焦于户用储能和便携储能,创新产品为离并网双模户储产品、热插拔换电式便携电源产品。

  不过,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产品差异化成为了移动储能厂商难以解决的问题。

  " 储能产品并不像是电灯的发明,或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一样,具有革命性的创新。目前为止,整个行业来看的话,差异化可能只体现在产品的具体一些功能上,巨大的革命性创新还远未出现。"

  董纪冬表示,如果能够在材料上能够实现突破,比如用固态或是半固态电池,移动储能的能量密度就能发生质的改变。但是问题在,材料方面的突破一定产生在产业链的上游,不是下游厂商能够决定的。所以,2024 年价格战还会持续,因为库存水位还没有到完全健康的状态。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饶翔宇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