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双碳”路上,芜湖如何积蓄绿色驱动力?

中国电力网
2024-01-30
 来源:芜湖日报
浏览:

  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已逐渐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如何抢抓机遇,在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1月26日,近20位国内储能领域专家、企业家受邀来到青山环抱的赤铸书院,在第二期“赤铸论道”思享会中,围绕“抢抓新机遇 纵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之道”开展交流研讨。

  近年来,我市已初步集聚形成上游储能材料、中游电池及系统集成、下游电站应用等较为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格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肖禛介绍,我市积极支持储能项目建设,印发了《关于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建成并网的储能项目,按放电量给予0.3元/千瓦时的补贴,补贴年限为3年,单个项目年度补贴最高100万元。“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芜湖市新型储能布点规划(2023—2030年)》,强化储能布点和国土空间、能源、电力等规划的衔接,推动新型储能在我市健康有序发展。”肖禛说。

  “我市储能产业发展目标是,全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设备制造产业规模位列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第三极。到2025年,全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达到1200亿元。到2027年,全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营收力争达到2000亿元。引进培育1—2家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军企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胡明介绍,聚焦新型储能发展,我市以正极材料、隔膜、电芯、储能系统等产业基础,形成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多元化储能技术协同推进的产业布局。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势,重点发展制氢设备、储氢设备、加氢站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整车、设备检测等,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扩张市场应用,支持新型储能在能源、交通运输、工商业等领域开拓场景应用,推动我市新型储能产业加快发展。

  赛迪顾问新能源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龙,多年来深耕新能源领域,他表示,当前,我市已经在新型储能的产业链上下游建设、多元技术路线探索和多场景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基于全市在储能领域的发展基础,建议聚焦储能技术、电池材料、系统集成等产业链环节,加强‘双招双引’和本地培育,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政策链‘多链协同’,进一步打造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生态。同时,围绕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广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探索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商业模式和运行机制,发展新能源多领域融合的新型开发利用模式。依托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拓展储能应用场景,探索虚拟电厂、智慧能源等新业态新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投入新型储能领域的积极性。”李龙说。

  “近年来,芜湖市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一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纷纷落户芜湖,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经信厅电子信息处处长蒋晨捷建议,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创新示范应用、加强要素保障等持续发力,形成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开拓视野、启发思维、明晰方向。三个多小时的座谈会研讨热烈,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此次参会让我感受到了芜湖市对创新型企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会上提出的一系列纾困解难措施,更加坚定了企业谋定后动、厚积薄发的信心和决心。”安徽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谭伟说。

  思想在交锋中碰撞,认识在交流中升华。市政府政策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赤铸论道”思享会是我市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又一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搭建平台,邀请政府、企业、高校、科研和金融机构等各界精英,聚焦市委市政府关注的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的政策、规划开展研讨会商。“我们力争将‘赤铸论道’思享会打造成芜湖政策研讨会商的一张名片,不断汇聚智慧力量,在芜湖发展崛起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源: 芜湖日报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