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新型储能盈利危机:2024,如何破局?

中国电力网
2024-03-20
 来源:维科网锂电
浏览: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新型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消纳的关键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新型储能盈利状况不佳,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新型储能盈利危机

  储能系统中标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持续未见收敛。3月12日,新疆立新能源75MW/300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结果发布,许继电气以0.564元/Wh的价格中标,创储能系统中标单价历史新低。

  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国内政策支持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拉长新型储能回报周期;另一方面是我国新型储能在能量电力市场中的套利机制尚不完善,现货交易价差较小,市场化程度相比欧美较差,目前仍处于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和电力期货市场试点状态,而澳大利亚APC管理价格上限则从300澳元/MWh提高至600澳元/MWh。

  其次,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制造和安装成本较高,尤其是电池储能系统,其成本占据了储能站总投资的大部分。而且储能站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也不容忽视。高昂的成本使得新型储能站在运营初期难以实现盈利。

  此外,尽管新型储能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目前市场需求尚未充分释放。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能力有限,导致储能站的应用场景受限;另一方面,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价格体系尚未完善,储能站的商业价值难以充分体现。

  最后,一些地区的储能补贴政策尚未落实到位,或者补贴标准过低,难以弥补储能站的成本差距。储能站并网接入、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政策限制也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

  政策端迎来利好,2024年如何破局?

  值得关注的是,南网储能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公司目前投运的新型储能站都是示范项目,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约为5%,收益比较可靠稳定。目前公司投运的新型储能基本是电网侧项目。

  不过,电网侧新型储能站的稳定收益对一般企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电网侧新型储能站的收益情况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储能技术的类型、储能设备的规模、储能服务的市场环境等。

  首先,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电网侧储能的投资成本较高,回报周期较长。例如,南网储能目前投运的新型储能站都是示范项目,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约为5%,收益比较可靠稳定。但这个收益率相对于其他投资项目来说并不算高;且对储能的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不大。

  其次,电网侧储能的经济性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例如,新能源场站和电网侧建设储能电站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单一侧建立储能电站的成本高且收益渠道单一,经济性不显著。此外,新能源配储能,即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站在场区内建设储能设施,作为电站的配套设备,由于风电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特征,新型储能作为新能源的“稳定器”,能够平滑新能源输出,是提升地区消纳空间的有效途径。

  最后,电网侧新型储能站的收益情况还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例如,为了鼓励发电企业市场化参与调峰资源建设,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挂钩比例(时长4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这为电网侧新型储能站提供了更多的收益机会。

  新型储能技术的盈利危机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解决。通过降低成本、拓展应用场景、加强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等策略的综合应用,有望改善新型储能的盈利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高层已在加强政策端的支持,为行业释放利好信号。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新型储能。随后的3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用于管理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对此,中信建投分析师指出,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储能建设,或将完善市场价格波动对新型储能的调节作用,加强新型储能盈利能力。

  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政策层面利好释放,助力新型储能破局盈利危机。

  来源:维科网锂电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