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

中国电力网
2024-04-0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浏览: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这是“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猛。来自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新型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支撑,也是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2024年1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库山村,航拍正在并网发电的海螺集团10MW/80MWh二氧化碳储能示范系统项目。

  各地加速布局新型储能产业

  储能分为传统储能和新型储能。传统储能的主要代表是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的特点。

  “新型储能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及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在国家能源局2024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如是表示。

  “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局大力完善新型储能发展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打造新优势,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新增装机规模大幅增长,新型储能迎来快速发展黄金期。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新型储能专项规划、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

  各地布局都在加速。广东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广东省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新型储能总投资2290亿元,成为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

  1月9日,江西省能源局印发的《江西省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2030年,力争实现各设区市新型储能投产规模不少于新增新能源装机的15%和20%。

  2月18日,浙江省发改委印发的《2024年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提出,建立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奖补机制,出台新型储能管理办法和用户侧储能建设导则,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新增新型储能150万千瓦。

  在一系列储能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储能行业呈现出爆发性增长态势。以湖南地级市宁乡为例,该市精心培育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加速崛起,先进储能材料产值从2020年的160亿元发展至今已达600亿元,有望在2025年破千亿元大关。

  边广琦坦言,从投资规模来看,“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年3月11日,杭州,观众在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参观亿纬锂能的液冷储能设施。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株洲储能制造基地

  依托科技创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动能

  新型储能作为规模化、产业化、商业化应用技术,发展底色是创新。从充换电站到新能源场站再到电网调峰调频,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离不开创新技术的有力支撑。

  眼下,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新动能。

  边广琦透露,在我国,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2023年以来,多个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落地实施,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业内公司深耕赛道的决心坚定,并看好未来产业发展。主营镍氢电池、锂电池业务的公司科力远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公司的战略转型重点是开启镍锂双赛道布局,并蓄力发展储能市场。

  “新能源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4年行业整体将继续保持增长。”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咏梅表示,公司坚定看好正极材料发展前景,相信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研发创新,持续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积极应对挑战,政企合力助推行业行稳致远

  2024年,锂电和新型储能行业来到关键节点,储能电池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战、行业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政府和企业正积极联手、共同布局,助推行业行稳致远。

  随着储能行业价格不断下探,科力远上述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为了破解行业内卷带来的冲击,公司依托创新技术和核心的锂矿资源,发起成立储能产业基金,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要素资源,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共享,从而提升储能市场增量。

  降本增效也是当前锂电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词。据媒体报道,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近日内部通知,今年继续管理和控制非生产性物料以降本增效;蜂巢能源也宣布,今年要将制造成本降低40%,采购成本和技术成本降低20%。

  此外,储能行业标准亟须完善。李东林举例称,能源安全方面出台的标准和法规,大部分集中在电池和电站消防规范上,对并网前储能电站系统级别安全可靠性测试和验证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同时,新型储能标准体系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导致执行标准过程中易发生政策冲突。

  针对新型储能发展面临的挑战,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着力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边广琦从五个方面作了介绍。一是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跟踪评估,压实各方责任,确保示范项目取得预期效果,为下一步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二是开展促进新型储能调度运用的相关举措研究,引导新型储能科学调用,进一步发挥系统支撑调节作用。三是组织开展“十五五”新型储能发展需求专题研究,提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行业管理基础。四是开展《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实施情况跟踪调研,促进新能源基地科学合理配置新型储能。五是紧跟新型储能技术与产业国际发展前沿,积极开展先进经验交流,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6期 记者 郭志强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