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储能市场“大考”来临

中国电力网
2024-04-17
 来源:能源新媒
浏览:

  2020年,中国制定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在此国家战略的引领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快速扩张,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驱动力。

  而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渗透率的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难题也逐渐浮现。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储能市场被视为一个万亿级别的巨大机遇,政策支持、产业链成熟和商业模式的完善正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着储能市场健康、高速地发展。

  然而储能市场高度繁荣的另一面,是企业疯狂内卷带来的成本快速下降与质量隐忧浮现。冰火两重天的储能如何才能跨越成熟的关键一步?

  主打创新、技术过硬

  近期,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020年开始的强配储能政策热潮极大地刺激了储能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调度机制,大部分储能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新能源电站成本设备。因此低价竞争之风愈演愈烈,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也无从谈起。

  而一旦涉及调度,储能的产品质量就会成为业主单位关心的重点领域。如果质量不过关,无法响应电网调度,那再便宜的储能设备都没有生存空间。

  当前储能产品大多基于跟网型控制技术方案。而今年开始,部分地区开始对电网支撑型储能提出需求。具备电压源特性的构网型储能因可有效改善新型电力系统的短路容量和转动惯量缺失等问题,成为今年的行业热点。

  “特变电工有着35年的电力系统服务经验,对于构网型储能有着充分的理解。”特变电工储能相关人士告诉《能源》杂志,“构网型储能系统具有自主支撑电压和频率的能力不仅能高效充放电,还能起到电网“稳压器”作用,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要实现构网型储能并不容易,企业必须对电网和电力电子设备有足够的了解。

  特变电工在第12届储能国际展览会上推出的构网型储能系统,采用混合同步技术,跟网构网自由重构,ms级切换;同时具备构网、黑启动、惯量支撑、离网运行等能力,保障了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构网型储能的发展将会极大地改变储能“坚而不用”的尴尬境地。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构网型的产品,将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极致安全、极致成本

  2023年7月,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正式实施。一直以来,安全问题都是储能发展的“一票否决”。不解决大规模储能的安全性问题,就无法奢谈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特变电工储能相关人士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储能电池系统安全包括了电气安全、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电芯安全等多个方面。“特变电工为储能系统设计了全面的安全保护措施。”

  在结构安全方面,特变电工采用的组串式PCS具有IP66防护、C5防腐等级,海拔4000米不降额;20尺集装箱电池舱和电气舱分区物理隔离;系统主动/被动防爆泄压设计;C5级防腐。消防安全方面,则有PACK级探测(复合探测、BMS和消防双重探测)、PACK级喷洒(可支持多次喷洒)、舱级探测、舱级喷洒;水喷淋消防和气溶胶消防。电气安全方面,特变电工采用了X+1多层安全保护,PACK级熔断器,四级链路隔离。

  储能安全性带来的另一大问题是成本的上升。2023年,储能行业竞争加剧,产业链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突出。大量储能公司利润下降,行业内卷严重,洗牌的危机潜藏。

  如何在内卷状态和高安全性下实现较好的成本控制,将会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储能产业发展至今,系统集成早已不是采购各部件的简单组合,如何有效搭配各个环节、实现优秀的能量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性能,最终实现减少LCOS,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特变电工的储能核心产品——20尺5MWh液冷电池集装箱在优化设计、智能化运维、数字化管控等基础上,可以实现能量密度提升49.2%,占地减少20%,辅助功耗降低10%,循环寿命提升10%。最终构网型组串式液冷储能系统可提升放电容量8%,整站LCOS降低6.5%。

  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储能也会迎来进一步发展。通过电网调度、电力市场改革推进,会让储能进一步走向多元化、智能化。更好的产品力、更高的技术含量会成为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来源:能源新媒 文/魏然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