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西北储能狂飙!7成装机来自宁夏和新疆

中国电力网
2024-07-22
 来源:预见能源
浏览:

  新型储能正在西北加速崛起。

  7月19日,青海海西州弘柳,国内最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并网投运。

  两天前的7月17日,陕西省第一家电化学储能基地白水电化学储能项目开工仪式正式启动。

  此前的7月9日,哈密,新疆目前单体最大新能源储能项目中煤哈密综合能源示范基地350兆瓦/1400兆瓦·时储能配套1400兆瓦新能源项目开工。

  今年4月1日,位于宁夏宁东能源基地的国能曙光第一储能电站并网运行成功,是目前国内投运规模最大的构网型储能电站。

  一位西北储能行业人士向『预见能源』表示,今年国内储能市场的需求非常强劲,西北地区的储能发展最快,主要受风光大基地开发建设的推动。

  据『预见能源』梳理,截至6月底,甘肃今年新型储能装机就高达367.91万千瓦,在运新型储能共计138项,并网总容量363.955万千瓦。而在宁夏,已并网储能电站已经达37座,并网总容量356万千瓦,放电电力也已达331万千瓦,首次突破300万千瓦达历史最高。

  今年一季度,新疆新增新型储能电站18座,新增装机规模146.95万千瓦/529.4万千瓦时。截至一季度末,已并网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545.15万千瓦/1753.85万千瓦时(其中独立储能1家,其余均为新能源配建新型储能)。

  另外,『预见能源』不完全统计,陕西甘肃宁夏三省最新规划新型储能已超过了26GW。

  01

  实际上,近两年,西北储能实现了超预期的发展,储能装机跃升,产业发展迅猛。

  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相关投资也在高速增长。国家能源局把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的建设作为“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区是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就在2023年12月30日,宁夏发改委宣布已圆满完成国家第一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任务。

  截至2022年底,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57亿千瓦,新能源已成为第一大电源。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场景下,西北地区对新型储能的需求正在日益凸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GW/35.8GWh,西北地区占全国的26.8%,仅次于华北地区。

  1月2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透露,截至2023年年底,西北电网储能装机规模达1079万千瓦,较2022年年底增长了4.19倍。

  数据显示,2023年,西北电网新增储能装机容量871万千瓦,其中新型储能841万千瓦、抽水蓄能30万千瓦。调节性电源投产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电力保供及新能源电量消纳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了解,西北电网抽水蓄能发展将进一步提速,目前有15座共23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在建,2024年将新增抽水蓄能装机230万千瓦;新型储能也将迎来爆发式发展,2024年新型储能将投产1061万千瓦,到2024年年底预计新型储能总规模达2110万千瓦。

  据高工产研(GGII)不完全统计,2022年西北五省区储能项目备案约300个,装机容量约130.7GWh;2023年1-7月西北地区储能项目备案约115个,装机容量约59.2GWh。

  其中,宁夏、新疆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均超过1GW,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累计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也都位列全国前十,西北已经成为全国大储项目最多的地区之一。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智能电网室经理刘国华曾指出,在2020年,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储能装机分别36、6、6、0、0万千瓦。而随着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宁夏、新疆、甘肃、青海、陕西这5个省、区,2025年储能规划目标分别为5GW、5GW、6GW、6GW、2GW,合计规划目标达24GW。

  西北地区以大储为主,新型储能项目主要是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储应用,占各省累计装机的90%以上。

  2023年2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累计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分别排名全国第三、第五、第九、第十,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分别排名全国第一、第五、第七、第八。

  可以看到,西北地区中,宁夏、新疆、甘肃、青海这4个省、区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规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主要受新能源配储政策推动。

  02

  据高工储能统计,西北地区储能装机近五年复合增速超100%,其中近7成的储能装机来自宁夏和新疆。

  其中,2023年,宁夏新增的储能容量是196万千瓦,增幅位居全国第三。预计2024年宁夏新增的储能容量是110万千瓦,到年底储能装机将超过400万千瓦。

  实际上,早在2021年,宁夏就出台了调峰规则,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由储能来充电调峰,按照充电电量进行补偿。调峰补偿的价格上限是6毛钱每度电,调试期打8折。该价格按照火电深调费用分摊,由新能源场站按照交易时段的上网电量分摊。

  宁夏还挖掘了储能电力保供的价值,当地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储能调峰的规则,即在电力供应紧张时,储能放电顶峰,按照放电电量补偿,补偿的价格按照不同时期和成本的差异,分别是每度电一块二和一块钱。储能顶峰补偿费用由市场化用户按照顶峰交易期间的用电量进行分摊。

  2023年,宁夏储能的综合利用小时数达到1006小时,超过西北地区平均近200个小时,最大的充放电的深度约90%,充放电量也是在西北地区领先。

  数据显示,宁夏的储能平均利用率指数是56%,排名全国第二,高于全国平均值18个百分点。

  其中,2022年底并网的首批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在2023年的调用次数均超过了300次。去年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宁夏储能的最大充电电力达到229万千瓦,有力促进了新能源电力发电利用率屡创新高。据披露,储能调峰提升了宁夏新能源利用率近1.3个百分点。

  同样是新能源大省,新疆目前已批复新能源配建的储能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另外还批复了两批次独立储能规模约1100万千瓦。

  截至今年3月底,全疆累计投运新型储能149座,一季度新疆电网新增新型储能电站18座,累计储能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西北地区第一。

  “新疆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为3659万千瓦,配套储能装机量不到30万千瓦,占比不足1%,远低于其他地区要求新能源项目配储5%—20%的比例。”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锋曾表示,当前新疆储能产业规模跟不上新能源发展要求,作为新能源并网的前置条件,必须将储能置于突出位置。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官网披露,今年一季度全区投运的新型储能平均等效充放电次数141次,平均利用小时数达471小时,平均利用系数超80%,已达较高水平。

  预计未来五年,新疆新型储能平均每年有超过300万千瓦的增量。

  03

  政策层面上,西北五省还在发力。

  2022年5月,《青海省“十四五”电化学储能统一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青海省还需建设约9GW电化学储能。

  去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印发《宁夏“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力争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全区储能设施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装机规模的10%、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能力。

  同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印发通知称,将在全区布局第一批独立新型储能项目。据通知显示,布局的独立新型储能项目包含磷酸铁锂、全钒液流、固体储热、混合储能等多种形式,同时积极探索在喀什、和田、克州等部分电网薄弱区域布局构网型储能。项目覆盖全区12个地州,预计带动投资200亿元以上。

  近日,甘肃宣布将出台《推进新时代甘肃能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新能源、传统能源、电力输送通道等8个关键领域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破解当前及长远能源领域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立足能源产、供、储、销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超过1.6亿千瓦,建成投产抽水蓄能项目10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1000万千瓦,生产煤矿产能达到每年1.35亿吨,原油产量超过12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0亿立方米。

  而在陕西方面,今年4月,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陕西省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十四五”期间规划布局2.6GW新型储能。到2025年,力争并网新型储能总规模达到2GW以上。

  其中,在榆林、延安、渭南、铜川、宝鸡、咸阳的8个750千伏供电区布局2.6GW新型储能。

  产业链方面,截至2024年4月底,陕西省有约4300家储能相关企业。从新型储能产业链角度看,以储能变流器技术研发、测试设备研发和系统集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陕西占有相当大比重。

  其中,西安奇点能源2023年国内用户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出货量排名、中国企业全球用户侧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出货量排名,均位列榜首。

  可以看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新型储能的收益模式正在不断完善,西北地区凭借能源、资源优势,在全国储能产业中正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