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人机

数字技术为山西电网插上“智慧之翼”

中国电力网
2024-04-03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浏览:

  从电网前期的“网上电网”,到电网生产中的带电作业机器人、配网VR巡检无人机,再到工作中的人工智能“虚拟数字员工”……这些智能化的电力场景无不得益于数字化科技应用。近年来,山西积极致力于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赋能,让用电更加智能化,让工作更加高效。

在特高压线路检修期间,检修人员在塔上作业。地面工作人员通过载重无人机吊装,把工器具送上塔位,同时利用无人机实时全程监控。 杜衡 摄

  3月的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段村,晓径轻寒、弱柳含烟。村中央的广场上,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和4台集成式储能箱在电杆电线的连接下整齐“列阵”,古老村落与现代的“光储直柔”技术交织融合。

  原来,2023年年底,国网临汾供电公司在段村建设源网荷储深度互动的新型村级微网。如今,燃煤、燃气在这里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以绿电为能源的生活电器、充电桩、电动汽车、空气能热泵、农机设备……

  “我们以段村为试点,建设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村级智能微网,逐步实现中压线路标准化、智能终端全覆盖,提升乡村用能终端绿电占比,实现‘零碳’目标。”国网临汾供电公司发策部主任吴英介绍。

  事实上,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正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方向。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在建设智慧电网上持续发力。

  雁门关数字化换流站是山西大力建设“数字化变电站”的一个缩影。作为雁淮直流的起点站,雁门关数字化换流站为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对其精益管控和安全运行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换流站应运而生:基于激光点云技术,构建全站精细化、关键设备部件级三维模型,通过材质加工、专业渲染,形成可以真实反映全站场景、直观逼真的三维模型。关联1500余台设备台账信息,约6万多条实时监测数据、运检试验记录、缺陷统计信息等数据资料,实现换流站区域、设备、系统等多源状态信息全面可视化呈现。

  “网上电网”智能升级也为山西电网实现业务全环节数字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山西转型综改区一块4000平方米的地块上,国网太原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通过经纬仪依据定位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精准提升工程前期基础工作。这是国网太原供电公司“网上电网”实用化项目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网上电网”,顾名思义,就是将电网“搬”上网,实现网上规划、前期、投资、计划、统计、综合六大功能。目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已完成设备档案、量测、项目数据统一与归一,形成数据一个源。同时,实现全电压等级电网可视化呈现与层层展示,建成电网一张图,并开展规划、前期、投资、计划、统计的线上作业,汇成业务一条线。

  去年12月10日以来,山西经历了几轮强降雪。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在全省覆冰最为严重的中条山等山区及微气象区部署了微波覆冰、观冰精灵等智慧感知设备,全力加强抗击寒潮保供电工作。

  观冰精灵装置功能类似于“千里眼、顺风耳”。它直接安装在输电线路导线上,通过高效交流感应技术在导线上直接取电。摄像头采用有机薄膜加热技术保障镜头不覆冰,通过4G网络向后台传输图像、视频、设备状态信息等数据。配合集现场观测、覆冰计算、数据回传、温湿度等气象收集功能于一身的模拟导线装置,对现场导线覆冰情况起到了实时观测作用。

  与此同时,无人机发挥出巨大效用。降雪后,由于路险、冰厚、人员不易到达等难题,现场巡视难度极大,但无人机快速机动,可直插现场,开展特巡工作。大无人机在极寒条件下,具备最大200倍焦距、3公里巡航里程、30分钟巡航时长的特点,全面排查是否有倒塔、断线等安全隐患,全力保障输电线路安全稳定。

  致力于推动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正是从比特的视角看电力。电力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芯片向超大规模集成、高性能方向发展,计算速度从单核能力提升向分布式计算转变,存储空间越来越大,网络不断向云平台方向演进……数字化赋能,为电力系统持续智能化发展构建了坚实的数字底座,而山西正在朝着这个发展方向加速奔跑。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蕾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