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科技工作会议,强调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采取一系列实招硬招,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深化科研改革、健全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高地,发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没有创新就没有新型电力系统。牢牢把握锻造能源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力军,是公司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定位。
当前,电力生产模式、供给结构、消费形态、运行机理深刻变化,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必须抓住未来十年科技创新重要窗口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赢得战略主动。唯有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下大力气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体系,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把能源技术革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广大科研单位在专业技术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落实科研单位技术责任,推进科研单位“去行政化”,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
南瑞集团作为公司科研单位,聚焦更好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组研究院、研发中心,提高共享平台、模块及通用技术的共享复用水平,进一步强化研究与研发并重、科研与产业互促。南瑞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山社武表示:“我们将坚持体系先行,重构研究与研发并重的创新体系;为用而研,积极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研有所用,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造样板,做强做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才兴研,让科技人才唱主角。”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统筹传统技术应用和前沿技术攻关、统筹系统问题解决和关键装备研发,面临颠覆性创新、系统性重构的挑战。
向深水区挺进,啃难啃的骨头。地处河北北部的冀北清洁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目前,冀北电网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汇集系统分布式调相机群,成为国内运行分布式调相机规格最全、台数最多的省级电网。
国网冀北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张玮表示,国网冀北电力将突出顶层设计,围绕源网荷储数各环节和电网运行运营各领域,迭代更新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清单,强化对冀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和创新驱动;突出重点引领,把相关重大技术项目作为科技攻关的重中之重,加快技术突破;突出问题导向,优化科研布局,落实科研改革部署,完善科技需求与供给的对接机制,优化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体系完善和高效运转。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青海是我国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截至6月30日,青海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68%,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电源,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达258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48%。
国网青海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钱庆林表示,国网青海电力将抓牢抓实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示范项目,优化科研体制机制,加快绿色技术攻关,着力培育电网稳定控制等关键技术,在电力算力联合调度等方面创新商业模式、输出技术标准,推进协同融合创新,加快重大成果转化,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创新策源地。
着眼于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题的体制优势,公司统筹谋划、整体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当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中坚力量。公司各单位立足实际,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当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主力军。
创新体系优化行动、关键技术攻坚行动等一系列行动陆续在国网江苏电力开展。国网江苏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谢永胜表示,国网江苏电力打造以电科院、经研院为主体的省级科研体系,实施“大中心制”开展研究,提升核心攻关能力;攻关海上风电全直流汇集、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新能源功率精准预测等技术,支撑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海量分布式新能源有序接入,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近日,“柔性直流换流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团队负责人贺之渊带领团队持续攻关更高参数等级直流输电装备,支撑公司建成张北直流电网、白鹤滩混合直流工程等重大示范工程。“我将与团队一起,锚定电网重大需求不动摇,在先进输电技术领域继续深耕,做深基础前瞻研究,做强核心技术攻关,做实全链条协同创新,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勇挑重担。”贺之渊说。
人才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公司实施一系列创新重点举措,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立志高远、脚踏实地,矢志创新,一步一步往前走。
新部署,再出发。公司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科技强国中担负着光荣使命,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公司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发挥好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记者 王颂 张献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