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傅川:区块链应“文责自负”,严把上链关

中国电力网
2020-05-25
 来源:新京报

  “区块链”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区块链+”也在逐渐与不同领域相结合。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傅川,带来了一份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基层社区多元主体的提案。

  作为信息行业的从业者,傅川表示,基于区块链的相互监督和上链信息的不可篡改性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在社区治理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多元主体间的监督成本。他同时强调,一定要严把上链关,遵循“文责自负”的原则。

  近年来,傅川的提案多涉及民生领域。他表示,自己关注的重点就是将熟悉的领域和参政议政结合,将民生呼应上通下达。谈及作为抗战名将傅作义将军孙子的身份时,他笑称,“时常有本领不足的恐慌。”

  谈提案

  区块链可满足社区治理更精细化的要求

  新京报:你今年带来的提案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基层社区多元主体的治理,为什么会关注到基层治理的问题?

  傅川: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报告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给也给我们描绘出了社区治理的蓝图。

  其次,因为我在科研单位工作,年轻人多,年轻人在社区里居住、租房,有时候会提到居住环境的问题。另外,在我们民革党派活动交流中,提案的参与方民革党员覃研,她经常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经常为我们介绍社区志愿组织如何开展活动,社区居民想什么、需要什么。这让我对社区治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新京报:怎么想到把区块链技术引入社区治理?

  傅川:很难说出因果。我是搞技术的,区块链本来是我们近在咫尺的研究内容。

  去年10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还提出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包括在就业、养老等领域的应用。

  但把区块链和基层治理搁在一起的想法还是在党派活动时讨论、交流中产生出的成果。像覃研是既做社区又做区块链,党派活动中大家互相讨论、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后来我们商量,社区治理能不能用区块链解决?通过和相关部门、学者、社区工作者以及企业沟通、调研、论证后,我们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份提案。

  新京报:提案中提到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服务凭单、电子选票分发给居民,如何使用?

  傅川:区块链具有相互监督性,发出去的电子选票、数字服务凭单可以标识到发出者、使用者的环境、时间、空间、一一对应,从而起到相互监督的效果。

  目前,对社区举办活动的监管要求非常严格细致,需要填写大量材料,并需要第三方专家评审。工作量可想而知,时间上还滞后。通过区块链平台,可以对活动实时监管,各种报表也更具时效性。

  区块链透明公开,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社区工作者减负。未来社区治理更为复杂、更精细化,压力也更大,必须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找到提升效力、效能的办法。

  新京报:区块链的模式很新颖,有没有想过社区居民,尤其老年人,对这些技术比较陌生?

  傅川:考虑过这个问题。一方面,区块链是底层技术,反映到手机就是个小程序。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老年人其实积极性很高,参与活动有热情。当然,作为新鲜事物,如何让老年人更方便地使用,要留出试错和调整时间,多听取基层志愿者的声音。

  谈区块链

  要严把上链关 遵循“文责自负”原则

  新京报:区块链的优势是什么?

  傅川:区块链技术有一个能力,就是将无法通过中心化手段组织起来的各种主体组织在一起。区块链这一特性正好与社区主体多元化相匹配,能够为以党建为引领的多维度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专业化、一体化的信息支撑平台。

  具体解释一下,社区中主体不统一、来源多、组织难度大、监督成本高。例如,小区中的居民来自四面八方,邻里间建立互信需要时间、需要平台。

  区块链可以把监督规矩用智能合约方式承接,“代码即法律”。上链数据不可篡改的特点,使得事后追责更容易。因此,每个人发布信息时会更负责,信息也就更可信了。有了技术上的保证,多元主体就能更容易形成共识、互相信任。

  相互监督和不可篡改性是建立信任的基础,区块链提供了这种能力。基于这个理解,是不是就揭开了区块链的神秘面纱?

  新京报:由于区块链不可篡改,如何建立上链信息的筛选机制,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傅川: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一定要严把“上链关”。上链的多元主体有着多元的复杂性,要遵循“文责自负”的原则。

  例如社区治理中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在立项和执行过程中,涉及主体多,难免需要反复沟通,项目书的内容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补充和完善。如果一开始这个信息就上链了,合同上把具体情况标明,社区居民也可以看到,透明公开。之前的调整也会留下痕迹,后续监管可以方便查询,减轻了各方的压力。基层社区工作者能更好地把精力放在社区治理和为大家服务上。

  此外,区块链上有智能协议,发布上链信息需要符合智能合约的规则、这构成了基本筛选体系。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也可以建立个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区块链是监督和追溯的基础。我们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更文明、和谐的社会。

  谈履职

  希望做好信息建设 把民生呼应上通下达

  新京报:今年还关注了哪些话题?

  傅川:另一份提案是关于重视智能互联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争取国际规制的话语权。

  2018年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美国加州也出台了《消费者隐私法案》。数据流动的特征使得这些法律有了长臂管辖特征,你用了他们的数据、软件,就在他的管辖范围。我们也需要开发这样的软件,并注意软件、数据与法律结合的问题。夸张一点说,在网络世界中,代码运行的地方就是边疆。

  新京报:你的另一份提案是改善院前急救服务,出于什么考虑?

  傅川:生老病死谁都离不开。医疗是民生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基本上,每个委员都时刻关注。院前急救,主要指从发病到医院之前这段时间,处理正确与否关系到患者的生死。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的第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所以准备了这样一份提案。

  新京报:你之前的提案也有与养老有关的,是一直很关注民生领域吗?

  傅川:确实是这样。我本身从事信息技术,如何把我熟悉的领域和参政议政结合起来是我履职的重点。在党派活动中,我们主要是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北京发展、街道治理等内容进行讨论和参政议政。像北京有3000多个社区,每个细胞的活力决定了社会肌体活力,作为委员接触这些情况,就应该反映出来。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