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东方斯堪的纳维亚”号货轮缓缓驶离洋山深水港,装载的1698辆上汽名爵随船远渡重洋;在毗邻的海通南港码头,5000辆特斯拉正驶上“加州盛世”号滚装船蓄势待发。它们有个共同的目的地——比利时泽布吕赫港,车辆运抵后将经此中转至欧洲各国。
近两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井喷式增长,并大举进军欧洲市场。上汽、红旗、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吹响出海的号角,从桥头堡挪威,到汽车工业腹地德国,以千帆竞发之势,勾勒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路线图。
从桥头堡到深入腹地
清澈的峡湾、冷艳的冰川、苍郁的森林、绚丽的极光……已在挪威工作七年的郝振霄眼中,如今当地又多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我记得刚来的时候路上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是特斯拉,这两年比亚迪、红旗、蔚来等中国品牌越来越多,一开始感觉挺新鲜的,现在已司空见惯。”郝振霄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中国品牌挺受当地人欢迎的,我一个朋友就买了一辆上汽名爵。”
政策大力支持、充电设施完备、水电充沛价廉……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挪威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也不约而同地成为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进军欧洲的首站。2020年以来,上汽、小鹏、蔚来、比亚迪、红旗、岚图纷至沓来,从挪威登陆开启了出海之旅。
“在挪威买新能源汽车可免除各种税费,这边有很多峡湾,水电价格也非常便宜,很多公司还有免费的充电设施。”郝振霄介绍说,“还有一点是,挪威没有本土的汽车品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我想这也是吸引中国汽车品牌前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眼中,挪威不仅仅是桥头堡,更是全面进军欧洲乃至全球的绝佳练兵场。
“我们用统一一切标准的产品先解决模式、法律法规、充电功率、交付、物流仓储等一系列问题,然后再面对全球开发车型。挪威市场的顺利交付,使我们迅速积累了销售、交付、服务等全闭环的海外经营经验。”在9月29日的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峰会上,小鹏汽车副总裁李鹏程表示。
从挪威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首先辐射同属北欧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上述四国正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排名前列的国家。国庆前夕,岚图在向挪威发送首批500辆FREE纯电版、正式开启欧洲之旅的同时宣布,2023年起计划进入瑞典、荷兰、丹麦、以色列四国。
而下一站也在国庆假期前后揭开谜底——全球汽车工业的腹地德国。在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大本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将迎来出海攻坚战。
先是比亚迪。9月28日,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及元PLUS三款车型,并开启欧洲多国交付,其中就包括了德国;国庆假期期间,德国最大租车公司SIXT又宣布,已与比亚迪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在2028年之前采购10万辆比亚迪Atto 3系列新能源汽车。
紧接着是蔚来。10月8日凌晨,蔚来宣布其三款最新车型ET7、EL7和ET5将通过订阅模式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开放预订,但只提供租赁服务,不直接销售。早在今年7月,蔚来还在柏林建立了创新中心,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能源技术研发。
出海前景广阔
2021年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井喷的一年,也被称作“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元年”。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一举突破多年来徘徊在100万辆的状态,同比翻番。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新动能,2021年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今年1-8月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已超去年全年。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快速崛起,并迅速占据了相对主力的位置。目前来看,欧洲市场已占据50%左右的比例,表现相对较强,亚洲市场被欧洲市场快速超越。从2021年开始,欧洲市场就超越亚洲市场,成为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据欧洲咨询机构Inovev统计,2020年之前,中国汽车在欧洲注册量仅1万辆左右,2021年暴涨至8万辆,今年上半年达7.5万辆,预计全年可达15万辆。另据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计算,2021年中国汽车在欧洲注册占比达14.7%,已是欧洲电动车的第二大来源地,仅次于德国。
为什么欧洲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的主战场?
中信证券研报表示,首先,欧洲电动车市场具有低关税特点,德国、法国等国家电动车整车进口享受10%的低进口税,挪威对电动车进口则实行免税;其次,欧洲的充电基础设施较完善。同时,欧洲消费者对于环保理念认可度高,新能源汽车接受度相对更高。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提供的产品不是特别多,但欧洲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支持,还是从用户对环保的热衷、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对新能源汽车都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很多中国车企都往那边跑,因为大家都发现这是未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增长势能有待释放。以挪威为例,截至上半年,中国品牌在挪威的电动车注册量占比仅10.6%,且销量排行榜前十中无一中国品牌。考虑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仍属“初来乍到”,一方面上述成绩的取得已实属不易,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
机构也纷纷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的市场前景。中信证券预计,中国车企2025年、2030年海外销量有望达300万辆、550万辆。中短期内,燃油车出海贡献较大,但新能源车出海前景更加广阔。“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欧洲作为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最积极、燃油车退出计划最坚定的地区,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到达50%以上。”
提升产品力是根本
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高端化特征非常明显。“从出口均价来看,近年来纯电动车提升极其明显,从2018年的0.2万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1.1万美元;2022年达到了1.99万美元,8月更是达到了2.58万美元的良好水平。”崔东树表示。
在品牌向上突破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实现快速升级。而品牌溢价的来源,则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近年来,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特别是最核心的动力电池上实现全球领先,加之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快速进步,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出海的底气。
以比亚迪为例。今年年初,挪威乘联会对31款在售的热门电动汽车开展冬季续航实测,目的是检验低温环境下,电动汽车锂电池的容量衰减情况。测试结果显示,比亚迪唐EV相较官方标定的续航里程偏差仅为11%,远低于30款参赛车型19.6%的平均偏差。
支撑比亚迪唐EV拿下测试冠军的,正是其领先的产品力。据悉,2022款比亚迪唐EV搭载108.8kWh大容量刀片电池,拥有比亚迪全系车型最深厚的电量储备,续航最高达730km。此外,其搭载的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升级至L2.5级智能辅助驾驶模式。
“要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上世纪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丰田等日本车企凭借日系车优秀的节油技术拿下美国市场。近年来,随着传统车企的‘诺基亚时刻’出现,同样的窗口正摆在中国新能源车企面前。”
崔东树也表示:“在燃油车方面,我们相较于欧美国家的产品仍明显处于落后状态,而新能源技术我们明显处于相对先进的状态。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较大空间,而且由于欧洲目前处于资源紧张状态,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相对较大,还有一些政策支持,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巨大机会。”
不过,同时需要看到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产品开发方面,既要符合欧洲的法律法规,又要针对欧洲市场的特点做适应性开发,这都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面临的挑战。
以一个小小的拖钩为例,卢放表示:“为满足挪威当地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岚图汽车在后拖钩方面做了相应开发。为了提升整车拖曳质量,我们通过仿真分析,重新设计了整车后防撞梁,对车身左右纵梁进行了局部加强,达到了两吨的拖车质量,在同类车型中的拖曳质量最大。”(任明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