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网
2023-05-12
浏览:

  中国消协近日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该报告对新能源汽车的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了新能源汽车刹车失效、单边“锁电”、配置不符合宣传、售后充电桩难安装等问题。

  作为一种大宗消费品,汽车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10,它既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又是促进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日益普及,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投诉也在迅速增加,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该平台收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举报1.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超过60%。

  新能源汽车投诉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生产和销售规模的快速增长而导致的基数上升。根据中国汽车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销量都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0%以上。今年前三个月,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额达到了1313000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30%。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群的迅速扩张,投诉也必然会“水涨船高”。

  从投诉原因上看,质量问题,虚假宣传,合同纠纷等“老三样”问题再度浮出水面。在这些问题中,质量是最令人担忧的。如电池故障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趴窝”,充电时突然自燃,刹车失灵,都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与此同时,一些品牌为了降低电池使用的安全风险,单方面通过技术手段,以系统升级的名义,对汽车电池实施“锁电”限制,限制电池的容量和充放电能力,导致充电速度慢、功率低、续航时间短等问题时有发生。“缺芯少魂”问题依然困扰着国内汽车企业,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技术突破上。尤其是在自主可控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方面,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不小差距。

  此外,新能源车销售端的投诉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在汽车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些汽车厂商为了误导消费者,在广告中使用了夸张的词汇或隐藏了重要的性能信息。除了续航里程缩水和实际行驶里程严重不符之外,还出现了配置方面的“超前宣传”,也就是购买的车没有相应的配置,或者还没有上市,还有一些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信口开河地许诺,事后又不能兑现,引发了纠纷。购车合同是汽车销售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购车合同中,却存在着经营者单方面订立“霸王条款”、提车加价或延期交付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其中,售后投诉占到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充电桩安装困难,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当看到,这些投诉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第一”的理念没有得到贯彻,更是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支撑能力有待提高,产业融合度不高等。

  面对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全球化竞争,我国的自主品牌经过多年的合资合作学习,逐渐具备了正向设计、质量管控、供应链管控和效率管理的能力以及服务体系能力的建设,再加上自主品牌开发周期短,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能够更为快速地反应,也形成了自主品牌车企一定的优势。

  得益于国家的前瞻性布局,以及企业的集体精进,如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智能化的研发与应用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2012年,我们全年生产了12500辆左右的新能源汽车。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达到了700万辆的水平。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它依然是中国制造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一个缩影。面对着行业转型升级以及为经济全面复苏提速促进消费的双重要求,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坎坷且漫长,但未来可期。
来源: 姿奇科技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