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何以“续航”全球

中国电力网
2023-11-07
 来源:电池中国
浏览:

  广州南沙,送珠江奔赴大海,迎丝路起航远方。占尽地理位置优势,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国际汽车名城正加速崛起。

  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办“2023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地点便选在广州南沙。本次大会共九场会议,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和电动汽车产业链相关行业机构、高校院所、主流企业等各界代表相聚南沙,共议“多重挑战下汽车供应链健康可持续发展”。

  动力电池占据整车成本近40%,是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的“核心”。而在当前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呈现中国、日本、韩国三足鼎立局面,欧美正积极构建本土产业链的现实面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该如何增强竞争优势,成为全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11月1日上午的动力电池论坛上,来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瑞浦兰钧、亿纬锂能、华友钴业、巨湾技研、贝特瑞新材料、德方纳米、奥动新能源等行业主流企业及行业专家齐聚,共同探讨动力电池产业链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提高“创新”能力 “两大方式”驱动新一代电池技术发展

  “目前有望实现技术突破并进行产业化的新一代电池,最聚焦的是全固态电池。但由于技术、工艺、成本等问题,行业预测,仍需5-10年才能实现商业化应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马仿列在会上发布报告称。

  同时,他指出,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点突破方向,是在现有电池体系的“材料+结构”上迭代升级。

  材料创新方面,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多样,高镍化是三元材料重要发展趋势,当前NCM811等高镍正极技术基本成熟,具有更高比容的9系超高镍正极材料正逐步走向产业化;磷酸锰铁锂作为新一代铁锂正极材料,正逐步走向量产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超过30万吨;富锂锰基(LRM)正极材料整体处于研发阶段。复合集流体未来发展空间可期,大规模应用仍需全产业链在技术、工艺、成本等方面协同合作,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近1000亿元水平;此外,钠离子电池潜在需求大,可率先切入电动两轮车、储能等应用领域,并逐步走向动力,切入A00级、A0级等小型电动汽车/低续航电动汽车。

  结构创新方面,电池系统结构向无模组化、高集成度方向发展演化。值得一提的是,大圆柱电池体系能更好融合高镍正极、硅基负极、全极耳和干法电极等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且正迈向量产阶段,目前已有特斯拉、宝马、松下、亿纬锂能等多家整车及电池企业布局,预计2030年全球大圆柱电池装机量将接近600GWh。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同样就《材料创新支持锂离子电池技术升级》进行了演讲分享,他指出,一方面,应对动力电池产能过剩,锂电池升级的路径可以向电力储能方向走,在不改变现有材料体系、生产工艺的情况下,通过加入微量新材料,将锂电池升级为安全有保证的万次以上的电力储能电池;另一方面,为应对2027年以后可能出现的碳酸锂短缺周期,当前加强钠离子电池研究以及推广镍锰酸锂(相对于磷酸铁锂节省30%的碳酸锂,相对于三元节省40%以上的碳酸锂)等工作非常有价值。

  电池企业共话产业链创新实践 共迎“出海”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动力电池在全球范围具有产业链、规模、产品、制造、技术和成本等优势。但欧美国家通过出台保护和扶持政策,如欧盟的《新电池法》,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加快培育本土产业链企业;日韩等国政府则通过制定战略目标,如日本的《蓄电池产业战略》,韩国的《2030二次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等,以期利用先进技术赢得未来发展领先优势。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如何在全球持续保持技术引领?

  论坛上,行业专家和企业积极分享宝贵经验,共话创新,共谋发展。

  一是加速创新产品落地,切实解决行业痛点。

  “专注做超快充电池”的巨湾技研,其总裁裴锋就日前在广州南沙工厂投产的巨湾XFC急速充电动力电池,进行了技术交流。他指出,国际上对于超快充的定义是10分钟以内充电0-80%,充55度电或者320km续航。巨湾将10分钟以内充电0-80%称为极快充,目的就是要跟加油一样快。其产品目前充电时间已经可以做到0-80%,仅需7.5分钟。

  此外,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均已推出超快充的电池产品或规划。

  二是正负极、电解液、生产设备等全产业链献言献策,“抱团取暖”。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做电解液的企业,国泰华荣董事长王一明表示,伴随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中国电解液方面逐渐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目前占全球出货量的80%左右。但电解液的专利侵权非常明显,原因在于电解液添加剂的原创专利基本上来自日韩的一些电池企业,因此中国电解液企业创新研发迫在眉睫。

  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河则分享了材料计算和仿真技术,目的在于指导材料研发和工艺开发,助力新材料研发速度和质量提升。

  三是推动“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由理念走向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绿色低碳部部长石红的发言提纲挈领,以数据抽丝剥茧,点明“国外一系列的碳壁垒政策的出发点可能不是减碳,更多的是为了保护。”同时,也警醒国内企业要补足碳管理的短板,因为降碳一方面能体现国家、社会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于企业而言,代表了供应链掌控及生态建设能力,且未来企业必将面临生态效益的竞争。

  国轩高科工厂研究总院副院长徐兴无分享了其在应对国外“碳壁垒”方面的举措。他表示,在材料方面,已提前布局,选在内蒙古乌海做负极材料,因为1吨石墨耗电约一万度,因此全部使用光伏去做石墨,实现负极零碳。此外,零碳工厂的建设方案目前也在推进中。

  蜂巢能源副总经理张成表示,“美国市场,ITC政策下储能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欧洲方面,光伏配储能的高经济性得到市场认可,光储市场高速增长,且工商业和大储增长比较快。”动力电池方面,2030年欧洲市场动力电池产能预计将达1TWh。最大的挑战来自本地化率,“欧洲客户希望我们在2027年能做到90%以上的本地化率”。

  据瑞浦兰钧营销中心副总裁张小聪介绍,瑞浦兰钧将锂电池的海外第一基地选在了印度尼西亚,着手打造20GWh+首个SOP H2 2004世界级绿色工业区(青山工业区),目前处于项目启动及产品、工艺方案设计阶段。至2025年,青山工业区预计高镍三元电池等效容量达253GWh,钴总量8300吨。

  在华友钴业循环科技公司国际战略发展中心副总经理李垣讃看来,国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最重要的是成本优势。华友钴业通过布局上游钴矿、锂矿、镍矿等资源,中游以高镍方向布局前驱体、正极等材料,下游打造回收利用等循环环节,以垂直化产业链来实现成本优势。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