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市报道

崖洞里有座变电站

中国电力网
2022-03-11
 来源:国家电网报

  群山环绕,满目苍翠,四川省宣汉县土主镇庙潭村的深山坳里隐藏着一座变电站,而它的主变压器则被安装在当地人称为“老君洞”的山洞里。这座变电站是110千伏土主变电站,是达州地区第一批建设的5座110千伏变电站之一。该站建于1966年,于1970年投运。建设者依托天然山洞建起变电站,为三线建设内迁的军工单位及襄渝铁路建设供电。

  “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三线建设时期,来自浙江宁波的徐重发同其他11名技术人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达州,成为这里的第一批变电技术人员。他们住在崖洞里参与变电站土建、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为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青春与汗水。

  辗转千里进深山

  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徐重发是土主变电站唯一的大学毕业生,后来也成为该站的第一任站长。1967年10月,他从宁波出发,一路辗转,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王忠友也是土主变电站第一批变电技术人员之一。在生产队干活时,个头不高但踏实肯干的王忠友挣的工分总是最多的。1967年,川东电力指挥部(达州供电公司前身)招人,他从渠县农村来到了指挥部。

  1967年11月,解放牌敞篷车载着徐重发、王忠友等人来到重庆盘溪变电站参加实地培训。他们后来又到四川自贡、山东淄博学习变电运行知识。在前往淄博时,他们先到万县坐轮船至南京,再乘火车到济南,最终抵达淄博,耗时40多天。他们学习了半年,又经济南回到成都,再转乘火车到重庆,返回达州已是1969年秋天。

  学成归来后,徐重发和王忠友一起去土主变电站工地参加建设。他俩步行了两天才到达庙潭村的深山里。当时变电站还处在土建阶段,没有宿舍,他们就用油毛毡搭建临时住所。两人与工程安装队一道边建边学,奋战七天七夜,在山洞内筑起保坎和钢筋混凝土墙。除了徐重发和王忠友,工程安装队人员都不具备专业电力生产知识,徐重发就开展互帮互助式培训,为变电站顺利投运和安全运行打下了基础。

  1970年10月,110千伏土主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投运,为设在达州的军工基地及国防铁路线——襄(阳)渝(重庆)铁路达州段的建设提供了电力保障。

  “与世隔绝”运维变电站

  1971年6月中旬的一天深夜,持续干旱后的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刚投运不久的土主变电站遭受严峻考验。山洪从洞口流下,形成巨大的瀑布,将山洞变成了“水帘洞”。若山洪持续冲刷110千伏高压线,可能造成高压线短路停电。

  暴雨如注,洪水漫延,王忠友带着值班人员王连刚、文德伦拿起工具赶到山顶,用锄头挖沟将山洪疏导至山体另一侧。王连刚的脚被树枝扎破,流着鲜血,文德伦还生着病,但他们只想着尽快排除险情。他们奋战两个小时,排除了险情。淋雨和劳累让王忠友患上了重感冒,在床上躺了三天才好转。

  十多天后,襄渝铁路17号隧道施工负责人来到土主变电站道谢。原来暴雨那一夜,正在隧道施工的工程队遭遇了渗水事故,持续的供电保障了隧道内能以最大限度抽水,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1972年12月初,土主变电站全体技术人员向川东电力指挥部发出劳动倡议书,建议在指挥部所属的各变电站开展以比学习、比任务、比团结、比纪录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在竞赛中,土主变电站成为达州电网技术标杆变电站。

  土主变电站地处偏僻,运行人员长期生活在深山里,工作生活条件艰苦。蚊子多、飞蛾多、蛇多是这里的“特色”,员工们在山间搭几间瓦房当宿舍,吃的全靠自给自足。

  1973年深冬,变电站生活用水停了。王忠友拿着榔头从半山腰一路敲打着300多米长的管道查找异常情况,终于找到了水管堵塞的原因——进水口杂草堵住了。王忠友跳进两米多深的河里,从进水阀外笼捞起杂草扔到岸,如此操作4次,才将杂草清除干净。他爬上岸已是筋疲力尽。等他回到站里,同事打开水龙头,水通了。

  老站变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1970年徐重发刷在变电站崖壁上的标语。历代运行人员时刻将这条标语谨记于心,高度重视安全,确保了土主变电站运行50多年来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1983年12月,襄渝铁路正式投入运行,土主变电站也圆满完成了支援三线建设的使命。1984年,变电站2号主变压器投入运行,为周围乡镇开展现代化建设输送电能。2010年,土主变电站降压为35千伏电压等级运行,并转为无人值守。

  土主变电站共有13任站长。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怀着为国家建设发展作贡献的理想信念艰苦创业,带领一批又一批党员扎根大山,为达州电网培养了第一代运行值班人员。这些运行值班人员后来成长为达州电网的中坚力量。

  2018年,土主变电站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达州供电公司党员初心教育基地。该基地展陈面积1100余平方米,分7个展区,以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还原当年工作生活场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2020年以来,“达州市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基地”、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性教育基地”、“达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相继在这里揭牌,激励后人传承前辈精神,接续奋斗。

  主控室外空地上的一棵香樟树是徐重发当年种下的,历经50多年的风雨,已长成参天大树。它默默见证着土主变电站的发展,诉说着50多年的风雨故事。(侯晓东 李丽梅 周义)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