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电负荷密度居全国之首的深圳市,平均每8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变电站,在这里,电网建设以“深圳速度”推进着,计划到2023年前,还有11项工程要完成整体投产。
为大城市新添“电力动脉”
11月下旬,深圳碧空如洗。龙华区观兴西路旁,电力工程人员正在紧张地作业。地上,牵引机隆隆地转动;井下,碗口粗的电缆正随着牵引绳“徐徐前行”,施工人员不时通过对讲机报告牵引状况。马路上每隔几十米就有这样一口电缆沟井,构筑了长达8公里的电缆敷设通道。
这里是深圳电网新添电力输送“动脉”——220千伏宝昌电厂扩建送出线路工程施工现场。“现在工程已进入电缆敷设冲刺阶段,8.1公里的工程,我们分成12段进行施工,等送出线路工程验收完毕后,电厂发出来的电就能上网了。”深圳供电局工程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经理段方成介绍说。
据了解,220千伏宝昌电厂扩建送出线路工程是广东省、深圳市重点能源保障工程,也是大唐宝昌电厂扩建98万千伏安燃气机组后,送出电力的唯一通道。它建成后年输送电量约达35亿千瓦时,将极大提升深圳市中西部片区电源、网架结构,有效缓解深圳市电力供应紧张程度,发挥电力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笔者跟随施工单位负责人黎卡来到工程耗时最久的施工难点位置——环观南路田贝大桥段。一个月前,这里地下拉管时遇到岩石阻挡导致拉管断裂,安装电缆保护管道、电缆敷设等工作也随之滞后。“经过参建各方的努力,我们克服了地质状况复杂、施工作业面狭窄等困难,现在马上就要完成这个作业点的施工了。”黎卡说。
12月1日傍晚,该工程220千伏昌腾甲线历经24小时连续启动作业顺利投产。为保证重点工程按期投产,一线施工人员在国庆等假期都没有停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们也应该贡献自己的汗水和力量。”段方成说。今年是他入职深圳供电局的第十年,他感慨道:“这十年间我从一名变电站检修员成长为电网项目的管理人员。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新时代的电力人,未来,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投身人民电业。”
把“新概念”变电站打造成新地标
深圳南山区,在网红地标环绕的春茧体育馆,一座集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概念”变电站近日开工,将于2023年底建成。
这是深圳供电局工程项目管理中心主网技改项目部副主管朱丹龙最近最为关切的项目——后海三变电站。“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后海三变电站作为全国首座零碳智慧科普变电站,面对如‘变电站如何实现零碳运行’‘什么是智慧变电站’以及倡导市民形成怎样的绿色生活方式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想让市民知道答案,更想让他们看到答案。”朱丹龙指了指他身边制作精美的后海三变电站沙盘说。
据了解,现代化设计的后海三变电站将设立1800平方米的电力科普教育基地,建筑面积约占整个变电站的27%。透过可视玻璃窗,公众可以直观地看到变压器、组合电气设备、开关柜等电力设备;展厅外,市民将来可以通过体验骑行发电实现和变电站幕墙的互动。
在朱丹龙的办公室桌面上,最醒目最厚的一叠文件,是关于后海三变电站的资料,不过这些资料早已刻印在他脑海中,任何关于这个站的问题,他都能如数家珍。“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要有执行力和战斗力,敢担当有作为,工程哪里有困难,党员就要到哪里去。我们所有电力建设者们将时刻以奋斗的姿态,推动电网建设落实、落地。”朱丹龙说。
今年以来,电力建设者们克服疫情、恶劣天气等影响,忙碌在各个项目中,他们的足迹遍布高山塔基、隧道深处,与施工机械的道道车辙一起,见证着深圳电网的日新月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我们将以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优的品质为深圳贡献力量。”深圳供电局工程部主要负责人符国晖说。 (胡美施 王振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