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网人物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新奇:用生命诠释使命

中国电力网
2021-03-01

  今年春节是河南商水县平店乡刘大庄村全员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一,麦田中、大棚里、扶贫车间内,村民已经忙碌起来。脱贫户、蔬菜种植大户周立新说:“没有王书记就没有我这几十座大棚。我得继续将这个扶贫产业发展壮大,造福乡亲,才不辜负王书记的愿望。”


王新奇(左)查看贫困村民种植的蔬菜的长势。

  位于黄淮平原西部的刘大庄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2020年10月14日,就在河南省打响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该村全员达到脱贫标准之际,商水县供电公司驻该村第一书记、52岁的王新奇因突发心脏病在村委会办公室不幸离世,告别了这块奋斗了5年的土地。

  干将驻村 迅速建起扶贫堡垒

  地处黄泛区的商水县,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匮乏,交通相对闭塞,脱贫任务重。

  2016年,按照地方党委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部署,商水县供电公司派出15名驻村第一书记支援全县15个贫困村。刘大庄村有2277口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35户629人,两项指标接近其他14个村总和的一半,是当地的扶贫“硬骨头”。

  2016年8月,党建等专业工作经验丰富的王新奇被选拔到刘大庄村驻村帮扶。平店乡党委书记陈静还记得第一次见他的情形:“那天上午,在乡党委大院,商水县供电公司负责人指着王新奇说,我们把最得力的干将给你派来了。”

  当时,村里扶贫工作队只有王新奇一个人。不等找好落脚的地方,他就开始在村里走访。为了节约时间,他每天吃方便面,把村小学的一间废弃房屋当寝室。

  整理完走访笔记,王新奇把重要信息贴在墙上随时查阅。王新奇认为,扶贫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他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和全村44名党员,结合村里当时情况,组织了一系列建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规范、稳定的党组织生活,让村里的党员认清了扶贫形势和自身职责。村党支部对发展有了明确思路,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能干会干 扶贫举措全面落地

  王新奇和村支两委制订了“造血式”精准扶贫帮扶计划,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方式,建立瞄准机制、靶向疗法,定点、定人、定向帮扶,“一事一策、一户一法”,建档立卡、动态管理、精准扶贫。

  2016年年底,王新奇着手调整刘大庄村农业种植结构。在村支两委成员的大力宣传下,部分村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起了花卉、蔬菜、水果大棚。

  土地流转到特色种植业,村里的大量劳动力得到解放。王新奇多次跑到县劳动局请教相关专家,并邀请他们来村里做劳动技能培训。2017年年底,全村1315名劳动力中有892人外出务工,有了增收门路。

  刘大庄村用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修建了水泥村道。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安全饮水工程、文化广场和图书室项目等陆续实施,扶贫工作有了稳固的阵地。

  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底,除兜底户6户20人外,刘大庄村599人脱贫,全村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要求,在全乡率先脱贫。刘大庄村将增加发展机会、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最重要的事去办,每年脱贫减贫目标都圆满完成,并在省市各级检查中获好评。王新奇每年年度考核都获得“优秀”的最高评价。刘大庄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县优秀党支部。

  村里的大事小情 他都记挂在心上

  自从来到刘大庄村,王新奇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基本没在前半夜睡过觉。刘大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贺文亮说:“王新奇不是在工作,就在农户家中走访。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记挂在心上。”

  王新奇的妻子周文超回忆,驻村帮扶5年里,他除了春节基本没有回过家。家中老人生病住院时,他还在村里忙着更新脱贫档案。本来有驻村书记轮换休息的机会,他却主动留岗干下一任。

  村里人说,王书记善良、细心、豁达。村委信息员樊珂珂是残疾人。修建村委办公室卫生间时,王新奇特意设计了让轮椅顺畅进出的通道。69岁的赵秀兰腰腿不好,王新奇每次见到都会赶紧搀扶,还为她买来膏药。

  去世的前一天晚上,王新奇还在编写村里的动态调整资料,确认每个贫困户的脱贫信息。村民们说,王书记夜以继日地忙碌,带领他们脱贫,大家还没来得及感谢,他就走了。

  根据王新奇留下的资料,刘大庄村仅剩的7户因病致贫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村子全员脱贫,人均年纯收入达9960元,外出务工者每人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村民整体生活达到富足,所有贫困户劳动力均有稳定收入来源。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