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网人物

创新创效 匠心育人——记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

中国电力网
2022-04-12

  3月29日,在青海750千伏官亭变电站保护装置更换现场,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变电二次检修人员使用二次电缆线芯矫直器同时矫直4根电缆线芯,让电缆线芯快速达到标准化施工工艺要求。二次电缆线芯矫直器是该公司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于2020年自主研发的一项创新成果。

  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钱建华名字命名的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8月,由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电气试验、变电运维、直流运检、输电线路运检等6个专业的267名成员组成。该工作室目前已建成9个创新工作站45个创新小组,是一个集创新课题研讨、专利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工作室。多年来,创新工作室共研发成果400余项。2014年11月,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以现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攻关

  2021年10月8日,在750千伏西宁变电站母线隐患治理现场,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变电一次检修人员利用可升降式母线支撑平台支撑起了一段段金属母线筒,为该站母线整体换新提供了很大便利。可升降式母线支撑平台是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用时半年研究出的成果。

  变电站母线被封闭安装在悬置于户外的重达几吨的金属母线筒内,且一段金属母线筒分为3至4小节。如果母线出现故障,检修人员要先拆开故障点段的那节金属母线筒才能开展检修作业。这样会导致相邻的两节金属母线筒受力失衡,需要使用多层枕木和千斤顶做临时支撑。然而,在光滑滚圆的金属母线筒上找一个稳定的支撑点十分困难,检修人员要反复尝试才能成功,不仅耗时耗力且存在人身安全风险。


钱建华(右)在玉树联网工程年检工作现场对创新工作室成员开展技术指导。谢莉蓉 摄

  能否设计一个可支撑一节金属母线筒的专用工具?2016年12月,带着这个目标,钱建华带领工作室4名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展开研究。经过半年的反复试验,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利用液压升降原理来支撑金属母线筒的新工具——可升降式母线支撑平台。该工具解决了单节金属母线筒支撑这个“老大难”问题,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可升降式母线支撑平台于2018年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已广泛应用到青海电网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检修工作中。

  “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要以现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些年,钱建华秉承着这个信念,致力于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带领工作室成员承担了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的多个科技攻关项目。

  2010年至今,钱建华带领工作室成员共编制青海电网10种以上开关设备检修工艺导则,取得国家专利授权128项。

  破解电力设备高原适应性难题

  “金属母线筒与支撑装置的衔接处有两个滚轮。这是我们为使电力设备更好地适应高原气候而进行的一项创新改造。”3月25日,在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匠师讲堂”活动中,钱建华为刚加入创新工作室的青年员工讲解工作室成员创新研发的成果。

  电力设备初次在低气压、强风沙、大温差、多雨雪的青藏高原投入使用,难免会有一些“水土不服”,会出现在平原地区不会出现的问题。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变电站里的金属母线筒容易随着气温的变化伸缩移动。然而又因气候干燥,金属母线筒与支撑装置间常出现卡涩,母线易出现拉裂故障,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017年起,钱建华联合创新工作室6名成员开始寻找解决方案。他们利用工余时间实地考察了青海所有750千伏变电站,最后提出在每段金属母线筒支撑处安装滚轮减小摩擦阻力、使金属母线筒可以灵活伸缩的办法。2019年,这项改进措施首次应用到750千伏郭隆变电站技术改造项目中。如今,青海地区已有10座750千伏变电站的金属母线管支撑装置被改进为滑轮支撑装置。

  近年来,针对初上高原的电力设备的各种“疑难杂症”,创新工作室成员翻书籍、找厂家,分析环境特性,摸清设备“脾性”,开展研究改良工作。工作室成员们先后研制出了高原型旋转式隔离开关、高寒地区新型断路器气动机构、新型旋转式隔离开关触头等成果,解决了开关设备的高原适应性难题。

  制订培养机制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3月初,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王元友、耿坤入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作为工作室青年创新人才的典型代表,王元友、耿坤能快速成长来自于工作室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多种形式的培养举措。

  2011年成立后,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始组织工作室青年成员参与课题立项、青年大学习、技术研讨座谈会、成果发布会等,并定期安排工作室技术骨干向青年成员传授专业技能、讲解创新思路,通过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青年成员的创新能力。

  为了让青年成员有一个成熟的集体做支撑,2012年起,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集中整合创新资源,按照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的部门设置形成了柴达木换流站、输电检修中心等9个创新工作站45个创新小组。每个创新小组都会选定创新带头人,创新带头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带领小组青年成员创新攻关。创新工作室“9+45+N”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

  2020年5月,柴达木换流站创新工作站沙漠白杨创新小组成员自主研发了阀冷设备室主循环泵检修专用吊装工具,解决了换流站直流系统阀冷设备检修周期长的难题。2019年1月,德令哈运维分部刺小凌云创新小组研制了具有远程语音报警、视频监控等功能的可视化电子围栏,可防止作业人员误入带电间隔,保障人身安全。

  这些年,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依托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制订了一套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人才。钱建华职工创新工作室培养出省级及以上青年岗位能手和技术能手10名、地市供电公司级以上优秀专家人才22名、高级技师78名。(谢莉蓉)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