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网人物

让无人机成为输电线路运检的好帮手——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尉

中国电力网
2024-06-26
浏览:

  ●人物名片

  陈尉,中共党员,福建漳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曾获得福建省金牌工匠、福建省数字工匠等荣誉称号

  ●劳动者说

  确保线路安全是每一名输电运检人员的职责。只有全面掌握专业知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守护电网安全。

  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一座高山上,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正在空中飞行。漳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陈尉手持多旋翼无人机遥控器,向几名青年员工讲授无人机巡检的要求及难点。“看左下角的指南针及屏幕的方向定位,我们就能判断无人机的位置了。”陈尉说。

  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陈尉一直从事输电运检相关工作。这些年,无人机在输电线路运检作业中持续推广应用。为了提升巡检工作质效,他苦练无人机技术,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逐渐成长为无人机操作方面的行家里手。

  精准判断线路故障原因

  6月10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漳州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雨,并伴有雷电。18时37分,漳州500千伏泰金Ⅱ路A相、B相均跳闸,重合闸不成功。

  接到告警信息后,陈尉立即使用雷电智能定位系统对线路开展雷击分析,发现18时36分59秒左右有落雷,雷击点处于38~39号塔段。随后,他立即组织输电运检人员特巡该段线路,发现A、B两相导线上有放电痕迹。他又仔细查看了铁塔、绝缘子挂点、地线上的放电痕迹,综合各方情况判定这是因分叉雷同时击中A相、B相导线引起的故障,于是立即向调度部门汇报,确认无遗留风险,线路可恢复送电。因为眼下正值汛期,他还安排输电运检人员仔细排查沿线地质、林木等情况,保障泰金Ⅱ路安全运行。

  输电运检工作内容多且繁杂。输电运检人员除了做好线路日常运维、巡检,还要完成故障处置、隐患消除及接地网改造等工作。在紧急抢修时,陈尉总能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快速完成任务。这离不开他多年来的钻研。

  陈尉有一本厚厚的记录本。碰到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或存在疑惑的地方,他就记录下来,找机会向专家请教或从书本上找答案。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的工作繁忙,很容易忘记一些关键点,把这些都记下来,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能迅速解决。”工作9年来,他带领同事高效处理各类线路故障超200处。

  把无人机应用到线路巡检更多场景

  陈尉始终保持对专业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他一有机会就到现场去,尽可能多学习线路检修方法,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迅速成长为输电运检专业的青年专家。

  漳州市森林覆盖率达63.6%,多数输电线路位于山区林地,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还易出现误差。2015年,陈尉工作不久就第一次接触到无人机,发现无人机不受地形地貌影响,稳定性及灵活性较高。于是,他查阅大量书籍,上网查找相关知识,请教专业人员,苦练无人机操作技术。大量的学习、实践和总结让他的飞巡技术突飞猛进。在别人一天只能完成三四十基铁塔的巡检工作时,他已可以单人单机一天完成上百基铁塔的巡检任务。

  “会飞还要会用!”陈尉强化了无人机的多元化应用,先后将无人机应用在线路巡检、应急抢修、工程验收等场景中,更好地服务输电线路运维检修工作。他还带领同事积极攻关,用创新手段不断提升输电线路运检质效。

  2015年11月,陈尉与同事应用自主研发的八轴放线无人机,配合其他专业部门完成35千伏城关—湖林新建线路带电穿越110千伏城泰线的放线任务,在福建省内首次实现了无人机带电穿越山区复杂交叉跨越线路的张力放线,替代了原有的人工登塔放线操作。2018年,陈尉和同事联合研发了清障无人机,将无人机原来仅可以清理较小丝线的电熔丝剪刀头改为“油喷+点火”组合喷头。这种无人机可短时间内清理大面积、大体积障碍物,一度成为漳州供电公司清除输电线路异物最便捷有效的工具。2019年至今,他还参与了智能滑车无人机作业系统、无人机带电水冲洗、无人机人工智能智能识别喷涂等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目前,这些项目的成果已在福建省内供电企业得到推广应用。

  因材施教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陈尉喜欢钻研,也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作为部门相关负责人,他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员工的特点制订专项培训计划,对动手能力强的青年员工,侧重培养他们的实操能力;对善于表达的青年员工,在训练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协调组织能力。在他的帮带下,输电运检中心员工林永翔、石宪、林佳炜等人获得了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的福建省金牌工匠、福建省数字工匠称号,并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的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无人机操作方面的技术专家,陈尉还常带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2022年1月,他作为主力选手参加国网福建电力第二届无人机巡检大赛,与各路高手过招,获得个人第二名的成绩。2023年6月,陈尉带领一支从全省不同行业挑选出来的无人机飞手团队,代表福建省参加首届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无人机操作员项目决赛,获得团体第一名、个人第一名的成绩。

  “当时决赛第四个项目比的是‘复杂情况飞行’。刚开始训练时,大家认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飞行,都容易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几乎无解。针对这个问题,陈队长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反复钻研、试验,自创了45度向后飞行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减少飞机转向的时间,在总时长上缩短了2秒。正是这短短的2秒,为我们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自福州供电公司的队员赵卿云说。

  这些年,陈尉在各级比赛中不断磨炼、积累,实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我还将继续努力,尽自己所能守护万家灯火。”他说。(郑晓青 吴东升)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