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牵头修编的《分压同期线损统计规则》通过广东电网公司组织的专家评审并正式发布,标志着最难啃的线损率统计“硬骨头”——各电压等级同期分压线损率已全部统计准确,率先实现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同期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率精准统计,2019年线路台区同期线损综合异常率较年初大幅稳步下降到1.67%,位居广东电网前列。该局同期线损管理的工作举措也在南方电网公司2019生态环保管理培训班上作为“中山经验”向全网推广。
中山供电局员工与客户一起查找线损异常原因。 胡家玥 摄
技术创新管关口 快查故障降线损
近期,中山横栏供电分局营销内控员罗燕文在检查线损的时候发现10千伏利康线线损偏高,线损率达8.26%,她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给横栏分局营业部主任,分局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异常台区线损核查,通过开展电量波动分析,核查相关台区的计量装置在线监测数据,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开展台区配变终端的交流采样比对,将电能表本体内电流、电压等原始数据采样值与同一计量回路下的配变终端采样值进行比对,对客户用电行为进行在线监控,积极收集窃电线索,及时发现了部分用户的窃电行为。横栏分局及时联系公安部门协助取证调查,经过严密的反窃电工作部署,积极与公安警力合作,迅速抓获了一个流窜当地的重大窃电团伙并立案处理,利康线线损率很快降低为3.75%。
据悉,在处理窃电导致的重大线损异常事件中,中山供电局创新运用“线损倒推查故障”的技术手段,建立窃电案件集中会审机制,由市局市场营销部组织技术人员对基层查获的窃电案件统一开展集中会审,指导完善追补方案,及时落实电量电费及违约使用电费的追补工作,有效解决追补电量电费计算不合规、窃电查处流程反复回退、案件闭环周期长所导致的电量追补不及时等问题,有效缩短窃电查处时间。同时,结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山供电局与多个镇区政府签订“维护正常供电秩序”共建行动协议,深入开展“政企共建,警企联动”,常态开展反窃电联合行动,实现警民联防,重拳打击窃电行为。
中山供电局市场营销部工作人员介绍,该局在完成低压集抄全覆盖建设后,积极通过技术手段前置线损管控关口,推进基于同期的四分线损管控,不断提升供电分局计量自主运维能力,加强自动抄表过程监控,利用计量系统的表码、负荷数据、终端告警等数据进行计量装置在线异常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计量自动化终端故障,极大缩短了计量故障处理时间。
管理提升建体系 打出降损“组合拳”
线损管理是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涉及供电企业从上到下、由内及外多个专业线条,需要配合和协调的事情比较多,特别是供电局层面更加难以协调各方资源,线损管理好坏也基本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有效统筹管理线损显得尤为重要。中山供电局积极落实各层级的责任,抓好组织统筹,协调好相关各部门的分工配合,建立了以市场营销部为职能管理、计量中心为技术支持、营销稽查中心为质量监督、供电分局为责任主体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线损管理组织体系,打出了管理线损的“组合拳”,成效显著。
2019年4月,中山小榄供电分局管辖的台区由于石岗站古庙线729西区十村四站等公用台变发生负荷割接,更新数据后,台区线损率超过10%,系统后台出现高线损预警。对此,小榄供电分局计量运维班班长何志林立即发起了《高损联动分析工作传单》,该工作传单为管理线损各层级各专业架起了“桥梁”,明确了相关专业线损异常分析责任,按照“一事一单”的模式,实施了多专业联动分析。传单传递给抄核收、用检、计量、运行等相关专业共同进行排查、分析,通过“责任划分”提升线损异常分析时效性和准确性。
班长何志林介绍,依据各专业联合分析结果,很快排查出异常原因,是由于中山市诚邦粉末涂料有限公司电量采集异常所致,随后立即落实了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组合拳”管理快速降损。
据了解,为了线损管理工作体系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该局印发《中山供电局计量同期线损管控及高损治理工作方案》和《中山供电局管理线损异常分析工作指引》,通过开展高损线路、台区降损治理,按照“线损率+损失电量”的原则筛选出高损线路及高损台区作为高损降损治理目标,并制定阶段性管控目标限期整改。同时,按照“滚动预警+提级督办”的工作模式,坚持周监测、月督办、年销号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推进线损异常原因多专业联动分析,不断提升线损异常分析时效和线损异常处置质量,切实提升了线损精益化管理水平。
该局市场营销部主任方伟彬谈到,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同期四分线损监测技术,有利于电量损耗实现精益化管控;集中力量开展高损治理,投入少、见效快,是供电企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消除管理短板,夯实市场营销管理基础;深度应用电能量“大数据”,有利于市场营销工作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营销服务升级转型。
中山供电局副局长李黔表示,今后,该局将积极推行日线损动态监控体系,进一步将同期线损异常管控关口前移,深化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GIS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应用,探索同期线损异常智能诊断分析,积极为基层减负,持续推进多专业协同联动,不断夯实营销管理基础,推动市场营销工作向现代服务体系目标迈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