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管理

南网调峰调频公司找准改革发力点打造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标杆

中国电力网
2022-03-23

  3月10日,由南方电网公司牵头、调峰调频公司具体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前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填补了国内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技术空白。据悉,该项目是调峰调频公司《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2020—2022年)》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清单(2020—2022年)》提出了10个方面、39条任务要求、100项改革举措,截至目前总体任务完成率达到96.2%,已经超额完成既定目标。”调峰调频公司企管部改革及政研主管陈杰表示。

  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调峰调频公司按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积极抓好改革示范专项工程,进一步推进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改革,从组织架构、管理机制、技术策略等方面,持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集约管理显成效

  调峰调频公司率先在所属电厂推进集约化、专业化改革,持续优化调整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在实施集约化改革之初,调峰调频公司先后成立了专业信息通信管理分公司和负责广东地区蓄能电厂检修试验业务分公司(以下简称“修试公司”),对公司电站运营业务实施专业化管理。

  据了解,修试公司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代替了原有的“分段式”管理,实现了调峰调频公司在运抽水蓄能电厂生产设备类资产的维护、检修、试验、技改等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和实施。实施集约化检修模式以来,修试公司采用自主方式开展机组大修,每台次机组大修可节省约250万元。经内部评估,改革以来,修试公司共节约成本9523万元。此后,调峰调频公司成立了负责天生桥、鲁布革电厂检修试验业务的西部修试公司,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集约化和专业化改革,全面整合公司运维检修资源。

  在尝到生产领域集约化改革的甜头后,调峰调频公司将改革延伸至基建、运行领域,建设管理分公司就此应运而生,正式实行“建管分离”,统筹推进公司电源项目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前,该公司正加快推进集控中心建设。集控中心建成后可对调峰调频公司位于广东、贵州、云南、海南等省的各电厂和电化学储能站,进行集中远方实时监视、控制等,实现多厂站少人可靠监控的运行集约化目标,推动该公司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通过实施“集约化、专业化”改革,调峰调频公司既实现了人员精简、成本节约、利润增加,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益,也有力推进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了自主检修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了设备可靠性。其中,《大型调峰调频发电企业多厂站集约化、专业化管控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了2021年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三等奖。未来随着该公司规模的不断增长,集约化、专业化改革的优势将愈发显著。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调峰调频公司各蓄能电厂机组可靠性指标均实现了稳步向好发展。2020年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43%,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海蓄电站2号机组、惠蓄电站8号及6号机组荣获“2020年度全国发电机组可靠性标杆”称号,在全国抽水蓄能标杆机组中十占其三;清蓄电站荣获国际工程界的“诺贝尔奖”——2021年菲迪克(FIDIC)工程项目优秀奖,是南方电网系统首次获得该奖项;首次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高规格奖项。

  集约化管理带来的好处也体现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修试公司先后掌握了油浸式变压器主变套管更换、500千伏GIS断路器间隔M5大修、机组出口断路器等设备检修核心技术要领,突破了国外厂家的“卡脖子”技术垄断和封锁。其中,2020年自主实施500千伏充油电缆终端漏油修复作业,实现了国内首次高落差、高油压、高电压等级充油电缆终端漏油修复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除了深耕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发挥资源配置最大化优势外,调峰调频公司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结合电网需求开展“十四五”及中长期电化学储能布点规划研究,调峰调频公司成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专班,提升储能业务拓展推动力。初步明确“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分别在南方区域建设规模为200万千瓦、300万千瓦、500万千瓦的新型储能电站。

  “在南方区域各省(区)电网关键节点布局独立储能项目,全面摸查接入系统和土地条件,不断提高独立储能项目储备,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将建成投产南方区域首个百兆瓦级独立储能电站。”调峰调频公司规划部副总经理黄卫华表示。

  2021年,调峰调频公司相继建成投产东莞110千伏杨屋站、220千伏黎贝站和广州110千伏芙蓉站等首批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依托首批项目开展电网侧储能电站“调峰”应用模式、“调峰+备电”应用模式和市场化商业模式等示范,固化应用模式和设计标准形成标准产品,促进技术进步,以满足储能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需要。 (冯舒敏)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