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责任

国网湖北电力全力服务脱贫攻坚纪实

中国电力网
2020-05-29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电网行业扶贫与产业发展扶贫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综合效益相结合,在坚强农村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助力湖北打赢脱贫攻坚战。

  用上动力电 脱贫摘帽有信心

  “供电有保障,我们加快生产,一定能按期交货。”5月27日,赤壁市茶庵岭镇中心坪村竹器加工厂负责人吴祥友说。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客户订单。

  2015年以前,“夹生饭、灯不亮”是中心坪村居民用电的真实写照。由于没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引不进来,已有的企业留不住,村民纷纷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谋生。

  2014年,湖北农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每户年平均停电小时数比全国平均数多8.7个小时。农网改造势在必行。

  2015年,国网湖北电力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省全年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95亿元,投资力度全国第一。

  “自从村里电网改造后,家里搁置了三四年的家电才真正派上用场。”中心坪村书记皮银水说,电饭锅煮不熟饭,电灯忽明忽暗,电扇冰箱成摆设——缺电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不仅补齐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薄弱的短板,更为产业发展添动力。充足的动力电点燃了村民们的脱贫致富梦。中心坪村有8000多亩楠竹林,靠“竹”脱贫致富,成为村民的共同选择。

  2018年8月,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中心坪村建起了扶贫竹器加工厂。赤壁市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将一条10千伏线路及一台160千伏安的变压器架设到工厂门前。工厂投产后,吸纳了20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皮银水说:“供电有保障,我们村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自2015年以来,国网湖北电力累计投资580亿元,整体实现网改“两率一户”达标目标;累计完成3.45万眼机井(泵站)通电和4664个小城镇(中心村)、2.19万个自然村电网建设;建成5个小康用电示范县,37个贫困县户均容量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在大电网延伸范围内实现村村通动力电,全力推进农村从“有电用”向“用好电”转变,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擦亮光伏板 阳光收益有保障

  5月25日,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合子坳村光伏电站内,看护员习全兰正麻利地清洗光伏板、清除站内杂草。靠着这份工作,他每年有近5000元的收入。

  湖北“三县一区”(长阳县、秭归县、巴东县、神农架林区)均为深度贫困地区,是湖北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也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定点扶贫县(区)。合子坳村位于长阳县东南部,离水源地远、交通不便。以前,村里无支柱产业,资源匮乏,村里也没有集体经济作支撑,部分村民因灾、因病、因残致贫。

  2016年,国家电网“阳光扶贫行动”全面启动。国网湖北电力在公司统一安排下,大力发展光伏扶贫项目,争取1.73亿元资金,建成6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全部用于扶贫;首创捐建村级电站模式,争取4.37亿元资金,在湖北“三县一区”2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每村建设20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投运后捐赠给村集体,增加村集体收入来源。

  国网湖北电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探索光伏电站绿色建设方式,做到“零取土、零采石、零砍伐”,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呵护绿水青山。

  如今,合子坳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的光伏扶贫电站已投运两年多时间。在合子坳村委会光伏电站运维室的墙面上,一块白板清楚地记录着该村光伏电站的每笔收入和支出。“疫情期间,合子坳光伏电站仍然每月有上万元的收益。”合子坳村党支部书记周丽蓉说,因为有了光伏电站,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国网湖北电力针对光伏电站在运营中存在的运维保障难、收益结算难、精准受益难等问题,编制《精准扶贫村级光伏电站管理与评价导则》等4项国家标准,创新建立村集体、运维单位、总包单位三级运维服务体系,破解村级电站运维痛点,确保电站25年以上使用寿命,保障光伏发电收益持续稳定,助力村集体经济稳固壮大。

  截至2020年4月底,湖北“三县一区”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2.06亿千瓦时、收益1.77亿元,惠及贫困人口35.01万人。

  4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巴东县和长阳县等16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区)脱贫摘帽。至此,公司定点扶贫的湖北“三县一区”全部脱贫摘帽。

  拓宽致富路 小康生活有盼头

  “养蜂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多亏了供电公司的帮助!”5月26日,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潮水河村村民邹万明说。

  神农架是国家级中蜂保护区,气候温润、光照充足,蜜源植物达1000余种,养殖蜜蜂条件得天独厚。2014年,公司在神农架启动中蜂养殖扶贫工作。国网湖北电力工作人员走村入户、摸底调查,决定将邹万明等村民作为中蜂养殖帮扶对象,提供项目资金和技术指导。

  “以前养蜂,最怕过冬。”邹万明说,以往蜜蜂过冬存活率不足一半,自从在供电公司联系的中蜂培训班上学了技术,蜜蜂存活率提高到了90%。

  经过几次培训,邹万明改进蜂箱和养殖技术。2015年3月,邹万明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80箱。2016年,他继续扩大规模,一年能割2000多斤蜂蜜。

  蜂蜜多了,销售却成了难题。就在邹万明着急的时候,国网湖北电力扶贫队员多方联系工厂收购邹万明的蜂蜜,帮助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2016年,邹万明家蜂蜜的销售额就达到了2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欠债,还盖起了一栋两层小楼。

  在国网湖北电力的帮助下,蜜蜂养殖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对林区生态保护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神农架林区中蜂养殖已达4万箱,年产量突破300吨,年产值1.3亿元。贫困户通过中蜂养殖,每户每年可增收4000至1万元。

  国网湖北电力因地制宜做强支柱产业扶贫,在秭归、长阳县打造高山茶叶、有机脐橙产业,在巴东县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设香菇基地,拓宽村民致富途径。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该公司打好资金、项目、产业、技术、人才帮扶“组合拳”,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借助电能替代工程,向秭归县捐赠茶叶电加工设备,设备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实现长期稳定收益;发展电商促进消费扶贫,贫困县农产品入驻国网商城销售,在职工食堂设立70个扶贫专柜,组织员工购买“爱心订购”套餐;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派出第一书记79人、各类驻村人员443人,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5月25日,随州供电公司驻广水市太平镇猫子湖村第一书记杨曙光说。2019年,猫子湖村整村脱贫摘帽。疫情期间,杨曙光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发展村里的种养殖业,帮助村民渡过难关,防止返贫。

  面对抗疫、扶贫两个战场,国网湖北电力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任务不变、进度不变、要求不变,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作风,全面做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扶贫、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让田间地头活起来,让扶贫产业动起来,让滞销农产品走出去,坚决啃下最硬的骨头,攻克最后的堡垒,奋力夺取战“疫”战“贫”双胜利。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