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要闻

让温暖和绿色同在 国家电投多措并举开拓冬季供暖新路径

中国电力网
2023-12-11
 来源: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浏览:

  日前,烟台海阳市启动核能供热模式。源自国内最大核能供热项目——国家电投“暖核一号”的股股暖流,为海阳市居民送上了冬日的“零碳”温暖。

  近年来,国家电投积极布局以核能供暖等为代表的清洁供暖供热产业,为服务保障民生、践行中国“3060”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当前,核能供暖守卫起了山东海阳、辽宁红沿河的“碧海蓝天”;“光伏+供暖”等新型供暖模式为多地居民带来温暖与便利;“能源+农业”延伸出的生物质供暖产业链惠农更富农……截至2023年6月底,国家电投清洁能源供暖装机共317.6万千瓦,供暖面积约3347万平方米,服务约29.8万户居民、101万人口。

  “硬核”供热暖身更暖心

  伴着萧瑟寒风,走进海阳市亚沙村小区居民侯莲蓉的家,一股暖流拂面而来。

  “屋外虽然很冷,屋里却非常暖和,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已达到26摄氏度,和以前烧煤供暖相比,现在温度更稳定。”侯莲蓉边指着温度计上的刻度边说。

  在海阳,许多人有着与侯莲蓉相同的感受,“暖核一号”项目的投产正给这座“零碳”供暖城市带来的明显变化。

  “硬核”供暖源自于硬核技术。“‘暖核一号’供热项目的用户与核电机组之间是采取多重隔离屏障的方式,整个过程经过5个物理隔离回路,并且在厂内外的回路之间采取了压差设计,可以确保供暖绝对稳定、安全。”山东核电供热系统运行负责人表示。

  从2019年“暖核一号 ”一期31.5兆瓦核能供热工程投运,到2021年“暖核一号”二期202.5兆瓦核能供热工程投运,“暖核一号”四个供暖季累计对外提供清洁热量456 万吉焦,减少原煤消耗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0万吨,与核能供热之前相比,区域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刷新世界最大单台核电机组抽汽供热工程记录的“暖核一号”三期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最大供热能力可达到3000万平方米,可满足100万人口的取暖需求。

  从黄海之滨到渤海之畔,核能供暖的绿色传奇正在红沿河核能供暖项目续写。自2022年11月1日成功实现首次投运供热,辽宁红沿河核能供暖项目已于今年开启第二个供暖季。据测算,红沿河核电站核能供暖示范项目每年减少标煤消耗5726吨,减排二氧化碳1.41万吨、二氧化硫60余吨、灰渣2621吨,环保效益显著。国家电投两个核能供暖项目汇聚而成的清洁暖流,涌进了千家万户,守护着碧水蓝天。

  智慧融合贡献保暖保供新方案

  “风光无限”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也是国家电投的鲜明优势。截至2023年10月底,国家电投管理电力总装机2.42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1.71亿千瓦,占比70.5%,光伏发电装机、新能源装机、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借助绿色优势力促融合共生,国家电投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供暖,服务民生。

  地处蒙东高寒地区的通辽市扎鲁特旗,冬季异常寒冷干燥,最低气温达零下30摄氏度,取暖期长达6个月。一直以来,燃煤锅炉供暖是这里的主要供暖方式,环境污染大、覆盖面积小、供热温度长期不达标。

  内蒙古拥有全国57%的风能资源和超过21%的太阳能资源。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基于当地能源结构特点和供暖实际,推广实施以新能源为主的蓄热式电锅炉供暖,实现“停电不停暖”,保障了供暖的稳定性、连续性。

  “咋也没想到吹了一辈子的山风,现在能供暖了,室温平均可达到25摄氏度左右。”家住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居民李成琴感叹道。

  从蒙东草原到河北平原再到太行山脉,国家电投已在内蒙古通辽、武川,河北承德、唐山、保定,山西灵丘、繁峙等地落地光伏、风电供暖装机超67万千瓦,供暖面积超105万平方米,服务超6586户居民、2.6万人口。

  清洁供暖的融合实践还远不止此。在山东东营空港产业园热源厂站,国家电投河北公司打造了国家电投首个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项目。项目采用“工频+变频”联合运行的方式,解决了园区无稳定热源的老问题和制约发展难题,以实际行动保障民生供暖。

  近年来,国家电投已创新空气能热泵供暖、地热供暖、风电+供暖、光伏+供暖、生物质掺烧供暖、大温差改造等新型供暖模式,并成功落地了多个极具示范性的绿能供热样板,新兴产业的增长动能和优势正加速集聚。因地制宜探索清洁供暖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国家电投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务实之举、创新之举、谋变之举。

  惠农富农为产业装入新引擎

  据官方统计,我国农村生物质加上废弃物作为能源利用的开发潜力超过5亿吨标煤。以能源为切入点,国家电投将变革的触角深入广袤的农村大地,创新实施“雪炭N行动”。农村清洁供暖作为“雪炭N行动”的应用场景之一,正沿着产业化发展道路努力创造多元价值,实现惠农富农。

  作为全国第三大现代化国有农场的八五三农场,每年粮食的总产量高达12亿斤,秸秆、稻壳等农业副产品多达数十万吨。丰富的农业资源何以成为供暖的清洁能源?国家电投以实践给出了答案。

  2021年9月,国家电投与北大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统筹推进“能源+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经不断研究,黑龙江公司最终确定“秸秆替代燃煤清洁供热”合作落地路径。北大荒八五三农场清洁供暖示范项目自投运以来,成功将农场住户供暖季的室温由不足13℃提升至24℃以上,为农场每年节约供热补贴和费用支出2600万元。同时,该项目建立起生物质燃料收储运产业链,间接带动100多个就业岗位,每年创收500多万。

  无独有偶。吉电股份创新实施密山生物质“三网融合”项目,依托当地秸秆资源优势,融合能源、智慧、科技、惠民等元素,打造“生物质燃料加工、清洁供热、有机肥生产”全产业链。生物质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将为密山市150万平方米居民提供集中供热,实现年产有机肥3万吨。

  通过生物质供暖全产业链布局,上海成套院与吉电股份共同建设的佳木斯市生物质绿能颗粒清洁供暖创新示范项目“秸能一号”首台套撬装移动生产线完成了主系统72小时连续稳定运行,为后续大规模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示范支撑;国能生物依托现有生物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存量机组热电联产改造工作,目前,国能南宫、吴桥等7家发电公司实施供热,供热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惠及近50万城镇居民……

  烈烈寒风中,国家电投正多措并举积极开拓清洁供暖新路径,以绿色能源守卫着万家“光与热”。清洁供暖之外,国家电投102台承担供暖供热任务的火电机组也正“火力全开”,源源不断为3.85亿平方米土地上的约378万户居民、1050万人口提供不竭热力。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