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论观点

创新驱动引领煤电企业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力网
2021-12-23
 来源:中国电力网
浏览:

  在“双碳”目标以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新形势下,煤电企业要在符合高效低碳形势下发挥“兜底保障”的作用,支撑保障电力安全;另一方面,煤电要积极创新“转变角色”适应市场需求,提升调峰调频能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综合能源供应能力。通过研究创新驱动引领煤电转型升级并实现低碳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双碳”形势下,煤电企业要紧紧围绕国家的新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点从高效节能降碳改造、多能互补模式协调发展,机组调峰灵活性改造、热电冷多能联供等方面实施改造,以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突破为抓手实施,实现存量、增量煤电的低碳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促进煤电高效清洁利用。新建机组采用最先进煤电发电技术,提高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清洁高效煤电比例。高耗能、低效发电机组要通过采用创新技术进行换代升级改造,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电的供电煤耗和煤电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投产的大唐东营二次再热机组首次采用六缸六排汽技术,蒸汽参数提升至31MPa/600℃/620℃/620℃,结合超低背压、机炉深度耦合等一系列技术集成,机组发电热效率提升至49.46%,机组发电煤耗为248.68克/千瓦时,较常规百万一次再热机组降低发电煤耗20克/千瓦时,每年节约标煤20万吨,降低碳排放量54万吨。

  风光火储打造区域多能互补基地。煤电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周边采煤塌陷区、盐碱滩涂区等区域,打造光、火、储等多能互补基地。基地通过优先利用清洁能源资源、充分发挥煤电调节性能和电厂送出通道剩余输送能力,发挥地区新能源资源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光、火、储等多种能源形式的互补作用,打造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能源外送基地项目。

  深度调峰改造实现煤电机组“灵活柔性”。煤电行业产能过剩和电网对新能源大量吸纳的双重压力下,煤电机组处于中低负荷下运行会成为常态。结合煤电机组自身的情况,形成灵活性技术改造的“一机一策”方案并实施改造,提高机组低负荷的安全可靠水平和调峰能力,使煤电成为能够支持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加速发展的保障,以解决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等问题,对于电网实现科学调峰、有序调度,促进新能源电量消纳、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积极作用。

  “热电冷汽”实现煤电企业多能联供。煤电企业可以利用煤电机组在地区范围内中的特殊优势,结合区域产业现状,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和企业,发展智能高效热力网和建设冷源中心换热站,形成区域范围内的“热电冷”改造,形成多能联供和能源阶梯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信息融合实现煤电企业机组智慧发电。煤电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的发展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电厂运行、维护、决策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机组负荷变化自动快速响应、状态检修模式运维智能化、危险环境无人作业化,促进传统电力行业形态、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的重大变革,提高自动化程度和机组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

  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质耦合混烧发电。根据当地条件,研究混烧发电技术,开展煤与生物质耦合混烧发电,逐步增加生物质混烧比,进一步降低煤电的碳排放。研究核算认为,约2吨秸秆的热值相当于1吨标煤,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同时根据《京都议定书》机制。

  研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研究与应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将CO2从工业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CO2最大幅度减排的工业过程,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新技术,是煤电最终能够实现碳近零排放的希望和寄托,该技术相对成熟,但运营成本较大,有条件的煤电企业可以分步实施碳捕集利用,将CO2转变成商品售卖。

  灰渣综合利用提升煤电的盈利能力。煤电企业发电后的主要产物是粉煤灰、脱硫副产物等固体废弃物,可以联合或引入大型建材企业,利用电厂的电源、汽源、灰源、渣源的优势,建设形成电厂副产物综合利用基地,生产高端建材,形成循环经济区,提高电厂综合能源利用率和盈利能力。

  “双碳”背景下,煤电企业要紧紧围绕国家的新发展理念,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的应用、内在结构创新的采用、外部商业模式创新的活用,实现高效清洁、低碳绿色、多能互补、多能联供,灵活柔性,促进企业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大唐东营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