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一带一路”十周年】“筑梦”帕德玛

中国电力网
2023-08-17
 来源:电建港航公司
浏览:

编者按: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携手各方从容应对挑战,共促发展繁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理念的指引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沿线各国的希望之路、发展之路、机遇之路、绿色之路。

奔腾不息的河流,孕育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俯瞰亚洲版图,有两条河流跨越地域疆界,翻越高山峡谷,镶嵌在中国-孟加拉国的山川原野之间。一条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恒河(进入孟加拉国境内被称为帕德玛河)、一条是发源于中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它们在南亚次大陆交汇,冲积形成恒河三角洲,造就了如今的孟加拉国。两条壮美之河,也是友谊之河,一头连着历史,一头牵起未来,从中国到孟加拉国浩浩汤汤,见证了沿岸千百年来的风云变幻。

孟加拉国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重要参与国,也是首批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正如孟加拉国卫生科学大学副教授法如克博士坦言,“孟加拉是在中国‘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力度最大、合作成果最丰硕的国家之一。自2016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在孟加拉国结出了累累硕果,大桥、电站、铁路、污水处理厂等诸多项目稳步推进,改善了孟加拉国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水平,为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更助力了孟加拉国‘2041愿景’和‘金色孟加拉’梦想的实现。”

千河之国、生命之水与梦想之桥

2023年6月,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开通一周年。

每天,约两万辆客车、货车及私家车通过大桥,往返于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之间。作为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帕德玛大桥上层为已经通车的双向4车道公路,下层为正在修建的铁路。大桥位于达卡西南方40多公里处,横跨帕德玛河下游宽阔的河面,全长9.8公里,主桥长6.15公里、宽21.5米,预计2024年实现铁路通车。

马苏德·拉纳一家就生活在帕德玛河沿岸,大桥通车后,马苏德驾驶皮卡车仅用10分钟就通过了大桥——这在他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以后再也不用摆渡过河了!原来我们过河得需要七八个小时,汛期的时候特别危险,现在又快又安全,这就是我们的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在孟加拉国称为“梦想之桥”,被印在该国的纪念钞上。大桥开通后,整个孟加拉国为之振奋,直到现在,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人从各地赶往帕德玛大桥,拍照留念,甚至制作成短视频在新媒体传播。

关于这座桥对孟加拉国的重要性,该国卫生科学大学教授普拉迪普·库马尔·森·古普塔博士告诉记者:“帕德玛大桥修通后将为孟加拉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改变孟加拉国南部21个区与首都达卡的交通、经济往来,受益人口超过8000万,GDP也将因此增长约为1.23%;若考虑到其他南亚国家,预计帕德玛大桥的新路线通道带来的GDP增长最高可达2.5%。最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将创造大量的机遇、贸易和新项目,大桥对孟加拉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孟加拉国地处沿海平原地带,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素有“千河之国”美誉。但因地势低平,众多河道蜿蜒曲折,加之缺乏必要治理,导致排水十分不畅,使得孟加拉国成为了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据该国救灾部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有1200万人受到洪涝灾害影响,130多万座房屋在洪灾中受损,几十万人无家可归,1.5万多公里的道路不同程度地受到洪水破坏。

在孟国境内数百条纵横交错的河流中,帕德玛河是最大、也是最汹涌的河流,被誉为该国的“生命之水”,将孟加拉国分成了西南与东北两部分。在帕德玛大桥建成之前,仅在上游建有一座公路桥和铁路桥,下游由于河道过宽、水流湍急、洪水频发,一直未能建造桥梁,坐船成为了两岸民众过河的唯一方式。

在很多像马苏德一样的孟加拉人看来,对于帕德玛河可谓又爱又恨——爱是生命之水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恨是汛期变成了洪水猛兽:在滔天的洪水中,村庄被毁坏,人民失去了土地,出行变得十分困难,因河水暴涨、水流湍急造成的船只倾覆事故频频发生。

在广袤宽阔、波涛汹涌的帕德玛河上,修建一座连接北部工业地带和西南部欠发达地区的跨河大桥,是孟加拉国自1972年建国以来最具雄心的基建计划。2014年,项目的主桥建设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分别由中国中铁大桥局和中国电建港航公司中标承建,并创下中国企业承建的最大海外桥梁工程、世界最大河道整治工程两项纪录。中国电建在与美日韩及欧洲众多专业疏浚公司同台角力中脱颖而出,凭借的就是过硬的技术实力及良好的信誉。

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合同额超过11亿美元,是世界上单体合同额最大的河道整治工程。项目既要对河道进行疏浚,还要确保桥梁在整个工程寿命期免受河水冲蚀。时任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到项目部视察慰问时感慨道:“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工程是大桥百年通畅、福祉两岸的‘镇河基石’,未来将极大地促进孟加拉国及南亚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为中孟友谊长存开启新的篇章。”

传承,续写安澜护桥新画卷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电力建设行业走向海外的领军企业,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在全球120个国家设有450余个驻外机构,执行上千个项目合同,在境外有当地和第三国员工超过12万人,国际化程度在中央企业中名列前茅。

中国电建港航公司作为中国电建旗下唯一的港工疏浚专业化子企业,最早可追溯到水利电力部马颊河疏浚工程局,至今已经有61年历史。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屠清奎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中标并实施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标志着中国电建港航公司在国际疏浚市场稳居一席之地,公司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源自于初心的传承与发展。”

1962年,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号召时代背景下,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水利电力部马颊河疏浚工程局应运而生。一支由三千多人组成的水电建设大军从中国东南部的闽江两岸挥师北上,开始对淤积严重、洪水四溢的马颊河进行疏浚,创造了我国水利水电系统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机械疏浚平原地区河道的历史。

马颊河相传为禹疏九河之一。上世纪60年代,这支水电建设大军传承“大禹精神”,以河为家、日以继夜、战天斗地,全面开展马颊河的疏浚治理工程,经10年奋战,将昔日狭窄淤积的马颊河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致富河”。数十年来,这支水电劲旅风雨兼程,战江河、建陆地、越海洋、出国门,作为投身祖国建设的先行者,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孙旭亮,中国电建港航公司副总经理,曾担任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经理。直到现在,回忆起2014年竞标时的情景,他仍难掩兴奋与激动——作为世界上单体合同额最大的河道整治工程,消息一经发布,世界上排名前五的疏浚公司都志在必得。经过两轮较量,中国电建港航公司赢得了最终胜利。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孙旭亮坦言:“世界一流的设备和经验是我们胜出的底气,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人才团队就是我们的信心。”

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责任重大,如果整治工程不成功,大桥与周边铁路、公路都将面临重大隐患,“梦想之桥”也将化为泡影。孟加拉国桥梁管理局总工程师沙尔夫·伊斯拉姆·萨克尔接受采访时表示,河道整治项目是整个梦想工程的基础,帕德玛大桥要成为百年工程,河道必须先整治好,“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河道整治工程。”

作为项目经理,孙旭亮能感受到孟加拉国政府从上到下对工程的高度重视。项目伊始,就由世界知名的建筑设计公司AECOM 领衔设计,并邀请了30多个国家的顶级水利专家作为顾问,旨在确保万无一失。孟加拉国政府之所以如此重视该项工作,是因为有前车之鉴。1998年,日本建筑商在洪都拉斯修建了一座乔卢特卡大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一场飓风过后,乔卢特卡桥屹立不倒,但河道却发生了偏移改道,自此,洪都拉斯花重金建造的乔卢特卡桥就失去了实用价值,变成了一个尴尬的摆设。

孟加拉国虽不会有超大飓风光临,但汛期河流非常凶猛,冲击河堤、河流改道的情况经常发生。帕德玛河年径流量达13100亿立方米,在全世界所有大河中水量仅次于亚马逊河、刚果河;除此之外,帕德玛河还被称为“世界上最险恶和不可预测”的河流之一,常年携带大量泥沙,每年枯水期到洪水期,水位涨幅超过5米,表面流速超过4米每秒,洪水期大部分河床冲刷深度达45米以上,枯水期又会全部回淤。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在帕德玛河上建桥的难度超乎外界想象,钢桩基础、承台、墩身施工、钢梁架设等大部分施工活动,包括施工安全,都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

修桥必先治水,只有治好水,才能保证大桥顺利施工。航道疏浚,疏的也是水,项目完工后,帕德玛河岸堤和大桥主体将免受水流侵蚀,进而起到保护大桥安全和防洪抗涝的作用。安澜护桥,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攻坚克难,中国企业“亮剑”孟加拉

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工程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南约50千米处的马瓦渡口附近,包含主桥上下游的河道两侧,北岸侧河道整治区域长约2千米,南岸侧长约11.3千米,主要施工项目包括疏浚与回填工程、土方筑堤工程、水下与陆上护岸工程等。孟加拉国桥梁管理局总工程师沙尔夫·伊斯拉姆·萨克尔坦言,“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工程挑战巨大,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面对庞大的工程量和要求极高的施工精度,中方团队要有相应的大型装备、强大的技术支撑才能胜任,另外还要克服孟加拉恶劣的天气、自然条件。”

对于项目部来说,头一道难题就是物资,设备物资部门负责人付栋介绍,“孟加拉国当地资源供应短缺,仅在南部沿海区域有块石,但质量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项目部只能组织人员到南亚、东南亚、中东等周边国家进行采购。但因孟加拉道路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重型卡车通行需求,最终确定采用水运加陆运方式运输材料。”几年来,项目块石累计采购量达301万吨,能够装满5万个标准集装箱,堆放占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

疏浚是整个河道整治的基础工序,通过机械进行水下清淤,挖深、固定河槽等,使水流通畅。九年来,工程基槽疏浚与回填方量约7500万方,相当于5.36个西湖。对于项目部来说,庞大的疏浚量还不是最棘手的——为保护桥梁、堤岸在工程寿命期内免受冲蚀,河道底部、护坡、护堤必须万无一失。

项目监理代表罗伯·达文罗伊向记者介绍,“河道疏浚开挖深度最深达29米,水下永久边坡的疏浚深度允许偏差为正负250毫米,水位变动区为-250毫米~+100毫米,施工规范要求之高,边坡开挖难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中方项目部面临的难题也堪称世界级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解决方案。”为此,中国电建抽调了系统内最优秀的工程师奔赴孟加拉国,项目部也邀请荷兰、美国、韩国等水利权威专家实地支招,最终还是靠项目人员的不断摸索与总结,成功攻克了技术难关。中国电建港航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屠清奎告诉记者,“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必须苦练内功,学习最先进的技术,向最高标准看齐,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公司必须要上下齐心,确保顺利竣工。”

孟加拉国80%左右的土地属于河口冲积平原,土质主要为不良级配的细粉沙和淤泥,其中掺杂着大量云母,导致边坡稳定性极差,加之合同的高精度化要求,使水下施工难度巨大。为了建好这个项目,中国电建港航公司几乎亮了“家底儿”,先后投入四台当时国际最先进的疏浚设备——两艘IHC7025型绞吸式挖泥船和两艘IHC9029型绞吸式挖泥船,并配备各式辅助船舶、土方施工机械设备以及特种作业设备共计460余台套。

两艘IHC9029型绞吸式挖泥船堪称“工程重器”,投资10亿元人民币,单艘总装机功率13000千瓦,最大挖深29米,绞刀功率达1500千瓦。好马配好鞍,两船还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挖泥控制系统(DCS),能够通过电脑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实时监测及对具体施工操作的自动控制。项目副经理王守新介绍:“影响疏浚精度的因素包括水文条件、土壤性质,疏浚设备的类型和大小、操作人员的经验、操作系统精度等等。疏浚精度要求高,且没有成功经验可参考,项目部便根据各个影响因素潜心研究、逐个击破,最终填补了大型绞吸式挖泥船高精度边坡开挖施工工艺的空白。”

在洪水期,帕德玛河流速极高,施工航道常受回淤影响。大型浮吊的铁锚常被流沙掩埋而难以拔出,运架梁船也不时会出现搁浅、走锚移位等情况。孙旭亮告诉记者,无论是保障建桥还是河道整治,疏浚至关重要,按照项目施工设计要求,疏浚深度偏差按毫米计算,这好比是“张飞绣花”。在疏浚过程中,水流流速、波浪及潮汐变化对绞刀深度均有影响。在大风环境中,波浪会导致绞刀深度忽高忽低,绞刀深度决定了挖深,而挖深的稳定性又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边坡控制精度。

船长杜成东回忆:“除了迎难而上没有别的办法,我们边生产边试验,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施工后的数据反馈调整施工参数,改进施工操作,采用了降低绞刀和水下泥泵的转速、增加横移速度等措施,减少了对边坡疏浚线以下土体扰动的影响。疏浚后的测量数据证明,边坡疏浚效果良好,边坡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创新,在帕德玛河上跑出“加速度”

创新永远是最闪亮的名片。九年来,项目部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内第一,在帕德玛河上跑出了中国企业的“加速度”。

要想实现水下精准作业,满足设计精度要求,需要“千里眼、顺风耳。”为此,项目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双体测量船,采用多波束水下测量技术,相当于给水底、岸边做一次“CT扫描”,由线及面、立体测深、自动成图,所测数据误差仅为正负5厘米,有效解决了疏浚及其他施工工序的精度难题,为整个项目的水下作业保驾护航。

测量队负责人任皓在采访时难掩骄傲:“很多国外的专家和学者到项目参观,对于项目测量达到这样的精度很震惊,用他们的话叫unbelievable(难以置信),但确实我们就是做到了。”

由于帕德玛河流量大、流速快,加之施工区域土层多为粒径极小的粉尘砂,必须对水下用石块、土工袋进行护底、护坡加固,防止在流水冲刷下发生滑坡,导致河床上升。现任项目经理的于浩此前一直担任总工程师一职,对施工工艺和作业量可谓如数家珍:“施工需要土工砂袋约2100 万个,水下及水上预制混凝土块约1300 万个,工程量堪称世界之最。在施工中,800千克土工砂袋定位抛填是重点也是难点。项目运行初期,采用机械、人力进行抛填,每天只能完成几百袋,严重影响工期,而且土工袋在入水后受水流等因素影响,落点偏差大、抛层分布不均匀。”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项目部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对抛填船重新设计改造,在舷侧加装导向架,可根据水位自行调节下潜深度,另外在驳船上加装链板机、自动装袋机等配套设备,实现了施工机械化、半自动化。经过改造,土工袋抛填精度、效率大幅提高,高峰时每天可抛填5000个。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对抛石船进行了改造,抛石作业合格率可以达到95%。

同时,项目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工程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永久工程验收合格率100%,一次验收合格率超过95%,顾客满意度超过90%的质量目标,在孟加拉国擦亮了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几年来,项目部在疏浚施工、抛填施工、多波束测量、船舶航行安全等多个领域,成立68个科技课题小组,获得国家级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集团级科技荣誉百余项。孟加拉国桥梁管理局总工程师沙尔夫·伊斯拉姆·萨克尔在采访中对记者说:“中方团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突破,令人印象深刻,获得了整个孟加拉工程市场的高度关注,值得学习。欧美多个工程组织代表专门到项目学习参观,给予了高度评价。”

助力民生,丝路上开出幸福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在浩荡的历史长卷上,三条丝绸之路曾将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南方丝绸之路”便与孟加拉国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今日孟加拉国纺织业和种茶业的传统,就源自中国川滇地区。唐代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玄奘西行之际,曾到达过孟加拉国,并在《大唐西域记》中描绘当时的孟加拉地区“稼穑滋植花果繁茂,池馆花林往往相间”“气序和、风俗顺”“居人殷盛,好学勤励”。

马苏德·拉纳是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的孟加拉籍员工,这个历时九年多的大项目,高峰期时曾有两千多名孟加拉籍员工共同参与其中。马苏德是项目司机,负责接送施工人员在营地和工地之间往返,几年来,他见证了整治项目的工程奇迹,也见证了母亲河两岸的变化。

如今,马苏德一家的生活也因中国企业的聘用而得到改善,以前一家人住在逼仄的小钢瓦房,经过几年努力,他们一家建起了一座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人到中年的马苏德每每提起和中国的缘分,总有说不完的话。2009年,只有26岁的马苏德只身前往利比亚,在中国企业承包的工程项目做司机,2011年初,当地战乱迫使他舍弃了这份喜爱的工作。“当时真的很危险,我以为我再也回不到孟加拉了,我很庆幸能和中国人一起,他们帮助和我一样的很多员工撤离利比亚,并且安全地返回了祖国,我很感谢中国政府和同事在最危险的时候没有抛弃我们。”直到现在,马苏德逢人就说“到中国企业去工作吧,跟中国人一起,心里踏实。”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之路,中国电建港航建设者的汗水挥洒在日益富饶的水泽之乡,在助力孟国人民梦想之桥建成圆梦的同时,也一直践行着互利共赢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央企风范、泽被一方百姓。

帕德玛河在雨季河水暴涨,水流湍急,经常有船只沉没事故发生。2017年,项目部3次出动快艇营救当地运砂船、渔船沉没落水人员;2019年,项目部工作人员营救当地两艘相撞倾覆的通勤快艇乘员,挽救了十余人生命。

项目部附近有一所贫困小学——阿布·汉森学校,校舍简陋,近200名学生当中,一多半家庭处于贫困线以下,从2018年开始,项目部开展了助学圆梦活动,捐款捐物,并与一些特困家庭结成了对子,定向救助。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多次参与助力当地民生项目,2021年、2022年,孟加拉都遭遇了罕见的台风,台风过后,项目部发动员工、出动设备、车辆参与救助,帮助当地村庄清除内涝、修复道路,帮助驻扎陆军固定侧翻巡逻船,避免其遭受沉船损失。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孟加拉国时指出,“中国始终视孟加拉国为真挚的朋友、发展的伙伴,‘金色孟加拉’梦想所展现的孟加拉人民强国富民之梦,同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通相融。”孟加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国,也是首批响应倡议的国家之一,到目前已经结出累累硕果,中国如今是孟加拉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孟加拉国则是中国在南亚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工程承包市场。

孟加拉国卫生科学大学教授普拉迪普·库马尔·森·古普塔博士坦言:“我们也生活在地球村。互联互通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带一路’倡议非常有意义,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孟加拉国是第一批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就像帕德玛大桥一样,它扩大了孟加拉国的互联互通、贸易和基础设施的视野,将大大促进我们的经济,帮助我们更加积极地融入世界。”

建设一个工程,树立一座丰碑,造福一方百姓,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顺利竣工,马苏德很舍不得身边的这些中国同事。9年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马正筹划着明年带着孩子来中国看看,认识下正在发生巨变的中国,就像在孟加拉国流传的一句古老谚语所道:“要探索真理,就到中国去吧!”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