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记录绿色能源的辉煌篇章

中国电力网
2024-05-16
 来源:水电四局
浏览:

穿越于广东肇庆的古朴街巷,仿佛时光倒流,青砖白瓦间流淌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过往的繁华和沧桑;漫步福建周宁的山间小径,宛如云烟的山峦起伏,茶园与竹林交织成一幅幽静的画卷,仿佛置身于一处人间仙境;沉浸在河北易水河畔,古老的城门散发着沧桑的气息,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古代的辉煌和悲壮;远眺河北尚义明长城,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长城蜿蜒在群山之间,磅礴而壮美,为人们诉说着古老的智慧与传奇。

一座座抽蓄大坝拔地而起,一个个动力系统在地下默默蓄力,四局人南下闽东,北上冀西,将现代化企业的新力量遍布祖国的千山万水。作为如今电力系统中最绿色、最经济、寿命周期较长、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抽水蓄能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生态的保护作用也毋庸置疑。

为打响四局品牌,展现四局抽蓄在建项目的良好形象,加强水电四局在抽蓄行业的竞争力,4月10日,水电四局组织抽蓄品牌采风小组先后赴肇庆浪江抽蓄电站、周宁抽蓄电站、易县抽蓄电站、尚义抽蓄电站开展实地采风。

肇庆初会师——“新手”的起步路

4月10日清晨,抽蓄小组全员在肇庆抽蓄项目正式碰面,在认真听取水电四局党委工作部及新闻中心对本次活动的具体要求后,立即开展组内的首次“代表大会”,组长万冬冬具体部署,针对每人擅长撰写的方向深入了解,定下了大致基调。但问题接踵而来,组内绝大多数成员都未参与过抽蓄项目建设,对抽蓄的专业知识尚存一片空白,为此,我们一致决定先走入现场。

车辆仿佛是在演绎一场惊险刺激的过山车之旅。车身不停地晃动,轮胎不停地碾压着颠簸不平的路面,仿佛是要与地面上的坑洼和凸起搏斗。通风洞、交通洞、调压井,组内女生大都是首次进洞,未见过的种种抽蓄系统让大家眼前一亮,恰好赶上肇庆项目引水调压井提升系统顺利投运,采风小组与项目共同分享工程人的高光时刻。

在技术部及现场同事巧妙、生动的讲解下,采风小组从对抽蓄一知半解到在脑海里初具抽蓄原理的模型,目睹了先进的抽蓄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深刻体验了其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从一知半解到有了初步认识,大家从人物故事采访入手,两位组长立足肇庆抽蓄建设意义写出《水能化作“充电宝” “碳”索激发新动能》,正式开启了这场文字铺就的旅途。

从项目部到住地有十几分钟的路程,大家彼此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交流工作趣事,迅速熟络起来。面对水土不服、身兼数职、转程下一项目流程冗杂等诸多困难,组长万冬冬统筹协调,当起了全组的“大管家”,为组内的所有成员在生活、写作等方方面面扫除障碍。

周宁辟蹊径——“寻宝”的探索路

带着肇庆抽蓄项目积累的经验,小组成员踏上了采风的第二站——周宁抽蓄电站项目。

时间拉回2017年,水电四局中标福建周宁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建设工程,填补了企业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建设方面的空白。工作组走近上水库,总高77.6米的主坝巍然屹立,长达380.93米的副坝若长虹卧波,近千万方库容的水面浩浩荡荡... 有的小伙伴见此场景,写下《从诗画中走来的“绿色明珠”》,首登集团官网,“太有实力了”自此开始成为了抽蓄小组的口头禅。

周宁抽蓄目前已是尾工阶段,本担心没什么施工内容可继续挖掘,没成想项目高度重视此次采风任务,项目部从领导班子到员工接受采访时都侃侃而谈,知无不言,事事有回应。采风小组笔记本上的素材越来越多,灵感随之迸发而出。学会了如何采访、收集资料、如何撰写详实的报道、分析抽蓄品牌的优势与特点。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得到了丰富,我们的自信心也大幅提升。可撰稿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构思、搭建、打磨...凌晨两点半群内分享新鲜出炉的文章,还会即时收获一波评论与点赞,大家纷纷用默默的努力,弥补与“文思泉涌”的差距。

“采风的过程需要将感官放大、捕捉项目中他人习以为常的亮点,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记录。”这是周宁之旅中我们的“通关秘诀”。

终站再扬帆——“劲旅”的进阶路

易县与尚义抽蓄电站是采风中水电四局承建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下水库等全部系统的综合电站,来到“四局抽蓄教科书”的3D模型实地,看到庞大的项目体量便让采风小组不知从何下手,项目部用精心的PPT将采风小组的困惑打消。条理清晰,亮点明确,人物突出,汇报结束后,大家纷纷在简介中抓住了自己要采写的“果实”,在走进现场,与易县项目领导班子及各部门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后,我们了解了他们在工程设计、实际施工、绿色施工等方面的经验与见解,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易县如何成为了四局抽蓄建设中的标杆。

来到易县,两名写作“猛将”的加入同时为小组注入了可持续动力。将文字作为武器的孟令婉在每个夜晚精心打磨,出自她手的作品无一不是精品。她的《“地道战”凯旋曲》将易县抽蓄洞室施工的巨幅史诗汇聚其中,文字凝注了这座宏伟建筑的诞生和她的点点心血。

对数字格外敏锐的副组长盛杰总是剑走偏锋、独辟蹊径,她以数据作为支撑,作品篇篇有根据、有条理,发掘大家想不到的角度,让人拍案称奇,同时统筹兼顾,扎根四局抽蓄历史挥笔写下《非凡三十载:水电四局“蓄”势待发》。每当小组成员对文章内容斟酌不定时,盛组长总是大家想到的头号帮手,思维灵活,可写性强是大家对盛组长构思的赞誉。

面对长期高强度的参观、采写,写作越来越熟练的同时,思维固化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在尚义抽蓄项目,大家在听完项目部的概况介绍后便迅速找准了自己要撰写的方向,但后期也出现了“故事性叙述情节较少”的情况,面对组内的共性问题,大家迅速展开讨论,寻找解决措施,加大采访力度加深对建设过程的了解、增加对话及侧面描写加强人物的立体感,多看多学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很快,一天6篇的发稿量横扫笼罩在大家身上的压力。

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变得熟悉,我们不仅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记录者,大家用自己的文字,书写着抽蓄工程的辉煌历史,传承着抽蓄技术的精髓智慧,展示着抽蓄项目的无限魅力。项目一线处处有亮点,处处有故事,我们将与无数四局人共同扎根水电,在抽蓄这个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舞台上,以水为墨,以电为笔,诠释着科技与自然的融合之美,让每一座水电工程成为艺术品。

21天,56篇,近14万字,一群人,一个目标。在抽蓄大家庭中,人人都是段子手,人人都是写稿王。21天一晃而过,此去一别,我们不在彼此身边,但在彼此的文字里相遇。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有幸在四局品牌创建的历史上留下一点笔墨,这段经历注定会在我们人生史册中画上鲜亮的着重号。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