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政工

脑包洼村来了“勤务员”

shangdongping
2020-07-15 11:02:45
 来源:中国电力网
  五月下旬的乌兰察布,尚未完全彻底从漫长的冬眠中醒来,湛蓝的天空如水般澄澈透明,洁白的云朵正悄悄地躲在天边打瞌睡。不远处,田野里,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到处穿梭着忙碌的身影,农民们继续在播洒着希望的种子。趁着春天的脚步还没走远,由集团公司职工文协组织的“两个一百年—内蒙古电力集团精准扶贫”文学主题创作采写组一行11人走进乌兰察布地区,共同感受乌兰察布电业局上下齐心团结一致,同心协力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在服务贫困地区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用电需求取得的显著成效。

  5月26日,采写组人员走进卓资县十八台镇脑包洼行政村。王宁,共产党员,1991年出生,乌兰察布电业局卓资供电分局供电所员工,2018年5月,他主动请缨参加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脑包洼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谈起驻村,王宁总是轻描淡写地说着“就是想为群众做点事”,仅此而已。几年来,地处偏远山区的小村庄早已旧貌换新颜:曾经坑坑洼洼破旧不堪的乡村沙土道变成了平整洁白宽阔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每家每户,像一条长龙架起了脑包洼村内外沟通的桥梁;曾经是开上“蹦蹦”三轮车拉水、有杂质的人畜共用水变成了甘甜可口干净放心的深井水;曾经是电不够用电压又不稳变成了村村通动力电、家家户户换成了新电表新电线;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路灯是夜空中最亮最耀眼的星,守护着脑包洼这片村庄的祥和与安宁。

  “高奶奶,您在家收拾屋子呢?您要的老花镜我给您买回来了”。新屋门前的小黑狗听到有动静,立即站起身来,看了看是王宁,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于是扭了扭身子,摇了摇尾巴,惬意地趴在台阶上,哼哼二声,又吐了吐舌头,冲着天空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算是打过了招呼,继续慵懒地把头枕在腿上晒着太阳。

  “小王回来了!快,快进家来……”。高桂花奶奶从屋里走出来,高兴地迎了出来。

  “这几年,王宁一直惦记着我们,不光是送米送面送油,还给修房子、整院子,嘘寒问暖,比亲人还亲,没想到我到了这岁数了还能过上这享福的日子!”脑包洼村75岁特困户高桂花老人说。高桂花老人儿女在外地打工,独自一人生活在村里,年迈的她体弱多病身体不太好,今年视力也有所下降。自王宁驻村以来,经常帮助老人购买生活用品,报销医疗费用,办理残疾证,桩桩件件大事小情王宁都帮着包办了。

  这样“包办”的事情,只是王宁他们驻村生活的冰山一角。几年来的驻村生活,一点点改变着群众对“电力人”的固有印象,也慢慢揭开了“电力人”的神秘面纱——春天防火,夏天抗洪,秋天帮村民秋收,冬天和村民们围坐在热炕头,唠一唠今年增收了多少,明年又有什么样的计划。疫情期间,王宁带领驻村工作队员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相关要求和防护措施,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在进出村要道不分昼夜轮班值守,确保村民生命健康安全。驻村的这段日子,大到扶贫产业工程建设,小到柴米油盐邻里纠纷,王宁书记和驻村队员们始终没有一次缺席,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为群众解决困难,始终没有丝毫怨言,脸上永远挂着熟悉的微笑。

  脑包洼村党支部70多岁老支书冯存娃说:“王宁这个娃娃,人品好能力强,话能说得出来,事情就一定能办得到,干事情任劳任怨,有担当能奉献,这几年,实实在在为村里做了很多事情,是我们党的好干部,年青人的好榜样,也是脑包洼村好“勤务员”。现如今,王宁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与脑包洼村的群众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为了让脑包洼村民们早日摆脱贫困,王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脑包洼村脱贫攻坚工作当中,而自己的婚期却因为工作忙的原因一拖再拖。

  “脑包洼村民们全面脱贫的时候那一天,就是我结婚典礼的好日子”!他笑着对笔者说。

  看着脑包洼村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王宁是打心眼里高兴。

  榜样是最好的示范,示范是最好的引领。众人拾柴火焰高,几年来,王宁带领驻村工作队员们,按照党的精准扶贫要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扎根脑包洼行政村,践行一名共产党人责任担当,尽心尽力尽责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用行动和热情点燃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