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销服务

安徽省太和县种植规模化产品多样化 太和薄荷产业成链

中国电力网
2024-10-17
浏览:

  每年的3~11月是薄荷采收季。在安徽省太和县大新镇,遍地的薄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10月14日,大新镇辛庄村村民张保福家的薄荷种植基地里,30多名村民正在割薄荷头。在一片刚刚收获完的薄荷田里,张保福按下电表箱里的开关,给薄荷补水。

  “俺们都是旁边村的,在家没事做,就来这里干点零活,上午除草,下午割薄荷头,一天能挣80块钱。”一名村民说。

  太和县土壤肥沃、透气性好、土质疏松,非常适合薄荷生长。2013年,张保福流转300多亩土地成立了保福家庭农场,除了种植薄荷、培育薄荷品种,还建起7座全自动电烘干房,用来烘干薄荷头、制作薄荷茶颗粒。当地供电所了解到张保福的用电需求后,将供电线路架设到了厂房大门口。

  张保福介绍,薄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每年收割四五茬,每茬收割周期35天左右。目前,辛庄村及周边区域薄荷种植面积已有近万亩。随着当地薄荷的规模化种植,每家种植户几乎都用上了电烘干设备。

  在张保福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将新收割的薄荷头放到智能烘干房架子上烘干。智能烘干房一次能烘干4000多斤新鲜薄荷头,经过46个小时左右的烘干除湿,出干货大约600斤。“相比以前用煤炭烘干,使用电烘干出来的薄荷头品相更好,能卖上价格,还不污染环境。我们基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后,又安装了专用变压器。现在所有烘干机一起开都没问题。”张保福介绍,头两茬薄荷头日照长、叶面厚,烘干后主要用于做茶,后几茬主要用于药厂加工饮片,一年下来每亩薄荷田能收入8000元左右。

  随着太和县薄荷产业不断发展,当地近年来探索出“合作社+种植户”模式,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加入到薄荷种植加工产业队伍中,用电负荷也随之增加。太和县供电公司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农业生产用电提供个性化服务,综合考虑供电可靠性、节能环保、用电安全等因素为客户量身定制符合自身发展的供电方案。该公司还根据各村用电需求变化,及时增容配电变压器,保障乡村特色产业的用电需求。

  2021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考核认定名单公布,太和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薄荷)名列其中。目前,该基地内薄荷产品从业人员超万人,主要生产薄荷脑、薄荷素油等产品,种类超过300个,贸易伙伴涉及30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安徽省最大的薄荷进出口基地。

  目前,太和县拥有薄荷生产上下游产业链企业40余家,各类薄荷产品远销韩国等市场,薄荷全产业链年产值达20亿元。(徐刚)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