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氢能汽车先行者谋局全球

中国电力网
2021-02-02
 来源:能源发展网

丰田生产的MIRAI氢动力汽车将在今年年底之前,部分或全部取代其已收购的巴黎出租车运营商Slota集团旗下的出租车。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和法国液化空气公司持股的HysetCo.公司近日宣布,计划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来临前,推动10,000名巴黎出租车司机改用氢动力汽车。该公司表示,已经完成了8000万欧元(约9700万美元)的融资,旨在加速向氢动力汽车的转型。

按照HysetCo.的计划,丰田生产的MIRAI氢动力汽车将在今年年底之前,部分或全部取代其已收购的巴黎出租车运营商Slota集团旗下的出租车。据悉,Mirai是丰田早在2014年就推出的一款氢燃料电池车,时隔多年,丰田于近期又在日本发布了一款全新MIRAI车型,主要根据众多用户对续航里程的要求做出了相应的升级。

随着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宣布各自的“碳中和”目标,汽车企业的转型日渐走入公众视野。丰田认为,为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可以在产品的“制造”“使用”“废弃”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再利用。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氢能源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丰田看来,氢气有三大特点:“使用”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获取容易,“存储”“运输”能源更加便捷。氢可以将不稳定的风能、太阳能制造的电力转化为氢气,储存在氢瓶中,更方便搬运。

“现如今,我们要发起能够让人类幸福的行动。”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丰田章男表示,为了人类的幸福,丰田选择的战略是推出全方位的电动化产品,研发、提供混合动力车(HEV)、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纯电动车(EV)、氢燃料电池车(FCEV)。

据丰田介绍,将氢能源转化为电力的“FC系统”比想象中更符合“转换需要”。“一直以来,氢能源都广泛用在叉车、大巴,还可以应用于卡车、船舶和铁路,今后更会有探月车上作为动力源的需求。”该公司指出,“丰田正在与各个领域的关联企业一道普及氢能源。为了加快实现氢能社会,我们需要在制造、运输、使用的各个环节控制成本。为此,我们要同政府以及各产业积极合作,去扩大氢能源的供给和需求,以实现‘碳中和’。”

为推进氢能应用,2020年12月,丰田和岩谷产业、ENEOS等9家公司携手,在日本成立了“氢能源价值链推荐协议会”,共88家公司参与,将在氢能相关应用项目落地和放宽限制政策等方面提案建言。

丰田会长内山田竹志认为,氢能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因素。“燃料电池汽车与电动汽车之间不应该二选一,能源需要多样化。”

此外,作为氢能汽车产业的先行者,丰田对商用车领域同样寄予厚望。在该公司的氢能战略中,商用车与乘用车并驾齐驱,均为重要支柱。

丰田汽车此前曾宣布与旗下的重卡品牌日野汽车联手,以“日野Profia”为基础,研发重型燃料电池卡车,续航里程目标为600km,动力总成搭载两组丰田为新一代“MIRAI”新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同时,双方还将在美国共同开发面向北美市场的氢能重卡。两款新车将于2022年开展行驶验证,并计划分别于2024年、2025年左右在美国和日本实现量产。

2021年,丰田与日野联合研发的氢燃料电池轻卡也将在日本进入应用示范阶段,探索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行性。据了解,该款氢燃料车续航里程为400km,将为3家大型便利店企业提供配送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年底,丰田发布了第二代氢燃料电池乘用车MIRAI。与初代MIRAI相较,新款预先考虑了乘用车以外的应用场景,开发了通用性较高的新型FC系统。由于结构紧凑且高性能,第二代FC系统适用于卡车、铁道、船舶、工业发电等多个领域,产能也提高了10倍,年产可达3万组。

公开资料显示,新款MIRAI的燃料电池电堆比第一代体积减小了近30%,重量减轻了40%以上,体积能量密度也有所提升,输出功率密度从3.5kw/L提升至5.4kw/L,输出功率从114kw提升至128kw。

日野汽车先进技术本部部长通阪久贵表示,卡车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预计2027年~2030年将进入普及期。“此次亮相的第二代FC系统,是丰田为了在卡车上使用从零开始研发的。电池系统整体结构紧凑,转换使用十分便利,只需搭载两组就能满足重型卡车的动力需求。”

高速增长的中国FCEV市场,也是丰田全球氢能战略的重要一环。2020年,丰田联合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广汽、北汽、亿华通等5家公司,共同成立了“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加快FCEV在华研发、落地和普及。日本媒体认为,合资公司有望带动丰田FC系统销量增长。

丰田执行董事前田昌彦表示,希望通过MIRAI,推广新型FC系统,进而促进氢能普及。

(本组稿件来源: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