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山东氢能产业开出千万补贴

中国电力网
2022-06-24
 来源:齐鲁壹点

  氢能产业作为山东超前布局的先导产业,如何突破产业初期的瓶颈,更快地大面积商业化运营?在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召开的氢能价值链构建及合作论坛上,来自全球氢能产业的先行者们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在氢能产业赛道上,随着各地政府的补贴政策不断加码,氢能产业的区域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政策创新推动产业生态高速聚集的时期。

  1.起步阶段政府补贴加码,外资用脚投票潍坊

  按照山东省制订的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到2022年山东省氢能产业为全面起步阶段。

  美国空气产品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说,氢能产业现在还属于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经济性上面临很大挑战,离不开各级政府支持,包括项目审批、土地资源,甚至氢能应用早期阶段要有一定的政府补贴机制。

  三菱日联银行咨询调研部高级经理稻山幸典说,目前中国的氢能产业处于技术验证和开发阶段,需要降低价格满足需求,为了降低价格需要大规模投资稳定氢气供应,这时候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形成一个低谷,业内形象地称之为“死亡之谷”。

  他表示,为确保业务可行性,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的支持机制,具体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补贴、风险分担以及各种监管的放宽,这些措施必不可少;同时要建适合每个项目的融资方案来吸引各种投资和贷款。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已经建立了从关键材料,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到整车全链条研发和生产体系。在氢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王福栋在论坛上透露,目前,山东省累计建设加氢站25座,数量位列全国第二,日供氢能力2万千克。建成山东首座、全国第二座加氢母站莱芜泰钢加氢母站;全省首座高速加氢站济青高速淄博南服务区已正式启用。

  在推广应用上,2021年6月26日,山东省(青岛-临沂)首条城际氢干线启用,这标志着省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正式进入了跨城市规模化商用阶段。

  截至目前,山东省累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30余条,示范运营总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装机容量达200兆瓦,氢能产业总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000亿元。

  按照山东省发布的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到2025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链条健全完备,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氢能制储运加等网络设施逐步完善。氢能在商用车、船舶、港口机械等领域量化推广。

  记者注意到,为推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发展,潍坊不少创新政策在国内都是首发,对全国都具有借鉴意义,比如潍坊鼓励站点合建,只要合法建设的加油站、加气站,扩展加氢功能时无须再办理规划建设相关手续。

  在加氢站补贴上,大众日报报道透露,今年3月,潍坊市3座正在运营的加氢站分别拿到了500万加氢站建站补贴。截至今年3月,潍坊已建成加氢站5座,投运氢燃料电池车辆超过150辆。潍坊相关人士表示,当下潍坊市正在编制全市的加氢站专项规划,在做建站选址规划摸底时,各县市区已上报了91家意向建站的地点。大部分都是加气站或者加油站升级为加气加氢、加油加氢的合建站,单独拿地建设加氢站的很少,政策驱动效应明显。

  潍坊在推动氢能产业上的政策力度,也吸引了外资进入这个新兴市场。美国空气产品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在论坛上透露,空气产品公司正在潍坊滨海区推进空气产品公司在中国的首个氢能绿色综合项目,这个项目涵盖了氢能制造、储、运、加全产业链条,这也是潍坊市第一个氢能源综合项目,计划8月下旬投产,为潍坊市以及周边工业企业提供氢气工业氢以及相应能源氢。

  来自潍坊投资促进网的信息显示,美国空气产品公司在该项目一期投资为3800万美元,用地51亩,主要建设3条天然气裂解制氢装置及配套设施,生产高纯电子级别、燃料级别氢气以及液氮、液氧、液氩、液体二氧化碳等工业气体,年综合产能1.7万吨。

  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之所以落户潍坊滨海区,一个前提条件是当地有非常充足的天然气源来制备低碳氢气。潍坊市产业基础雄厚,其中,石油化工、焦化、氯碱等企业副产氢气,依托现有焦化、氯碱工业等生产设施,利用氢气纯化和提取技术,可获得大规模、低成本、高品质工业副产氢气。据初步测算,通过焦化、氯碱、合成氨和甲醇驰放气等渠道,潍坊每年可回收氢气约70万吨,可支撑10万台以上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运营。

  作为鲁氢产业带上的节点城市,潍坊市在今年1月出台的政策中,将制氢、运氢、多类燃料电池产品等最高补贴提高到1000万元;今年3月潍坊市生态环境委员会出台的相关政策中透露,2023年潍坊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要突破10亿元。

  2.链主潍柴:关键是寻找最具竞争力的应用场景

  潍柴是山东省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潍柴动力执行总裁陈文淼在论坛上说,当前产品推广中,关键是找到合适场景,寻找真正让氢燃料电池在客户那里具有竞争力的场景加以推广。

  2020年3月,潍柴年产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投产。陈文淼说,氢燃料电池是适合进行大工业生产的产品,只要产量达到规模,成本下降非常快。过去三年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处在一个快速下降状态。相信在未来,氢燃料电池车辆购置成本可以达到跟纯电动车型相当。

  在氢气成本上,陈文淼透露,目前国内各加氢站氢气真实价格都是在每公斤50元以上。氢气“用得贵”,关键在于制氢、运输以及加氢站费用等多个环节成本高。现在,潍柴正在济南和潍坊等地寻找具有丰富富产氢资源的企业合作,开展制氢加氢一体化以及管道输氢的示范运行,将氢燃料电池车辆使用成本降到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

  2020年9月,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公布的《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目标和积分评价体系》中,在氢能供应及经济性上,城市群示范目标为车用氢气年产量超过5000吨,加氢站零售价格不高于每公斤35元。

  上海从2021年11月起,对于氢气零售价格不超过35元每公斤的加氢站,在2025年前按照氢气实际销售量给予补贴,其中2021年度补贴标准为每公斤20元;2022-2023年每公斤15元;2024-2025年每公斤10元。

  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徐子春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加氢站氢气的价格达到每公斤35元时,就和使用柴油的成本相当了。

  那么,什么样的应用场景是潍柴这个链主企业苦苦寻找的可以低成本、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切入口”?

  2021年5月,山东首座加氢母站在泰钢集团建成。现在,济南泰钢至青岛董家港港区开展的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运行专线,由于采用了“前店后厂”式的加氢站,省去了运输环节,成本仅为22元每公斤。

  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称,由于国内缺乏成熟量产的加氢站设备厂商,进口设备提高了加氢站建设成本。目前建设一座35MPa、500kg/d固定式加氢站的投资成本约为1500-2000万元,即使扣除政府补贴的300-500万元,加氢站投资成本依然是传统加油站的2-3倍。

  来自大众日报报道称,这座泰钢加氢母站需投资6000万元,集制备、纯化、检测、充装、加注和管道输送于一体。目前,泰钢加氢母站可覆盖周边150公里范围内氢能汽车用氢需要。

  据悉,泰山钢铁将生产环节产生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后,2007年就建成了山东首座制氢站。目前,配套潍柴动力产品的49吨燃料电池重卡,在泰钢的加氢站加足气后,一口气跑到青岛董家口港区再折返。

  泰钢这种“闭环”操作,德国最大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已经走过,尽管目的不一样。

  3.德国:“碳排放大户”变成全球先进的绿氢技术供应商

  蒂森克虏伯不光是德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同时也是德国的“碳排放大户”,碳排放量占整个德国碳排放量的2.5%。但现在,蒂森克虏伯是全球先进的绿氢技术供应商。

  蒂森克虏伯的“闭环操作”,目的是解决碳排放问题上。蒂森克虏伯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兼大中华区CEO高岩在论坛上说,用氢还原铁技术代替传统炼铁炼钢技术,是蒂森克虏伯认为最可行甚至是唯一可行的在钢铁行业达到碳排放,碳中和目标的技术路径和手段。

  为了完全转向碳中和的钢铁生产,蒂森克虏伯钢铁业务每年需要约72万吨氢气。光生产这些氢所需的电力,就相当于目前25%德国家庭的用电量。

  现在,蒂森克虏伯准备在2025年把第一个高炉完成改造成用氢还原铁炼钢技术,而整个项目改造需要投资80亿欧元。

  从这个角度看,蒂森克虏伯既是氢能的制造方也是氢能的需求方,贯穿于整个氢能发展产业链。这种双重角色让蒂森克虏伯现在成了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做到规模化、模块化、商业化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供应方。

  在沙特新城NEOM项目上,蒂森克虏伯正在为全球首个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绿氢的项目建设一个水电解制氢装置,这个项目每天可以生产650吨绿氢。

  蒂森克虏伯的碳中和路线图,为钢铁企业转型氢能产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这意味着,在氢能产业这个长长的产业链条上,蕴含着各种创新和突破的机会。

  4.日本:为实现氢能社会从海外采购大量绿氢

  日本能源自给率仅有10%左右。2017年,日本在全球首次提出氢能战略,在技术路线上侧重于提取绿氢。三菱日联银行咨询调研部高级经理稻山幸典在论坛上说,绿氢生产的成本,电力成本占到80%,水电解成本占15%,设备维护成本占5%。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氢能社会建设的“卡点”在制氢气成本上,相当于电力成本,到哪里去寻找制备绿氢的廉价电力,成为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日本氢能社会的基建上,岩谷产业中国总代表龟仓隆志透露,现在日本有159个加氢站,其中53个是由岩谷产业在运营。

  岩谷产业从事氢能开发始于1941年,这家企业把当时化学工厂排放出来的废弃中的氢气在日本首次加以利用,用到了工业用途,1958年建成压缩氢气工厂。岩谷产业希望把在日本运营加氢站的经验输出到中国。

  龟仓隆志说,日本为了实现氢能社会,会从海外采购大量绿氢,这项工作已经在开展。如果能够在中国能够采购到大量的、稳定的、低成本的氢能,这对日本来讲是非常感兴趣的合作领域。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氢能产业的路径选择上,成都侧重于加快建设“绿氢之都”。近日,成都再独发布低碳政策,相关文件指出,到2025年,成都要规划建设加氢站40座,加快构建半小时加氢网络。对绿电制氢项目市、区(市)县两级联动给予0.15-0.2元/千瓦时的电费支持,对加氢站建设运营,给予最高1500万元补助。

  各地政府在加氢站建设补贴上不断“加码”,对于这个决定区域经济未来20年命运的产业高地,各地不惜投下重注,推动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目前,山东年产氢260万吨左右,主要是工业副产氢,居全国首位;同时山东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骨干企业均具备丰富的氢气制取、储存和利用经验,这就有了大规模利用的成本优势。但这个制造的过程中,氢气纯度和成本等方面都存在着需要克服的问题。

  山东氢能产业的主力军、山东能源集团国际业务中心主任杨洋在论坛上说,山东能源作为省属国企投身氢能产业,一大优势就是产业协同优势。在海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上,预计十四五末山东能源在这方面的装机容量可以到两千万千瓦,这就为灰氢未来向绿氢转型提供资源保障。(记者 蔡宇丹)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