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未来全球加氢站 每三座就会有一座“成都造”

中国电力网
2022-08-05
 来源:锦观新闻
浏览: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全球能源革命的主导方向和一致行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二司负责人在2022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新闻发布上这样说道。

  作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员,成都聚焦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发展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等,多赛道布局清洁能源产业。

  布局氢能产业

  推动“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

  在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正在建设中的总投资100亿元的厚普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是新都区“制-储-加-用”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环节。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将建设加氢站智能装备生产基地、低压固态储氢装备基地、氢能压缩机装备基地、燃料电池用空压泵基地;二期将建设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的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氢能阀门生产线、氢能仪表生产线、钛双极板工厂、低温智能装备基地、水电解制氢智能装备基地。

  未来全球加氢站,每三座就会有一座“成都造”,这是厚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叶滔的企业愿景。他表示,厚普氢能装备产业园旨在西南地区打造一个国际领先的氢能装备产业集群,在氢能核心零部件、成套装置方面实现国产自主可控,推动成都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推动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中国“绿氢之都”,是成都未来五年四个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工程之一。

  成都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成都将突出全域联动,打通“研发—制备—存储—运输—加注—应用”链条,重点依托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加强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建设菁蓉镇国家双创基地等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与孵化中心,推进东方氢能等总部研发、生产制造基地建设,打造品牌突出、体系完善、技术领先的氢能全产业链。

  聚焦研发制造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最近,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壹为汽车”)迎来一个好消息:刚刚拿下新加坡客户的150台出口底盘订单。

  “早在2021年9月,我们的动力系统产品就已出口到美国、芬兰、意大利、俄罗斯、英国、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壹为汽车副总经理曾理波介绍道。

  去年,壹为汽车实现产值1亿元,在国内外开拓了100余家专用车客户,并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联合开发的新能源专用车车型达200余款,在北京、深圳、成都、武汉、厦门多个城市投入使用。

  新能源汽车是成都20个重点产业之一,围绕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成都以龙泉汽车城为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制造,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和电池、电机、电控、充换电装备等关键零部件,加强“三电系统”、智能系统等专精特新企业招引。加快构建成渝“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聚力1圈7链N平台。上半年,龙泉驿区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3个,其中,中创新航二期、亿纬锂能一期40天内完成土地报征,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正式投运,引入信通院、中汽研等行标机构(企业)聚链发展。

  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建圈强链促转型,抢滩登陆、弯道超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推进与一汽集团、比亚迪战略合作细化实施,加快一汽西南创新中心、红旗西南总部、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关键部件产业园等引领性项目落地。创新驱动、平台带动,突破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以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基地聚集核心机构和链属企业,打造成都智能网联汽车品牌。

  做强锂电光伏

  与“三州一市”强化联动协同发展

  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一个部位便是动力电池。位于金堂的成都巴莫科技有限公司是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球首家锂电池正极材料“零碳工厂”。

  “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计划建成年产10万吨正极材料产业化基地。目前一、二期项目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产品将进入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国际高端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作为成都绿色低碳产业的集中承载区,金堂正全面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晶硅光伏、新型锂电、节能环保装备、安全应急、通用航空、绿色食品六大支柱型产业加快发展,聚力培育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我们鼓励支持通威、巴莫等‘链主’做大做强;重点聚焦晶硅光伏、新型锂电产业,力争全年招引重点配套项目20个以上。与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加强合作,探索‘研发+制造’光伏产业发展新模式。与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三州一市’强化联动,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发展、可再生能源消纳协作。”金堂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未来,成都将以金堂、邛崃等重点园区(功能区)为重点,做强做大链主企业,做强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环节,开展储能应用示范,健全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链条,开展换电模式试点,打造锂电产业集群。同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大力发展高效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以晶硅和薄膜为技术路径,带动光伏组件规模发展,提质延伸光伏产业链条。建立“三州一市”协作机制,推动研发、制造、应用协同发展。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