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湖北宜昌:“碳”寻能源发展, “绿”动美好未来

中国电力网
2023-10-16
 来源:宜昌发布
浏览:

  清洁能源“风生水起”,宜人之城绿意悠悠。

  10月11日,2023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开幕,国内能源相关领域政府领导、院士专家及高校院所、协会商会、重点企业、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嘉宾相聚峡江之畔,共谋清洁能源产业机遇,共绘绿色低碳发展画卷。

  会场内外“绿”意盎然

  一场如约而至的绿色能源盛会,为宜昌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大会聚焦“绿色能源 引领未来”这一主题,设置了“1+1+3+3”的活动板块,通过主题报告、专题演讲、现场调研、跨界对话等多种形式,展示清洁能源发展成果,探讨清洁能源发展趋势,有望掀起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新一轮高峰。

  会场内,“华山论剑”汇英才。30多位行业大咖围绕“电化长江”、绿色智能船舶制造等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长江畔,“氢舟”已过万重山。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成功首航。

  场内场外,“绿”意盎然。广汽传祺宜昌基地无偿提供的30辆新能源汽车成为会务用车的一道靓丽风景,彰显绿色办会理念。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清洁能源之都”共建揭牌仪式。宜昌市政府、中国能源研究会、三峡集团三方紧密携手、深化合作,宜昌清洁能源之都建设步履铿锵、动能澎湃。

  清洁能源大有可为

  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吴卫国研究船舶行业40多年,主持研发的“汉海1号”实现江海直达,“汉亚1号”实现江洋直达。

  研究方向“面朝大海”的吴卫国,此次却将目光聚焦于长江绿色智能船舶。主题报告会上,他以《长江绿色智能船舶技术与发展趋势》为题作了精彩报告。

  “宜昌水运条件优越、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基础坚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吴卫国建议,应当加快完善政产学研金用“六位一体”体系,推动内河船舶制造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以游船游艇和货运船舶为发力点,打造集制造、运营、拆解于一体的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

  2022年12月底,长江电力绿电绿氢示范项目在宜产氢成功,可为“三峡氢舟1”号及三峡坝区内旅游巴士提供加氢服务。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阳光电源子公司阳光氢能为该项目提供了总制氢量200Nm3/h PEM集装箱式一体化集成解决方案。

  “‘三峡氢舟1’号成功首航,让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和自豪。”阳光电源副总裁、阳光氢能董事长彭超才说,宜昌营商环境优越、能源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阳光电源深耕储能产业多年,双方的合作将会更加深入广泛。

  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宜昌如何加快绿色能源及储能产业发展?“人才和技术是关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表示,要积极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强化与外部科研院所合作,鼓励和引导企业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支撑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聚链成群”

  建设清洁能源之都,产业项目是硬核支撑。

  大会期间,共签约新能源项目32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就在大会开幕前一天,湖北东昱欣晟首批电芯产品在欣旺达东风宜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正式下线交付,既刷新了欣旺达项目建设纪录,也跑出了宜昌新速度。

  近年来,宜昌抢抓重大政策机遇,依托充沛的能源资源优势,从供给、消费、产业三端协同发力,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打造清洁能源之都——

  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宜昌大力发展磷酸铁锂等锂电关键材料,延伸发展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绿色能源产业,宁德时代、欣旺达、山东海科、广州天赐、楚能新能源等一批头部企业重仓入驻,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初具规模。目前,全市在建(拟建)新能源新材料项目63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

  “电化长江”示范先行。宜昌率先在长江流域实现了港口岸电全覆盖,加快公务船、旅游车船、运矿车船、港口作业船舶电动化替代更新,2022年宜昌新建船舶及新能源船舶均占湖北省一半以上,正在打造全国内河新能源船舶标准输出地和制造基地。

  绿色能源发展,宜昌“风光”正好。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