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国家碳达峰试点(青岛)实施方案》印发

中国电力网
2024-08-05
 来源:中国城市报
浏览:

  近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集装箱自动化吊装运输作业繁忙有序。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位于青岛前湾港区南岸,是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首个“氢+5G”智慧绿色码头,也是我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中新社发 韩加君摄

  日前,山东省青岛市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青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化节能降碳增效、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推进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统筹谋划试点建设重点任务。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方案》在首项任务“大力发展新能源”中提到,加快建设“东方氢岛”,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培育“风光+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

  加快建设“东方氢岛”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发展氢能源成为促进城市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氢能整体规模保持平稳,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截至2023年底,全国氢气产能约4900万吨/年,产量约3500万吨,同比均增长约2.3%。

  在氢能产业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上,青岛是发力较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20年,青岛就印发了《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打造“东方氢岛”战略构想,明确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市工业副产氢资源多、氢能技术研发储备好、相关应用场景丰富,具有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在总体要求方面,围绕建设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逐步实现“东方氢岛”的总体发展目标。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青岛全力打造“东方氢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并通过氢能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与扩展。

  “风光+氢储能”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在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看来,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整合风能和太阳能这两种间歇性能源,通过电解水制氢的方式实现能量存储,进而平滑电网负荷,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不过,目前也存在一些难点,比如技术成熟度还不够,成本相对较高,还需要进一步研发降低成本的技术;此外,氢气的储存和运输也是挑战之一,需要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从发展环境来看,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资源条件,青岛的氢能产业发展环境都具有一定优势。余丰慧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一方面,政府层面非常重视,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包括建设基础设施、给予财政补贴等。另一方面,青岛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这为可再生能源制氢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青岛还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有助于推动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科技创新方面,《方案》提出,要重点突破绿色低碳领域“卡脖子”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大容量风电、高效光伏、大容量储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低成本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关键技术攻关。

  同时,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方案》明确,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招引和落地,引导绿电—绿氢——绿碳产业链各环节快速发展。

  鼓励企业参与氢能产业发展

  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脚步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定位。今年,氢能首次作为前沿新兴产业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随着政策不断加码,各地在这条万亿元赛道上争相布局。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今年有22个省份将氢能写入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氢能发展的省份数量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

  余丰慧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在全国氢能产业赛道上,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青岛相比一些城市可能在某些方面有差距,比如与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相比,在资金投入和人才集聚方面可能会稍显不足。但青岛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海港,便于氢气运输;另外,青岛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一定的基础,这也为其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支撑。

  青岛市如何鼓励企业“氢”装上阵?余丰慧表示,青岛市鼓励企业参与氢能产业发展,主要是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来实现。而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平衡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就需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比如提高制氢效率、降低能耗;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市场合作,比如与电力公司合作开发虚拟电厂项目,这样既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贡献于环境保护。

  为支持氢能产业发展,青岛市于2023年审议通过了《青岛市氢能产业园(西海岸新区)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发展氢能整车、燃料电池系统和核心零部件制造、制储加氢装备、氢能关键材料等业态。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市氢能产业园依托“链主”企业美锦新能源,储备重点项目17个、总投资260亿元,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项目竣工投产、年产量达到5000辆,氢枫氢能等龙头项目加快推进;对园区企业实行“技术改造最高奖励1500万元”等10条支持政策。

  2024年7月,青岛市氢能产业园有6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达23亿元,具体包括上海满电未来氢能产业、青岛泊里华德诚志氢动能基金、氢能检验检测中心、碱性电解槽、宝碳双极板及招商银行“基金+产业+园区”创新金融服务项目,涵盖氢能装备、制氢技术、先进储氢材料、燃料电池、园区金融服务等领域。

  氢能产业应用场景愈加广泛

  目前,青岛的氢能产业应用场景多点开花。近日,青岛市氢能加供中心暨海河路加氢站项目建成中交。与青岛其他已建成的加氢站不同,该加氢站不但可向自有的氢能车辆加氢,还具备向其他社会车辆加氢服务的运营资质,是青岛乃至胶东地区首座有资质向社会车辆加氢服务的加氢站。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山东省在推动氢能高速发展上迈出坚实一步。《关于对氢能车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通知》指出,自2024年3月1日起,对行驶在山东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暂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政策试行期2年,到期后依据执行情况适时调整。

  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切入点。2021年,青岛首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行线在西海岸新区开通。两年后,青岛美锦获批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德智汽车获批燃料电池专用车生产企业资质,一汽解放开始氢燃料电池集卡研发,燃料电池公交车、重卡、物流车等18款车型通过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

  除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还可以应用于航海领域。《方案》提出,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建设港区换电站等清洁能源供给设施,推进港作船舶、机械及车辆清洁能源替代,扩大氢能应用,构建以电力为主、多能互补的港区低碳化能源消费结构。

  以港口为例,今年6月,全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在青岛启动建设。目前,山东港口青岛港的氢能港口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全国首座港口加氢站,累计加氢量超80吨,减少碳排放超1000吨,构建了“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的港口氢能供给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港口氢能车辆规模化示范运营,推广应用各类港口专用氢能车辆50辆,累计运营里程80万公里,换算替代传统燃油26万升;在全球首创氢电耦合直流微网轨道吊,引领港口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全新氢能时代;率先研制全球首艘7000匹超大功率氢电混合动力拖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400余吨……

  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认为,青岛港的氢能港口建设,不仅将显著提升港口运营质量,还将有效减少碳排放,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同时还将加速构建制氢、加氢、用氢、氢交易的产业生态圈,推动港口氢能贸易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朱俐娜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