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采

新疆和田打造“沙漠+新能源”发展样板

中国电力网
2024-07-08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6月底,《中国能源报》记者跟随国资委“走进新国企 绿色创新发展”采访调研团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城市,深入探访南疆沙漠之上的新能源发展路径。

  一片广袤的沙漠之中,矗立着一项宏伟的工程——中广核和田洛浦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以下简称“洛浦光伏项目”),这是一个承载着绿色梦想、造福当地百姓的阳光工程。6月底,《中国能源报》记者跟随国资委“走进新国企 绿色创新发展”采访调研团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城市,深入探访南疆沙漠之上的新能源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志峰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土地资源约束下,全球的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只能建在沙荒戈壁,在沙漠变绿洲的方式中,和田的实践从技术角度和社会角度上均有极大价值。

  央地携手开启和田发展新局面

  走进洛浦光伏项目现场,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蔚为壮观。这些光伏板犹如沙漠中的“绿色”精灵,静静地吸收着太阳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在光伏板的映衬下,沙漠不再是荒凉与贫瘠的代名词,而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中广核和田洛浦100万千瓦光伏项目

  洛浦光伏项目总投资37.6亿元,从2023年7月4日获得核准备案,到去年底建成并网发电,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刷新了新疆乃至全国百万千瓦级大基地项目建设最快纪录,充分体现了广核速度、新疆速度以及央企担当,为南疆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建设树立了标杆。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中广核新能源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陈胜利介绍,为更好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携手共建和田,中国广核集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于2023年6月签订了《共同推进南疆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按照“三个加强”的重要部署,即加强组织、加强协同、加强投资,中广核积极推进南疆新能源大基地及产业园建设。截至2024年5月底,新能源在疆装机规模504万千瓦,总资产超235亿元。目前,除了洛浦光伏项目,中广核陆续在哈密、阿勒泰,塔城、乌鲁木齐、吐鲁番、昌吉、喀什、巴州、和田、三师、二师等地区开展项目投资建设。

  万亩治沙为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借鉴国内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成功经验,结合南疆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中广核探索出“荒漠化治理+农光互补”跨界融合创新。

  记者采访了解到,和田地区洛浦县万亩沙漠治理项目(以下简称“洛浦治沙项目”)是中国广核集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落实国家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引用已经示范验收的沙漠土壤化改造、旱生作物种植及改良、高效节水等现代农业技术,首次尝试光农互补的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土壤理论与防沙固沙理论,推动了新能源与治沙、绿色农业融合发展,在新疆乃至全国树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循环的标杆案例,并形成可持续、可推广、可复制的防沙治沙体系。

  在洛浦治沙项目,沙漠不再是荒瘠的代名词,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希望。在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记者眼前是充满生机的绿洲。洛浦治沙项目创建了一个集多元化示范区与光伏发电于一体的种植区域。在种植方面,首年种植耐高温干旱、生长快速的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御谷狼尾草,其特点是以快速复绿、涵养土壤、改善局部小气候;狼尾草收割后,将在板间大面积种植高度适宜、经济效益较好、南疆紧缺、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据了解,中广核首批种植的狼尾草已长到了约30厘米高。

  谈及和田沙漠变绿洲,王志峰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上世纪70年代末期,已有日本学者提出了这一构想。尽管这一构想理念简洁明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极为困难。因此,通过实践探索出一条技术路径显得极为宝贵,这样的技术路径具有极高的价值。“我们应当从技术、经济、生态系统等多个角度,深入总结这一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助力当地产业链升级

  中广核在推进南疆新能源基地项目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结合各地州工业基础条件,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主动投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重点在巴州若羌县引进了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填补南疆风电制造产业空白;在巴州若羌县、喀什巴楚县引进光伏组件项目,填补南疆光伏制造业空白;在和田地区、巴州引入光伏支架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建强补齐产业链条。

  同时,中广核还与相关企业在南疆合作推进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集成项目,以及发展先进算力、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引进,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当地产业水平和创造就业机会。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优化土壤的过程中,中广核致力于种植多种牧草和农作物,以此进一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经过详细测算,如果每年种植紫花苜蓿,其干饲料的产量可达到3000吨,足以满足400头牛或5000只羊的饲养需求。

  和田新能源项目的实施,使当地经济结构从传统的农业和资源型经济向更加现代化、可持续的绿色经济转型。狼尾草、苜蓿的种植供给了周边的畜牧养殖企业,高粱种植供给了食品加工企业和酿酒厂商,随之带动饲料公司、大棚农业基地等落地开花,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地方生产总值。

  文丨中国能源报记者 苏南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