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两会好声音】全国政协委员赵柏基:加强金融手段助力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网
2024-03-06
 来源:中国能源报
浏览: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带来一份《关于加强金融手段助力低碳转型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提案。他表示,自2016年正式加入《巴黎协定》,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成果显著。然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低碳转型,除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还需结合我国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等多方因素,协同运用多种金融手段,例如推动转型金融发展、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推行气候投融资试点等,促进企业降碳减排,践行可持续发展。

  我国碳市场定价机制仍待健全和优化。他分析,我国的碳市场主要由自愿碳市场和强制碳市场组成。自愿碳市场今年1月刚刚重新启动,而全国性强制碳市场现已初具雏形。但强制性碳市场的交易流动性不高,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运行效率偏低,导致国内碳排放权价格大幅低于欧盟等海外市场,难以对企业降碳减排形成有效激励。另外,目前碳交易只允许现货交易,产品过于单一,也是市场活跃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转型金融目录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他指出,刚刚发布的《绿色低碳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目录名称由原来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调整为“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纳入了低碳转型相关产业,体现了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衔接,为各地方、各部门制定完善支持政策提供了依据和指引。然而,由于转型金融目录种类多、产业特色明显、技术含量高,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也较大。金融机构也需要更多的指引,才能丰富相关产品服务供给。目前转型金融以债权类为主,股权、基金及其他类别工具较少。

  对此, 赵柏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及参与主体范围,落实碳减排总量控制目标,促进碳金融产品创新。建议由生态环境部牵头,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研究论证,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尽快推动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及航空等七大行业有序纳入碳市场。考虑允许非履约主体(如金融机构及其他第三方)入市,实现交易主体多元化。另外,通过夯实碳排放数据质量,完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监测、报告及核证(MRV)制度,从而推动制定碳排放总量目标,明确企业落实降碳减排任务,增加交易动力。同时,在碳金融产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设计推出如碳期货、碳远期、碳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引导更多投资行为,提升碳市场流动性及定价效率。

  二是鼓励转型金融创新实践、丰富产品服务、强化信息披露。建议各地方、各金融监管部门根据各自区域及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积极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探索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实践,并适时总结经验,推出优秀实践案例和更为量化的操作指南,最大程度避免“假转型”风险。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力度,制定转型企业金融服务方案,研究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综合利用信贷、债券、股权、引导基金、信托、保险等多样化工具提供支持。

  在信息披露方面,可考虑由财政部及证监会牵头,鼓励企业深入理解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准则,和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督指引 — 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等规则指引,从治理结构、发展战略、风险控制管理等方面入手,优化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三是健全气候投融资体系,协同推进出台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等基础性规则制度。建议由生态环境部、发改委、人民银行联合,在现有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先进经验和优秀实践案例,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搭建国家与地方层面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同时,促进数据要素应用,引导融资主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报告与核证体系,鼓励地方搭建碳排放监测平台、建设企业碳账户体系,打通碳市场、转型金融和气候投融资在碳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标准及规则。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