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王俊生:中国新能源产能助推全球碳减排及绿色转型发展

中国电力网
2024-04-30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

  近段时间以来,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联手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妄称中国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绿色产品出口“损害了世界经济”。美此举显示出其一贯的经济胁迫和霸权政治,反映了美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恐慌和焦虑,其根本目的在于遏制打压中国产业发展,图谋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

  美方的逻辑自相矛盾违背常识

  产能过剩是指行业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市场预计需求。从数据来看,美国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根本站不住脚。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65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120.3万辆,仅占全球销量的8%。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预计达1700万辆,2030年预计将超过4500万辆。从中国国内情况看,民众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更是不断攀升。2023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958.7万辆,主要供给国内市场需求,出口比重仅八分之一。就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来看,不仅不存在过剩情况,而且不足,应当加速发展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抛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议题时,美国常常以“产能远超过国内需求”来界定,比如指责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占有全球80%市场,远超过中国36%的全球需求份额。但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日前在回应中所指出的那样,倘若按照美国的这一逻辑,美国生产的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80%用于出口,猪肉和农产品也大量出口,美国是否应当将自己定义为“产能过剩”呢?由此可见,美方的逻辑自相矛盾,不仅违背了经济学常识,也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亚当·斯密等学者早在数百年前就对国际分工进行了深刻阐释,由于各国在不同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中具备各自比较优势,对一国而言,应当出口自身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身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实现分工合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水平。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国在规划产业发展时,不仅要着眼于国内市场,也应兼顾到国际市场需求。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讲,得益于充分的市场竞争、不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生产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中国新能源产业显然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更谈不上“向海外倾销”。中国新能源产业积极满足全球市场需求,为世界经济增长和价格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显著提升绿色能源技术的全球可及性

  不仅如此,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环境关切,展现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在碳减排和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世界减少碳排放约5000万吨。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为全球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国际能源署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50%,持续为全球碳减排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产业还有效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由原煤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发展动力由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变,截至2023年底,煤炭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68.5%降至55.3%。当前,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和清洁发电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和中国工程。当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对此,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1月中旬在接受采访时公开指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

  自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向世界出口物美价廉的产品而被美国污蔑为“产能过剩”,到如今中国根据时代需要向世界出口新能源产品,美国再次炮制“产能过剩”的谬论攻击中国,变化的是具体叙事,不变的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底色。美国这么做不是为了维护贸易公平,而是为了贸易霸凌,将严重损害全球经济发展。不仅如此,美国此举还会严重损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共同努力。

  美方应摒弃霸权思维,秉持开放心态,遵守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全球经贸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全球绿色转型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王俊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光明日报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