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访

实现碳达峰,减煤是现阶段有效手段——访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研究总监、高级分析师李昂

中国电力网
2021-03-01
 来源:南方电网报

  自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话题热度始终不减。如何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关心的问题。政策研究、制定机构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探寻我国未来低碳路径。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作为专注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咨询机构,通过跨学科、系统性、实证性的政策研究、梳理、比较和评估,推动低碳环境政策的精细化,推动中国实现零碳排放的未来。近日,该中心研究总监、高级分析师李昂接受了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采访。她认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现阶段而言,减煤是有效手段。

  15市峰值目标定在2020年及更早时间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前,我国已开展了多年城市低碳研究与实践。其中,政府层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家发改委在过去十年间开展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工作。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曾表示,试点城市共计87个,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其中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前达峰的各有18个和42个。

  李昂透露,绿色创新发展中心通过公开渠道收集到的信息显示,中国有15个城市的峰值目标设定在2020年及更早时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也曾介绍,我国典型城市在2020年已实现碳达峰。他列举了3个达峰城市:武汉、深圳和昆明。研究结果显示,3市达峰时间分别为2012年、2010年和2010年。

  判断城市是否碳达峰,国际公认最权威的方式是参看多年的历史数据。欧美等多国正是基于多年碳排放下降来确定已经实现达峰。

  “若碳排放最大值年份出现后,至少五年排放量没有显著变化,则认为城市处于平台期,若有显著下降则认为城市已经达峰。”李昂表示。这意味着,如果城市设定2020年为峰值年,那么至少要在2025年之后才能判断其是否达到了峰值目标。

  除此之外,碳达峰认定还有其他方式,虽说不及多年数据来得客观直接,但也是基于一些核心数据作出的预测。

  国家提出2030年碳达峰总体目标,但有鉴于不同区域碳排放量、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各地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提出相应达峰时间。

  “总的来看,经济发达、能源结构优势地区要率先达峰,其他地区尽快跟上,才能实现国家总体目标。”李昂说。

  目标倒逼下,减煤势在必行

  李昂认为,我国要实现碳达峰,首先要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量,使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最根本的举措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不仅对达峰有利,更是实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

  其次,要大力节能并加速能源体系低碳化。煤炭是化石能源消费的主体,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70%以上,近期能源结构转型的重点在于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只有碳排放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才有通过负排放手段实现中和的可能性。”

  王金南近日撰文指出,不少地方认为2030年前还可以继续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甚至还在“高碳”的轨道上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攀登碳排放“新高峰”,达到“新高峰”后再考虑下降,没有认识到碳中和对各地发展的倒逼要求。

  他认为,各地应制定“十四五”及中长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减煤路线图,保持全国煤炭消费占比持续快速降低。

  根据领域内的专家计算,要实现2030年达峰目标,“十四五”期间碳排放强度目标不能低于“十三五”,年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不能低于3%,非化石能源占比在2030年要实现25%。在碳中和目标倒逼下,我国已经设定了2030年25%的非化石能源消费目标。

  目前,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都已经出台或加紧制定碳达峰相关政策。一系列减煤相关政策已提上日程。“既然定下了目标,开弓便没有回头箭。”李昂说。

  系统性问题,专业化解决

  虽说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但我国也有“后发优势”。已率先实现碳达峰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为我国提供了参考。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欧盟绿色新政》,新政一系列政策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较为全面的以碳中和为最终目标的政策框架。首先将目标通过立法方式固定下来,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力度;其次通过各领域的政策明确目标、路径和主要技术突破;最后配合《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法》,对投资标准也进行限定和规范,确保投资行为的一致性。“欧盟的实践可以作为我国行动的参考。”李昂说。

  并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度强,保障目标指标不折不扣完成。“毫无疑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政策推动以及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李昂认为,“这是个系统性问题,政府要总体思考布局,从体制机制上给予支持,提升社会各界参与度。”

  与此同时,针对各行业的具体问题,她认为,还是需要行业自身发挥主动性。譬如,碳排放大户能源行业,牵涉到方方面面问题,而且相当专业,“不是行业从业者,不能完全了解其技术细节。”

  随着低碳目标提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风电、光伏等零碳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势必大幅提升,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电力将逐步减少。这是全球大趋势,也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因此,电力行业需要思考,如何在保障用电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消纳可再生能源。“这需要从业者在专业技术手段上不断努力。”她说。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