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吉林辽源市:加快推进利用受损土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中国电力网
2022-11-01
浏览:

10月31日,辽源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辽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其中提到,大力推进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预计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率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实施西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东辽县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利用受损土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

关于辽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两确保一率先”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1.1%,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增长。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粮食产量达到32亿斤,果蔬菌产量增长12.9%,推广农业新技术21项。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产业”和肉牛产业,实施东辽黑猪全产业链、松籽产业园等14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东丰县被评为全省秸秆变肉工程示范县,东辽县获评全国禽蛋全产业链典型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工业经济强势增长。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鑫达钢铁、启星铝业等50户重点企业产销两旺。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项目106个,推动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梅花鹿产业创投园、巨晟轻合金板带箔材等项目加快推进。夯实链长责任制,重点发展10条产业链。新能源汽车、轨道客车产业配套基地建设步伐加快。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3.2%,净增产值100亿元,工业企业利润扭亏增盈23.6亿元。服务业经济平稳增长。制定《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服务业“1+N”行动专班,落实服务业“20大工程”,开展服务业大调研、大会诊、大培训活动,实施商贸物流、健康养老、信息服务等27个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建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填补科学研究和技术、文化体育和娱乐2项服务业“空白”,新增升规入统企业50户,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

(二)新旧动能转换蹄疾步稳。实体投资快速增长。深入实施“三抓”“三早”、项目集中开工、“云”踏查、入统集中攻坚、冬季不停工等行动,组织召开全市项目建设大会,落实项目建设“赛马”机制。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04个,完成投资167.2亿元,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经济开发区供热基础设施等15个项目发行专项债券14.7亿元,32个项目通过国家2022年专项债券申报审核。获得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等资金支持10.8亿元。消费外贸恢复增长。深入开展商超、汽车等8大领域促销活动,与一汽联办“惠民车展”,发放消费券带动销售2.28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加快发展朝阳村至辽河源10条乡村旅游带,打造“冬奥之光·冰雪辽源”等品牌,旅游游客接待量增长31.5%。抓好农产品、袜业、高精铝等省级外贸出口基地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亿元。开放合作取得实效。建立与一汽、吉大紧密合作机制,利用好“央企进吉林”等平台,开展浙粤、苏沪皖等“走出去、请进来”经贸交流活动100余次,成功引进北京居然之家、深商控股、东旭集团等知名企业。20户企业进入一汽配套供应体系,全生命周期订单累计达到28.32亿元。9户企业与吉大落实合作项目15个。纳入省调度系统签约项目104个,到位资金155亿元,增长31%。

(三)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统一办理、限时办结”的审批模式,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占比达到97.7%,网办率达到90.2%,项目开工审批压缩到50个工作日。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优化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全市市场主体数量稳定增长。我市连续两年获评“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全省最好地区之一。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国资国企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启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出台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等系列政策。组织开展“1+13”服务企业行动,解决重点企业用能用地用工等问题95个。强化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有效商标注册量均创历史新高。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推广“一个产业一个创新平台”模式,鸿图锂电等49户企业与24个科研单位合作创新项目70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户,市级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0户,过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4户。

(四)城乡发展更加统筹协调。乡村面貌明显改观。完成518个村庄分类布局,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危房改造等一批工程,新建农村公路196.5公里、改造危桥17座,全力打造“三带两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扎实开展“千村示范”百日攻坚,按照“九有六无”标准创建示范村59个,清理农村道路5032公里、农户庭院10.81万户,“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达到4.2万户。东丰、东辽两县持续位列省级年度考核一类县区。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编制完成“1+12”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省级示范镇金州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扩权试点镇寿山镇发展加快。创建辽源袜业、汽车商贸物流、安恕蛋品加工等9个省级特色小镇,辽源职教小镇成功列入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启动红五星互通立交改建,改造向阳大路、福镇大路等14条街路,人民大街延伸线、福镇道口平改立工程建成通车。改造供热老旧管网30.2公里,铺设燃气管线14公里,完成天然气配套5200户。提升魁星楼、辽河半岛等11处夜景观亮化工程。开展“走遍辽源”综合治理行动,拆除违法建设7.4万平方米,拆除4座仙人河盖板楼。

(五)三大攻坚成果巩固深化。金融风险有效防范。摸底排查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不良贷款率下降2.3个百分点,东辽联社在全省率先“摘帽”。积极稳妥推进东北袜业园司法重整,完成政府到期债务化解。脱贫攻坚纵深发展。实现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落实“四个不摘”,强化部门包保责任,“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脱贫人口人均增收26.7%。生态环境加快改善。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有序推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0.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平方公里,东辽河源头段等5个项目列入吉林万里绿水长廊首批试点。加快实施“三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20.6万亩、治理河道61.7公里、完成造林13.4万亩,治理裸露山体81处。大力推进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预计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率完成省下达年度计划。

(六)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大型公益网络招聘”等专项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1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4%,低于年度计划0.96个百分点。强化市场调控保供稳价,适时启动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合理适度空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社会保障逐步加强。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养老、失业保险待遇以及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持续提高。建设城乡养老服务机构18处。医联体建设实现区域全覆盖,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医保按病种分值付费工作示范城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如期完成45件惠民实事。辽源五中、中心医院、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独立设置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省评估。改造老旧小区54个,惠及居民3.6万户。坚持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构筑全地区疫情防控屏障。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111”平安建设模式,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实现“零事故”,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安保维稳任务。

回顾过去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实体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发展动能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支撑、营商环境、城市建设、生态修复、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0%,税收收入增长1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省调控目标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指标完成省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力推进农业振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丘陵半山区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100万亩,调减籽粒玉米2万亩。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三品一标”基地25万亩以上,确保“六大特色产业”和肉牛产业总体增长1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长15%左右。全力推进工业振兴。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攻坚年”“百人助百企”等活动,加强对鑫达钢铁、辽矿集团、巨峰生化等企业“一对一”服务,实施“双停”企业复产专项攻坚,力争东丰药业等10户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新增小微企业200户、“个转企”330户、规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组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实施技改项目70个。重点抓好10条产业链建设,七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0%左右。全力推进服务业振兴。实施服务业补短板工程,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20大工程”,重点推进南部新城双创中心、启星五星级酒店、欧亚二期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着力创新服务业态,采取平台采购、委托加工、服务外包等方式,加快剥离企业成立本地法人公司,全力填补21个服务业空白。推进袜业、梅花鹿、钢铁、铝业、蛋品五大生产性服务业品牌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东北袜业园打造吉林省中南部电商快递中心,探索建立“网红学院”。

(二)强化培育壮大发展动能。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保、项目秘书等机制,组织实施鑫达钢铁热轧带钢、东旭集团3D车载盖板玻璃等500万元以上项目35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0个、续建项目164个。拟纳入春季集中开工项目115个。对标国家“十四五”各类专项规划、东北振兴政策、“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接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立梯次跟进的“六新产业”“四新设施”项目储备库,谋划包装5000万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突出提振消费外贸。继续实施千企促销、消费促进月等专项行动,定向精准投放消费券,落实农民进城购房补贴政策。大力“创节”“造节”,深入开展好“18”“98”消费节,常态化办好国际袜交会、琵琶艺术节、城市节等主题活动,实施百店促销、名店名品联动。改造提升辽河半岛、山语城、玉圭园3条步行街,新建改造3个农贸市场。继续加强农产品、袜业、高精铝等省级外贸出口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强与长春联动协同发展,全力打通格致汽车、汽车改装、启星铝业等企业与一汽的配套链条,新增配套份额10%以上,致力打造长春都市圈产业配套协作样板。深化与绍兴对口合作,重点推进绍兴产业园、吉浙松籽产业园、双天集团屠宰加工等项目建设。继续开展招商引资攻坚行动,绘制招商地图,实施精准招商,全市新签约项目落位资金不少于150亿元。

(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制度改革,确保营商环境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掌上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缩短20%。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四个振兴”,建立“两业两化两链”融合机制等11项工业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等12项农业改革,建立服务业激励约束机制等11项服务业改革,城管、水务、热力管理体制等19项城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国有资产有效盘活。助推厚德食品进一步完善上市前期工作,抓好东北袜业司法重整。推进辽源高新开发区管理创新、平台创新,尽快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七大主导产业部署创新链,完善“一个产业一个研发平台”机制,鼓励引导格致汽车、博大伟业、厚德食品、诺德高科等龙头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升级、迭代更新,推进利源精制汽车轻量化研究中心、梅花鹿种源保护中心、东辽黑猪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30个以上,新培育认定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户。继续抓好“双创”“双引”,出台创新创业政策,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回归。

(四)加快提升城乡发展能级。全面改善乡村风貌。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三带两园”乡村示范区建设。完善乡村建设规划,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配电网改造升级、农村公路“畅返不畅”等43个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一批乡村学校、卫生所、文化广场提标改造工程。巩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效,再创建54个美丽乡村。分类分级分批打造特色小城镇,突出打造安石、安恕、大阳等9个特色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序推进老城改造和南部新城、北部新区开发建设,打捆推进5个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强化市容市貌管理,有序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推进“四河八岸六山”建设,实施东辽河、大梨树河、渭津河岸带修复提升工程,启动峦架山城区段、向阳山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长春经辽源梅河口至通化高铁、辽源机场前期工作。实施红五星立交桥、南环公路养护等项目建设,重点建设福栾大路、安北大街、一建道口平改立、东辽河琵琶桥等18个路桥工程。加快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等工程,补齐新基建基础设施短板。

(五)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聚焦“六控一减”,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清洁煤炭配送体系建设、城乡结合部软硬化覆盖、城市建筑扬尘治理,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91%以上。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保持域内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分类实施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抓好乡镇污染处理设施配套和持续稳定运行,新建1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河道、饮用水源和畜禽粪污专项整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和综合利用,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实施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项目,加快推进矿山修复和裸露山体治理。实施西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东辽县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利用受损土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三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20.4万亩、治理河道67.5公里、完成造林26.3万亩。加快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力争推动EOD项目落地实施,启动建设静脉产业园,谋划实施绿电产业园等项目。

(六)着力保障增强民生福祉。保持就业物价稳定。把就业创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加大农民工、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落实好生猪、肉牛等生产扶持政策,牢牢抓住“米袋子”“菜篮子”,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落实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保率达到100%。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善32所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辽源五中完成异地搬迁,启臻文化教育产业园一期投入使用。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养老服务机构2个、服务设施3处。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适时调整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供养标准。统筹抓好民族事务、档案、人防、气象、地震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一精准三确保”防控策略,常态化精准化抓好疫情防控。创新“111”平安建设模式,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保障饮食用药安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全面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