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核能应用场景安全有序拓宽

中国电力网
2022-02-17
 来源:能源发展网

日前,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2021年《全国核电运行情况(1-12月)》显示,2021年1-12月,在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071.41亿千瓦时,占同期全国发电比重5.02%。这是核电发电量占比首次破5.0%。

记者注意到,关于发展核电的表述近期出现在多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2022年核电将加快发展步伐。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公认的低碳清洁能源,核能在我国清洁低碳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将愈加凸显。从当前行业实践看,发电之外,未来核能在综合利用领域将大有可为。

多地提出“有序加快核电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多地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不约而同表示将“有序加快核电发展”。

如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惠州太平岭核电、陆丰核电、廉江核电等项目建设;广西提出防城港红沙核电3号机组按期投产运行;辽宁省将加快建设红沿河核电、徐大堡核电项目。其中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6号机组建设现已进入核燃料装载准备阶段,将于今年投产发电;浙江提到2022年将攻坚突破三门核电二期等重点项目;山东也将推进胶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建设,开工海阳核电二期,投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受此推动,行业一线行动迎来新气象。2月8日,总投资约21亿元的中核集团核安全与核应急基地开工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

此外,“华龙一号”首次大修装换料工作完成、海阳核电2号机组完成调停检修顺利并网,国家电投核能总部将在2022年落户烟台等,各种积极消息频出……

即便争议仍然不断,在低碳转型推动下,核电仍被寄予厚望。有分析报告曾预测,未来15年,我国核电用铀需求增幅将高于全球平均增幅。

核能综合利用乘势加码

发电之外,核能综合利用也是“喜报”频传。

继2021年11月9日,山东省海阳市建成我国首个居民核能清洁供热“全覆盖”城市之后,2021年12月3日,由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供热的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

据悉,作为东北地区首座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目前也正积极筹备核能供暖,按计划将在2022年冬季实现对红沿河镇供暖。

记者了解到,目前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地均在积极开展核能供暖项目前期工作。

山东核电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企业正在规划储热储水一体化及搭配风光的模式,建设以核电余热供热为主体、工业余热为补充、对新能源开放的产储输一体化管网。核能+氢能联合运行模式也正在探索中。

记者了解到,随着先进技术逐渐应用,核能还将在制氢、海水淡化、医疗等各种综合利用场景发挥巨大作用。

专家呼吁加强顶层设计

但受访专家同时指出,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核能综合利用水平仍然较低,在理念认知、标准法规体系完善以及科普渠道拓展方面仍存掣肘。

虽然此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中明确提出要研究探索核能供暖,推动现役核电机组向周边供暖。“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不少阻力,尤其在理念认识层面。”启迪新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项目经理林禹宪指出。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仍然对核能项目‘畏首畏尾’。谈‘核’色变不仅限于普通公众层面,不少职能部门在认识上也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核能推广要想打破思想‘藩篱’仍存巨大挑战。”有不愿具名的核能从业人士坦言。

对核能供热而言,除公众接受度需要提升之外,还面临小型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缺位、经济性待提升、商业模式待探索建立等诸多问题。山东核电上述负责人举例指出,目前,核能的“非电”应用还未纳入碳指标交易体系,审批流程也未完全覆盖核能供热项目建设全过程。如“核电机组供热改造后,机组基本调峰能力下降。但按现行规定,机组基本调峰能力下降将受到考核,仅本供暖季,山东核电将因核能供热、机组出力下降遭致罚款约860万元,大大影响了核能供热项目的经济性。”

林禹宪呼吁,在目前我国核电有序积极发展进程中,希望国家在顶层设计层面给予更多支持。另有核电相关协会人员建议制定查纠机制,推动管理决策者与时俱进,积极提升对核能利用的认知水平。

来源:中国能源报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