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持续改善势头“十四五”时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

中国电力网
2022-03-23
 来源:法制日报

核心阅读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将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 本报记者 郄建荣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接下来的“十四五”碧水保卫战怎么打?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在哪些地方发力?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已经接近或者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张波说,“十四五”时期,不鼓励各地去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将有效地指导地方把重点放在“人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上,适时修订相关的考核评价标准。

针对黑臭水体问题,张波表示,仍有少数地方在黑臭水体治理上搞“花架子”,甚至靠撒药治污。“今后哪个地方黑臭水体治理后又返黑返臭了、群众不满意,我们都会纳入国家清单,实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逐一销号。”张波说,生态环境部的态度是,黑臭水体治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4.9%,与2020年相比上升1.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即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比例为1.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这两项指标均达到2021年水质目标要求。其中,长江、黄河干流水质改善情况更加明显。据张波介绍,2021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的国控断面比例为97.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黄河干流全线达到了Ⅲ类水质,去年黄河流域干流有90%以上的断面达到Ⅱ类以上的水质。

在生态环境部看来,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直接受益于碧水保卫战的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2021年,围绕碧水保卫战,生态环境部开展了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回头看”,发现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加大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工作力度,指导各地整治污水直排、乱排排污口7000多个。全面完成黄河干流上游和中游部分河段5省区18个地市7827公里岸线排污口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4434个。积极推动全国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全年累计划定19132个。

据黄润秋介绍,在碧水保护战中,2021年,生态环境部加强入海排污口管理,推进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和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强化海洋工程和海洋倾废制度建设,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碧海2021”海洋生态环境专项执法。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则透露,截至2021年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8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437个。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方面,长江经济带11省市自然保护区发现整改问题点位2654个,已完成整改2374个。此外还完成19132个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划定;更新4.78万个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信息;将12000多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纳入环境监管,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明显提升。

尽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中工作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部表示,特别是少数地区消除劣Ⅴ类断面难度很大,部分区域城乡面源污染严重,部分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多发频发,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逾九成黑臭水体解决黑臭问题

黑臭水体治理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据张波介绍,“十三五”时期,黑臭水体治理总体上成效显著。他说,全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90%以上的黑臭水体比较稳定地解决了黑臭问题。“通过黑臭水体的治理,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把城市一些比较低价值的空间改造成为了高价值空间,形成了新的经济隆起带。”张波表示,黑臭水体治理这三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直接投入超过了1.5万亿元,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经济增长。

去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了一些地方黑臭水体治理不力问题。其中,广西崇左市黑臭水体治理“一填了之”做法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批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崇左市对上报国家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的5个池塘有4个被填平;2020年崇左市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6.7%,污水长期乱排、直排。根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开披露的案例看,黑臭水体在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样存在。

张波指出:“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环境问题。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外表多么光鲜,只要还有黑臭水体,就说明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到位、还不合格。”张波说,从全国看,黑臭水体治理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花架子多,治标不治本。有的地方靠撒药治污,有的地方靠加盖板掩人耳目,有的地方靠调水冲污;有的城市污水管网收集的不是污水,而是雨水、地下水,进而导致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很低,几乎不用处理就可达标排放了;有些大排档把污水、垃圾倒在雨水箅子里,甚至清扫出来的垃圾都往雨水箅子里倒。

“这些所谓‘聪明的做法’一度很盛行。”张波表示,还有一些地方经济政策不到位,“国家三令五申污水垃圾收费政策要基本涵盖各项成本,但是一些地方至今也没有完全落实。”张波说,市场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财政力量又捉襟见肘,这就使得污水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很难建立起来。

针对这些问题,张波指出,生态环境部将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现场核实、群众举报等各个渠道加强监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会始终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要关注内容进行监督。黑臭水体治理落后的地区要向先进地区取取经。”张波说,黑臭水体治理是一场硬仗,不下硬功夫,打不赢黑臭水体这一仗。

水质改善更加突出一个“稳”字

事实上,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仅出现在去年,据生态环境部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持续提升,劣Ⅴ类断面比例持续下降。

张波透露,用各国可比的理化指标做一些统计比较,发现当前我国指标已经接近或者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水环境理化指标全面提升的同时,张波指出,一些短板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地方生态用水保障明显不足,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乡面源污染在治理上还存在着瓶颈。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张波认为,不宜在“十四五”期间过于追求以水环境理化指标评价为主的优良水体比例。

“‘十四五’时期优良水体比例的目标定为85%,比2020年的83.4%上升了1.6个百分点。”在张波看来,5年上升1.6个百分点,与“十三五”的改善幅度相比,“十四五”水质改善更加突出一个“稳”字。

至于“十四五”为什么特别强调“稳”字,张波表示,每年的目标也是按照时序进度来设置的。“十四五”突出“稳”字实际上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不鼓励各地去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而希望把工作重心放在夯实工作基础,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工作质效上。”张波表示,“十四五”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据张波介绍,“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将充分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开展水质评价、考核、排名,有效地指导地方把重点放在“人努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上。

对于地表水考核不达标的省市,特别是突出问题久拖不决的,张波表示,生态环境部会组织相关流域局开展独立调查,把调查的结果移交给地方,督促整改。他说,所有的突出问题都会进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突出问题久拖不决的,还会作为线索移交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会作为长江、黄河警示片拍摄的素材。

张波说,“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部将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张波指出:“‘十四五’只要扎扎实实地构建起‘三水统筹’的工作格局,‘十五五’‘十六五’再不断深化完善,就会为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