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度阅读

新能源车不配出远门吗?

中国电力网
2023-10-13
 来源:央视网
浏览: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不少新能源车主很受伤。

  在充电桩前排队的漫长等待中,在行驶途中车子突然趴窝的惊魂甫定里,在抢夺充电枪的唇枪舌战甚至肢体对决中,新能源车主不仅要承受着精神内伤,在面对家人、朋友甚至是路人时,还要承受一句迎头暴击——

  “谁让你开电车出远门的?”

  新能源车主开始陷入深度自我怀疑,小车“胸前”的绿牌都有点打蔫了。

  01、首次高压下大考

  在2023年中秋国庆小长假的前七天里,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量高达3462万千瓦时,创下历史新高,超过2019年同期。

  受过去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长途自驾出行需求一直处于受抑制状态。以去年“十一”假期为例,在多地“就地过节”倡导下,旅游出游人数只有4.22亿,仅为今年的51%。

  而过去三年,新能源车行业却在曲折中不断提速发展。

  2022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保持大幅增长,渗透率提高至 25.6%,较 2021 年提升 12.1 个百分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各地实施“乙类乙管”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全社会出行需求集中释放,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三年的发展壮大,在全国道路滚滚车流中的体量已经远超疫情发生前。

  也就是说,今年“超级黄金周”成为新能源车长途出行的第一次“摸底测试”,也是一次没有任何限制的“赤膊作战”。

  02、充电困境未解

  很显然,这次大考暴露出的问题不少,特别是一些过去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凸显的问题,在这个长假浮出了水面。

  摆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充电问题。由于动力电池本身的特性,即便使用快充,一台车的充电时间一般都在半小时以上。

  充电速率、充电桩数量以及能否正常使用,都在拉长新能源车的停留时间。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是全球充电设施最为发达的国家,充电桩设施数量遥遥领先。但当现有充电设施面对大量需求时,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充电慢也就算了,最可气的是排队中遇上插队的,或者大家乱七八糟地挤在一起,混乱无序。

  充电设施的自助式使用,引发无人管理的乱象。

  人们为抢充电枪拔河,甚至为了谁先谁后充电大打出手,充电的新能源车多到堵死了服务区的路,影响其他车辆的出行。

  管理缺失,是这次长假暴露出来的新问题。车主自觉遵守规则本是天经地义,但当大量车辆涌入充电站时候,从车主角度无不希望服务区能够有人出面对车流进行疏导,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制止和处罚。

  “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场景幕后,不单单是充电一件事。

  03、大家想了各种办法

  电动车出远门难,上山下乡难,从国家到产业,从车企到车主,都在想办法解决。

  这两年,充电设施数量的增长速度不算慢。从2020年9月到2023年6月,33个月时间内,国内高速路网上“快充桩”数量增加了42%,覆盖的高速服务区从略超过35%增长到了89.48%,放在国际上看已经堪称神速。

  2023年,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基础充电设施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其中还有部分超充桩和换电站相继投入使用。

  但现有的18590个充电桩,还不足以应对今年交通部门预估的两节期间每天高速公路上300万辆车的充电需求,这个数字在2022年的最高峰也只有80万辆,不及今年三分之一。

  这样的需求高峰,有极端性,但也有必然性。因此,电网、车企、充电桩企业,也都在想办法应对如此巨量的需求。

  一些地方为了应对假期大客流,提前增设了充电桩、充电站。

  有的充电站派出维修师傅24小时在岗,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充电桩运行故障。

  各种移动充电桩也成了好帮手,用以应对短时大客流。

  不仅如此,充电5分钟可续航200公里的超级充电桩也在“路上”了。

  但在全国充电桩资源普遍紧张的假期,个别站点的提升对整体出行的体验仍然影响有限。现在新能源车主们面临的,是仍然巨大的充电资源缺口,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影响出行体验的问题。

  04、未来怎么办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扩张速度全球领先,我们面临的问题绝无仅有。充电难的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是因为目前的充电资源不足以适应今年假期这样短时大强度的需求。

  但如何分配道路资源和充电资源,也是一道难题。

  毕竟“十一长假”期间这样的大客流并非每天都有,仅为短短的几天,大量扩张道路和充电资源,不仅会耗费人力物力,还造成充电设施“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吃灰”的资源浪费。

  解题思路可能需要发散。

  目前,超充、快充、慢充甚至换电等技术不断迎来突破,布局更加广泛,纯电、增程、插混等多种技术路线齐头并进,每年都有新的产品迭代推出,各自拥有市场拥趸,这种发散的思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能源车充电的窘境。

  如同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纯电的“理想化未来梦想”并未实现的当下,多种技术、多重选择,对产业和消费者都是有益无害的。

  另一边,充电站的维护、管理,或许应引起重视。

  已有的资源应高效利用起来。例如,在特定假期能否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或者将这个假期各地探索的奇思妙招汇总,制定出适宜全国推广的假期预案或者成为制度性保障,能够让所有车主出行前少一些费心规划,多一份安心。

  当然,深层的问题在于假期的过于集中带来的出行需求大爆发,这也并非没有改变的余地。

  新能源车主们焦虑的源头,不在于车能走多远,而在于通向新能源的这条路,能不能一直顺畅地走下去……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