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新闻

实现碳中和:从中国承诺到中国行动

中国电力网
2021-01-04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

此前,习近平主席多次在联合国大会等重大国际场合强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中,作出的最大的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未来,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我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目标。

在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肆虐的重要时刻,中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和行动,无疑将为世界带来十分积极的信号,提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同时也再次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何为“碳中和”

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门委员会(IPCC)将“碳中和”定义为:“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为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平衡”。

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由企业、团体、个人等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通过人类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掉,最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球碳排放报告,2019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约为330亿吨,其中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在内的发达经济体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发展仍然是我们的第一要务,虽然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排放强度已经比2005年下降约48%,但碳排放总量仍然很大,实现碳中和目标要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付出更多的努力。

倒排“时间表”

低碳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于我国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应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完善碳中和顶层设计,把碳中和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碳中和立法进程,使碳中和目标成为社会共识,并为减排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明确碳中和约束目标与实施战略,建立碳中和时间表,细化地方减排责任。地方政府应通过实地调研,厘清区域碳排放现状,结合自然本底、产业结构与经济基础等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地谋划碳中和路径,在能源、产业、贸易等相关减排领域突出区域特色与优势,推进碳中和的区域协作与共同治理,争取碳中和目标实现。

推进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

根据国家碳中和目标与实施策略,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碳中和示范区建设,率先探索碳中和发展路径。在碳达峰转向碳中和的发展历程中,厘清减排阶段性特征,识别减排障碍因子,开展低碳技术集成示范,凝练总结区域碳中和经验与模式,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碳中和打造样本与借鉴。

同时,通过绿色合作论坛、碳中和全球联盟、低碳科技与产业博览会等渠道,实现国际间的低碳技术经验共享,加强国际碳交易市场合作,最终实现低碳发展与绿色转型的全球共赢。

绿色生产、低碳生活

应加强企业绿色科技创新研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完善企业绿色技术研发体系,瞄准碳中和关键技术,加快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氢能等低碳技术。

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促进作用,探索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发展,实现从技术革命到能源变革再到产业升级的良性交互,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经济体系。

最后,加强碳减排的宣传普及,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生活中,每家每户每天都要排“碳”。例如,同一个单位的上下班交通工具,有人是开私家车,有人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人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那么他们的碳排放量就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排放量也会在2.6吨。

因此,要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要从生产端落实低碳发展理念,还要从消费端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政府机关应率先启动碳中和实践,加强绿色公务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搭建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低碳平台,将碳中和理念融入社会生活中,营造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社会氛围。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