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声音

东方电气:以改革驱动创新,擦亮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

中国电力网
2021-02-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东方电气集团宣布,旗下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张家港广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新公司——德阳广大东汽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这家以能源、航空、军工、化工装备高端铸锻件制造为主营业务的新公司中,上市民营企业广大特材出资占比为51%,东方汽轮机出资占比为49%,双方希望通过“1+1>2”来实现铸锻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这也标志着东方汽轮机铸锻事业部混改正式进入实际运作。此前,东方电气集团的风电、氢能源等板块,已陆续进行增资扩股、引入民营资本,探索经营模式创新。

  近年来,东方电气集团的改革之举呈现出“大潮奔涌逐浪高”景象,助推这家跻身世界前列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企业迎来良好发展势头。2020年,公司更是克服行业下行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实现了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新生效订单同比两位数的大幅增长,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依靠持续改革、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创新,我们擦亮了大国重器的‘金字招牌’。”东方电气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俞培根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东方电气集团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1532改革工程”,按照“一条主线、五大专项、三个突破、两个提升”的思路,分解出28个重点改革项目、76项主要改革措施,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发展活力、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止血减损”调结构

  回望“十三五”之初,能源结构调整,传统火电市场大幅萎缩。当时还是“一火独大”的东方电气集团难以适应转变,面临着“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出血点多、“三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负担重、体制机制僵化导致干部员工队伍活力不足等问题。2016年,集团亏损额达到21亿元,子企业亏损面达到近50%。

  正因如此,创建于“二五”、成长于“三线”时期的东方电气集团更加坚定了主动改革、持续改革的决心:如果不能走出亏损,何以践行产业报国初心与制造强国使命?

  从2016年起,东方电气集团面向长远发展,坚定推动了“僵困企业”处置、亏损企业治理、低效无效产能退出、社会职能剥离等一系列“止血减损”举措,不仅实现了扭亏脱困,还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实现可再生及新能源产业比重过半。

  “前瞻性谋划布局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经营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努力实现轻装上阵。”据东方电气集团战略发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紧抓确保核心技术和产能自主可控这个前提,集团有序开展低效无效资产退出,坚持保质量降成本开展社会协作:通过重组整合、商业模式调整、关停处置等多种方式,集团先后完成8家“僵困企业”处置治理,退出8家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企业,清理13家因历史原因遗留的“壳企业”,止住了17家子企业亏损“出血点”,盘活超过8亿元资产;完成了企业办医疗、教育公共服务机构剥离和公检法、消防、社区管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等社会职能移交,退休人员也率先在央企中实现社会化管理,全面实现企业办社会职能“清零销账”。

  聚焦经营机制转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东方电气集团认识到,只有领导人员在涉及切身利益的三项制度改革中带头先改,才能争取到职工对改革的支持。

  2019年,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的113名中层干部接到通知:公司将在中层干部层面实施“全体起立、竞聘坐下”。最终,113名中层干部竞聘上岗94人,退出19人。

  在此基础上,东方锅炉与全体中层干部签订岗位合同书和年度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公司经营班子三年任期制契约化任务目标,并对KPI目标完成低于75%或同职级考核排名靠后的,视情况予以降级或免职。

  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被东方电气集团视为推动三项制度改革、激发内部活力的“牛鼻子”。2019年,集团率先在三户二级企业和两户三级企业试点,并于2020年全面在二级子企业中推进实施。

  企业经营目标定多少,经理层可“摘标竞标”;集团与之签订任期契约书,并配套简政放权、刚性兑现和差异化激励等政策,建立“强激励硬约束”的市场化经营机制。2020年,全集团14户二级企业64名经理层成员全部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东方电气集团也创新探索了诸多机制,例如通过系统评估梳理形成混改企业(业务)清单,按照“三新一充分一退出”原则分类推进混改,通过混改企业“三标配”切实转换经营机制避免“只混不改”。东方风电、东方氢能等混改企业经理层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并对中层管理人员推广东方锅炉“全部起立、竞聘上岗、动态考核”的管理机制。

  以改革驱动创新

  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汽轮发电机组出力优于合同保证值,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运行状态良好。这标志着东方电气集团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世界一流的1000兆瓦等级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自主研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东方电气“大作”频频,令同行刮目相看:全球首台1000兆瓦白鹤滩水电机组、全球首台66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世界最大1750兆瓦三代核电机组主设备,分别占领水电、高效清洁火电和核电技术的制高点;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等成果也成为中国第一……

  既担起贡献国之重器的大任,又紧贴市场和行业热点,东方电气集团真正实现了“六电并举、五业协同”的产业格局。这有赖于在以改革促效益的同时,公司还坚持以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驱动科技创新,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记者了解到,东方电气集团成立了由院士和行业专家组成的科技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聚焦国家战略、瞄准产业前沿;与一批产业链合作伙伴建立了省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用好用足各类激励政策,并向一线科技人员倾斜,近三年已兑现各类科技创新奖励近3000万元;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6.04%,而同期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5%。

  通过点燃创新“新引擎”,东方电气集团科技自立自强的力量喷涌迸发。“十三五”期间,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85项,新增专利数较“十二五”增长1倍,建成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我们从中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俞培根说,下一步东方电气集团将抓住关键环节、锐意创新,提升改革综合成效;将以上率下、上下联动,推动企业改革走深走实。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