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访谈

【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万钢:为核电“走出去”制定专项融资政策

中国电力网
2020-05-28
 来源:中国能源报

  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只有4%,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发展核电对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党委书记万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中国能源报:备受关注的“华龙一号”工程,最新进展如何?

  万钢:“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现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目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5号核电机组已进入装料前试验阶段,正处于调试阶段,预计2020年并网发电。

  目前,中核集团已启动科技创新计划第二批项目,包括三代核电技术升级,数字化核电厂,严重事故特性、预防、缓解及管理技术研究,内陆核电废物最小化及流出物控制技术研究,核电厂运行维护技术等,将为“华龙一号”持续优化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撑。

  中国能源报:下一步,核能领域技术创新的重点何在?

  万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要求,推进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从核能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先进核燃料元件、新一代反应堆、聚变堆研发与攻关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核能技术创新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

  一方面,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提升三代核电技术经济性,推进核电多用途发展,提升核电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开发兼顾固有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四代堆核电技术,加快快堆和高温堆工程建设,持续投入聚变堆研发。在燃料循环技术方面,推动核燃料循环上下游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从铀资源开发、燃料加工、到后处理的全产业链整体能力,加快建成我国闭式燃料循环体系。

  此外,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重点推进核能领域“两化”融合,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核能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中国能源报:为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还需要哪些支持?

  万钢:除了技术推动,市场牵引也是重要因素。

  对此,一是平稳推进我国核电的批量化建设步伐。建议国家加快启动核电新项目,避免大起大落,以批量化建设提升后续项目经济性,以市场带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建议2020年以后每年开工6-8台核电机组。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核电机组核准数量有限、新开项目起伏较大,导致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出现产能闲置、队伍流失、研发中断等问题。

  二是针对核能领域首台套设备加强应用。美国于2018年发布《美国对中国民用核能项目合作政策框架》,对出口中国核能技术、装备、材料进行严格限制,欧盟和日本也加大对我国的限制力度。所以必须加快核电自主化进程,需要配套相关政策支持核能产业的首台套应用,给国产化设备足够的市场空间。“华龙一号”首堆建设设备国产化率85%,批量化建设后,我们的目标是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95%。

  三是完善国家专项融资支持政策,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我国是继美、俄、法之后少数几个拥有核电全产业链的国家,具有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能力。在核电“走出去”市场前景广阔的同时,我国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即目前尚无针对核电项目的专项融资政策。在“一带一路”沿线,核电需求旺盛的业主多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问题多集中在资金缺乏,担保日益弱化,电力消纳较难保证等方面,融资现已成为核电出口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借鉴俄罗斯打开核电国际市场的成功做法,制定核电“走出去”专项融资政策,统筹资源,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条件。比如,将综合融资成本降低到3%以下,延长贷款期限到30年以上,根据项目情况酌情减免信保,对涉及中方投资的项目给予国有资本金支持等。

  中国能源报:进入“十四五”时期,核电将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万钢:核电是安全、清洁、低碳、高能量密度的战略能源。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只有4%,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发展核电对我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障能源安全,助推能源供给侧改革、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能源署等国际机构预测,全球核电未来将有显著增长。到2050年,核电装机规模将比现在增长60%-146%,其中70%以上需求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工程院《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还指出,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长期重大战略选择,研究预测2030年我国核电将达到2亿千瓦,2050年将达到4亿千瓦以上。2050年,核能将可以提供15%以上的一次能源。之后,核电将继续发展,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中国能源报:您对核电产业“十四五”发展有何建议?

  万钢:从核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

  平稳推进核电批量化建设,每年争取开工6-8台,不断优化提升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等型号国际竞争力;尽快启动内陆核电示范工程建设,打造绿色多元能源供应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大力推进新型核能技术综合利用,探索并推广核电的热电联供、区域供热、海水淡化、海洋开发、核能制氢等多用途发展;积极推进浮动核电站、多用途小型堆、低温供热堆等工程的建设和实施。

  加大新型堆、四代堆、聚变堆等先进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世界核动力发展,并带动我国核电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治理等全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打造核工业强国。

  加快燃料后端处理技术研发,提高铀资源综合利用,构建废物安全处置和最小化的先进燃料循环体系,实现核能绿色可持续发展。

  加快出台《原子能法》,尽快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法》,和已经颁布的《核安全法》一道,对核能可持续、核电安全发展、核废物安全处置提供法律保障。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