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李元丽:特高压缘何成为“新基建”亮点

中国电力网
2020-05-07
 来源:人民政协网

  这段时间,新基建火得一塌糊涂。和传统“铁公基”不同,新基建主要在科技领域发力。

  其中,许多专家和媒体认为,特高压是新基建的一大亮点。

  特高压输电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2009年,中国就已建成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今年2月中旬以来,一大批特高压工程火力全开: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

  什么是特高压?为何成为亮点?对稳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如何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相关产业发展?如何推进特高压一体化整合?

  对此,委员这样说……

  1、新亮点

  一切要从当初为什么建设特高压说起。

  结构上,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西部、北部地区有丰富能源资源,但却远离东中部负荷中心。特高压将两边“连接”起来,解决了两边发展的“燃眉之急”。

  11年前,世界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在我国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我国进入特高压时代。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电网或±800千伏及以上直流电网,这个电压大概相当于民用电压的5000倍。

  为什么输电网要把电压升到这么高?全国政协委员、国网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告诉记者,这主要是为了实现远距离输电。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特高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在了世界前列。特高压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止于建设时期,还能释放乘数效应,对稳就业、稳投资、惠民生发挥着重要拉动作用。同时,中长期效益明显,发展特高压,既是投资现在更是投资未来,实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电蓄能。”谈及特高压带来的变化,许启金兴奋地说。

  特高压为什么是亮点?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主任奚国富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短期看,“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扩大有效需求,服务消费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的22项特高压工程,累计投资43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近90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万个;从长期看,“新基建”有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为中国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条件。

  “同时,‘新基建’涵盖以5G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以特高压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有效契合了当前数字革命、能源革命蓬勃发展的大趋势,紧密融合了资本、资源等传统要素和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要素,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等特性,代表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奚国富这样说。

  在许启金看来,特高压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大范围配置能力和供给能力,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低碳发展。特高压输送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促进西部煤炭资源、水力资源的集约化开发,降低发电成本;能保证中东部地区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减少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建火电厂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能促进西部资源密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看来,特高压基建项目能充分发挥国内电力能源网络的规模效应、技术优势,实现清洁能源生产、输送和分配系统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国内能源配置格局的重塑。

  2、新链条

  特高压带动的是一个新的大链条。

  对此,南存辉表示,该领域投资体量大、科技创新含金量高、产业链带动力强,成为带动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特高压建设中,国内特高压相关设备企业得到充分锻炼,科研实力、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等能力大大提高,推动输变电设计、制造、施工和运行水平不断走上新台阶。特别是特高压成套输电设备的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在电气设备制造领域长期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全面突破,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项目还走出了国门,走进了‘一带一路’,如国家电网承建的巴西美丽山水电±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实现了特高压技术、标准、装备、工程总承包和运行管理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输出。”许启金告诉记者,特高压作为世界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工程建设能够推进包括换流阀、电力电子、新材料等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转换和升级的趋势。

  在奚国富看来,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特高压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两方面。

  从产业链看,特高压产业链包括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产业链长且环环相扣,带动力极强:特高压的建设带动了导线、铁塔、换流阀、控制保护系统等各类电工装备产品的需求,进而带动对钢芯、铝合金等原材料,光学器件、绝缘材料等元器件的需求,并对机械加工、线缆、机电销售、包装运输等产业链形成拉动效应。

  以2月28日国家电网开工的今年首条特高压工程——陕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该工程总投资185亿元,预计可直接带动设备生产规模约120亿元,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超过70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仅其中1家制造商自2月上旬复工以来,就已经带动了260多家换流阀原材料供应商、170多家控制保护系统元件供应商复工复产。

  从价值链看,借助特高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突破了高电压等级变压器、换流阀、大电网保护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根本改变了我国电网建设在高端装备、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还有效遏制了跨国公司对高端装备市场和价格的垄断,促进了行业良性竞争,缓解了输配电价矛盾。同时树立了中国电工制造的响亮名片,有力支撑了“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3、新思路

  “经过多年发展,特高压项目建设已经卓有成效,许多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放眼更长一段时间,西电东送还有显著需求。”许启金表示,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工作方案》可以看到,未来我国将兼顾西电东送和分布式能源就地生产、就地消纳问题。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投运22项特高压工程,但特高压骨干网架仍处在形成过渡期,‘强直弱交’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亟待补强。”奚国富道出了当前特高压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奚国富看来,由于电源电网规划不配套,部分送端地区电厂投产滞后导致配套电源不足,部分特高压线路未能满功率运行,特高压线路途经省份也存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那么,如何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推进特高压一体化整合?奚国富表示,我们要加强研究论证,加快项目前期,推进已纳入国家电网公司规划的特高压工程尽快纳入国家规划,同时结合“十四五”电网规划编制,再研究确定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一是强化电源电网规划协同,加快送端地区配套电源建设,进一步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更好地发挥特高压的投资带动优势、资源配置优势。二是强化区域协同,从国家层面协调特高压送端、受端及线路途经省份利益关系,形成协同推动特高压建设的良好氛围。

  “我们除了电网企业在核心技术创新、优化布局、海外拓展上下足功夫,亟须在行业技术提升、长远科学规划、项目落地实施等方面得到政府以及社会的广泛支持,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许启金也给出了自己建议。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