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分析

中国海上光伏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电力网
2024-06-26
 来源:智研瞻VIP
浏览: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光伏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技术,正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海上光伏项目通过在近海、滩涂等海洋环境中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广阔的海洋资源,减少对陆地资源的占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一、智研瞻:海上光伏行业产业链

  海上光伏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光伏发电集成系统和适配海上环境的结构件及电力电缆线路,中游的海上光伏承建商,以及下游的国家电网和沿海渔业、远海领域风光储氢等配套产业。

  上游的光伏发电集成系统主要由电池片、电池件、光伏逆变器、智能控制系统组成,其中电池片是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适配海上环境的结构件包括漂浮系统、锚固系统、敷设系统以及接地系统,这些结构件需要具备抗风浪、耐腐蚀等特性,以确保海上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中游的海上光伏承建商负责承接海上光伏工程,包括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和漂浮式海上光伏两种类型。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适用于水深较浅的海域,而漂浮式海上光伏则适用于水深较深的海域,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下游的国家电网是海上光伏电站所发电能的接入和分配平台,将电能输送到沿海城市的公共设施、居民、工业和商业用户。此外,沿海渔业可以利用“渔光互补”式光伏系统,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综合利用。远海领域的风光储氢产业则可以与海上光伏相结合,形成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

  二、智研瞻:海上光伏行业发展历程

  海上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探索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世界第一款太阳能光伏电池诞生于1954年的美国,但光伏产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因技术进步、石油危机等影响逐渐步入商业化发展阶段。2010年代之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先后扮演过产业、市场“领头羊”角色,但主流市场中并不包括中国。实际上,我国光伏研究的起步并不算晚,1958年就已开始,1973年首次实现国内光伏发电地面应用;80年代初,可再生能源、能源科技被纳入国家五年计划中,光伏从实验室阶段向规模化产能落地阶段迈进;到80年代末,光伏电池产能提升到了MW级。90年代,我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而气候问题成为了国际瞩目焦点,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重视,我国清洁能源发展也随之提速,第一份国家级新能源发展规划即出台于1995年。

  起步、发展期(2001年至2008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深度地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样是在2001年,有“中国光伏教父”之称的施正荣归国创业,在无锡市政府的支持与当地国企的注资下创办无锡尚德,从事光伏电池、组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并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同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一起推动中国光伏制造业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动荡期(2009年至2013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光伏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光伏产品价格暴跌,中国光伏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受到了严重影响。

  重整期(2014年至2019年):2013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上网电价补贴、税收优惠等,中国光伏市场开始复苏。同时,中国光伏企业也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努力,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繁荣、转型期(2020年至今):2020年,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传统的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向水上光伏、漂浮式光伏等领域拓展。

  三、智研瞻:海上光伏行业的兴起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纷纷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海上光伏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另一方面,海上光伏项目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环境的优势,如海面开阔、无遮挡物、日照时间长等,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四、智研瞻:海上光伏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海上光伏项目开发建设陆续在山东、江苏、河北等多个沿海省份展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市场之一,也在积极推动海上光伏产业的发展。中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公里,预计近海光伏装机规模超100GW,可利用海域超300万平方千米,理论上可发展近1000GW海上光伏。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多个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海上光伏产业的战略目标。

  五、智研瞻:技术趋势与创新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上光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海上光伏项目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海洋环境的复杂性、设备耐腐蚀性、建设难度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积极研发新型的光伏材料、防腐技术和建设工艺。同时,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为海上光伏项目的建设和运维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海上光伏项目的建设成本将逐渐降低,发电效率将不断提高。

  六、智研瞻:市场趋势与竞争格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海上光伏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然而,由于海上光伏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技术门槛较高等因素,市场竞争将逐渐加剧。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企业还需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七、智研瞻:海上光伏行业政策

  以下是一些海上光伏行业政策: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域立体设权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23年6月1日,该征求意见稿指出,在不影响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工程安全及防灾减灾等前提下,鼓励对海上光伏、海上风电、跨海桥梁、养殖、温(冷)排水、浴场、游乐场、海底电缆管道、海底隧道等用海进行立体设权。

  《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2023年6月5日,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能源局联合印发该文件,推进新能源发电配建新型储能。文件明确,2022年以后新增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1小时配置新型储能,后续根据电力系统相关安全稳定标准要求、新能源实际并网规模等情况,调整新型储能配置容量。

  《关于规范海上光伏项目用海的通知》:2023年12月29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该文件,以推进海上光伏产业有序发展,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能,规范海上光伏项目用海。通知明确了海上光伏项目的用海方式和用海范围界定、合理布局、审批要求、海域有偿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青岛市2024年“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2024年1月23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该文件,优化海上光伏储能配置。通知指出,2025年年底前建成并网的海上光伏项目,免于配置储能设施;2025年以后建成并网的,原则上按照不低于20%、2小时比例配置储能设施,可采用配建储能、新建或租赁独立储能、制氢等方式

  八、智研瞻:海上光伏行业驱动因素

  以下是一些海上光伏行业的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包括海上光伏。这些政策可能包括补贴、税收优惠、可再生能源配额等,有助于提高海上光伏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能源转型需求: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海上光伏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能源转型做出贡献。

  技术进步: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了海上光伏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成本。例如,更高效的太阳能电池、先进的逆变器和储能技术等的发展,使得海上光伏项目更具可行性和吸引力。

  海洋资源利用:海洋面积广阔,海上光伏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进行发电,不占用陆地资源。此外,海上光伏还可以与海洋养殖、海洋旅游等相结合,实现多种资源的综合利用。

  电力需求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海上光伏可以为沿海地区提供清洁、可靠的电力供应,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环境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对清洁能源的接受度也在增加。海上光伏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九、智研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海上光伏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金压力、技术难题、市场风险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海上光伏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海上光伏项目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全球绿色能源的发展;四是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降低海上光伏项目的投资风险。

  十、智研瞻:结论与展望

  海上光伏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海上光伏项目的建设成本将逐渐降低,发电效率将不断提高。同时,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海上光伏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海上光伏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企业和政府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海上光伏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